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者:驻团作曲家林纯慧

撰写日:2015年12月5日(六)

(图1-1双溪乐集海报)

今天出席了东吴作曲系友的双溪乐集音乐会。双溪乐集从2011年开始成立已经四年,「双溪乐集」主要是以东吴毕业的作曲系友为主,作为一个发表作品及学术文章的平台。这几年透过几位老师还有系友们的热心推动,不论是音乐会或是学术期刊都办得愈来愈有声有色,笔者两年前也曾经在双溪乐集发表过两首曲子。现在双溪乐集每年都会固定举办两场现代作品发表会及论坛、定期的团员大会,更少不了会后温馨的餐叙茶会。

(图2-1 双溪月刊里的历年作品集)

(图2-2 定风波乐曲。作曲家林纯慧。2010)

每次音乐会的主题跟编制都蛮有意思,像是之前春季举办以钢琴为主题的创作,音乐会名称就叫做「春天的人生是黑白的键」,(在这里笔者解读为作曲家以黑白键谱出如春天般的人生,并非偶们作曲家的人生是黑白的啊~)

(图3-1 春天的人生是黑白的键节目册)

而今天这场音乐会的主题:东拉西扯,顾名思义就是作品需要使用到东方与西方乐器的组合。音乐会后的论坛,则针对今天发表的其中两首曲子做讨论,邀请作曲家跟面对面大家聊聊有关乐曲创作的种种。虽然是东与西乐器的组合激荡,不过很特别的是今天八首乐曲当中,每一首都使用到了大提琴作为低音的支持。

编制基本上不超过四人,最少为两人,可能是东方音乐元素的加入给人莫名的熟悉感吧!整场听完,觉得是一场令人愉快并得到许多收获的音乐会,连笔者非作曲背景(数学系)的友人一同前去,也觉得十分有趣,整场不打瞌睡(赞)。有的作曲家在乐器的演奏上考量东方与西方乐器的相通点与冲突,让两者间形成了张力与拉扯,但是这却让乐器在演奏上发挥了很大的能量,光音响上就构成了精彩的效果。也有作曲家融合东方与西方音乐语汇,将锣鼓点或戏曲融入创作当中,甚至乐器与演奏者扮演了文武场的角色,用音乐来说故事。会后的论坛讨论也提到了关于东方、西方与自身文化的课题。

不知为何,最近常常有意无意接触到自身民族文化与历史。音乐与文化脱离不了关系,我认为音乐可以说是从文化与历史的根当中长出来的花朵与果实。音乐虽是国际共通的语言,但是存在著国际与国际之间不同文化特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创作音乐本身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进一步来说,更是创作「文化」的重要使命。而如何使用现代音乐自由与丰富多变的音乐语汇,体现自身文化,并且加以栽种出美好的艺术果实,相信是许多作曲家思考的问题。生于台湾这片土地,面对关于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种种,针对这个世代将来的方向,在这里笔者无法做出任何的结论。人与时代、环境都不断变动著,新的世代是掌握于你我年轻一辈的手中,而我们怎么做、留下些什么给我们的下一个世代,更会左右了他们以后将会如何。

作为一个作曲家,不管你从是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创作、教书、写配乐、做生意、卖饮料……),一定要不断尝试更新更好的创作。试著从一个想法、一个乐念开始都更提升层次来思考。台湾,期待能有属于你我更灿烂的文化绽放。

PS:虽说年轻,转眼竟然也快毕业十年了~呜~~(教授昔日幼女,如今也大学毕业!奉劝诸君,黄金宝贵时光莫蹉跎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