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副署长蔡鸿德。(图/记者许展溢摄)

▲对于环团指控环保署空污数据是假的,环署副署长蔡鸿德强调,是误解了。(图/记者许展溢摄)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台湾健康空气行动联盟今(6日)揭露环保署2018年PM2.5监测数据有近4万笔(39456)列为无效还删除,创11年新高,且比2016年倍增。环保署随后举行记者会强调,是环团误解了,数据不能随便注记,数据绝对没有被消失,数值也非无效。

环署监资处副处长王岳斌表示,环团质疑「假数据真空污」,是不了解环署空气品质监测数据检核目的,是在正确反映环境品质,也为数据品质保证的必要工作,非我国独有,原始值与检核结果皆可在环署网页查询到,不必以美化数据的偏狭观点曲解。

请继续往下阅读...

针对环团认为PM2.5数据缺值笔数过高,环署强调,仪器虽可连续24小时运转,但也必须每周、月保养,以例行维护来看,每周要花上4至6小时,乘1年52周,再乘全台77个测站,平均每年约超过2万笔数据,都属「例行维护」的无效缺值。

环署说明,且仪器无法避免发生故障,可能会因停跳电、豪大雨等外在因素,或仪器老旧等众多原因导致缺值、异常值、测值飘移等不合理且无法正确反映环境品质的数据。

▲▼环署监资处副处长王岳斌。(图/记者许展溢摄)

▲环署监资处副处长王岳斌说,质疑假数据,是不了解环署空气品质监测数据检核目的。(图/记者许展溢摄)

环署副署长蔡鸿德表示,数据注记部分,有一套正当程序才能校正,跟实际测到不同数据里头,这些仪器跟一般仪器一样会有老化等问题,须要校正回来。蔡鸿德强调,环团有些误解,且环署将监测和空气品质保护列在不同单位,监测是独立出来的单位,不用考量空气有无改善,目的只是要确定数据正确,因此监资处没理由删除数据。

环署强调,测站「自动」仪器,本来就会有缺值,近年来PM2.5以标准方法「手动」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空气品质确实逐年改善,且这些无效数据本来是不应供民众参考,故运用仪器本身除错、程式筛选、人工确认等检核方式,确保数据品质,避免展示错误监测结果,才是空气品质监测应有的专业做法,因此绝对没外界想的美化数据。

其他人也看了...

环团怒讽环保署用「美肌模式」 空污数据披上隐形斗篷近4万笔假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