罗浮宫、建筑师贝聿铭(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贝聿铭与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合影(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华裔美籍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16日晚间逝世,享蒿寿102岁。这名多才多艺的建筑师足迹遍及全球,作品以强大的几何形状和宏大的空间为世界各地景观增添优雅气息。在他手下诞生的玻璃金字塔使法国巴黎罗浮宫重获生机,建造当时却因为太过前卫的设计而饱受争议,如今已然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拍照胜地。

贝聿铭巧妙的融合优雅与科技的现代主义,创造出简洁、精确的建筑峰风格。而身材瘦小的他也以娴熟的外交手腕而闻名,以此说服客户将资金投入他的大型作品上,同时与一群工程师和开发商合作。

然而,他的部分设计过去曾饱受争议,包括罗浮宫主庭院拿破仑庭院中以玻璃和金属建造的巨大金字塔,周围环绕著三个较小的金字塔,如今成为巴黎的城市地标。但法国前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在1984年公布这项建筑计划时,批评声浪接踵而来。

贝聿铭当时向参与工程的法国委员报告设计理念与蓝图,就遭受激烈反对。许多法国人认为,贝聿铭的现代主义风格与罗浮宫的经典文艺复兴风格及其历史不符,且金字塔在古埃及是死亡的象征。当时还有舆论指出,密特朗改造罗浮宫的计划愚蠢又狂妄自大,且身为美籍华裔的贝聿铭不够法国化,没有资格负责这座珍贵的巴黎地标新任务。

▲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代表作: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图/路透社)

▲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如今是重要的地标。(图/路透社)

密特朗与其支持者最终占了上风,金字塔正式开工,但工程前期的一年多期间,对贝聿铭来说才是最辛苦的。当年他走在巴黎街头,总有民众指著他质问,「你又要对我们(罗浮宫)做什么?」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Li Chung Pei)16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表示,在父亲一生职涯当中,这无疑是最为困难的作品。

罗浮宫金字塔在1989年完工,是为博物馆主入口,接著有一段楼梯将游客引向宽敞的大厅。大厅里光线充足,设有售票窗口、商店、餐厅、礼堂和通往馆内其他区域的手扶梯。贝聿铭提到,「几世纪以来,罗浮宫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必须找到正确的时机。我很有信心,因为当时就是对的时机。」

贝聿铭对每一项作品都煞费苦心,研究其用途、建立其与环境的连结,但也对建筑艺术及作品可带来的效应相当感兴趣。他曾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我的目标就只是让人们在这个空间里或在周围走动时能感觉到快乐。但我也认为,建筑可以达到某种境界,可以影响人们、让他们想要为生活做更多事情。我发现这是个很有趣的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