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兩年前,永輝超市CEO張軒寧計劃打造一家超越永輝既往所有門店的精品超市,他找來原香港CitySuper團隊的負責人汪兆麟主導此項目。經過兩年綢繆,永輝去年12月30在福州開出一家號稱「中國Eataly」的超級門店。這就是張軒寧所構想的新業態,永輝內部稱之為「精標店」。

12月9日,永輝位於南京水遊城的第二家精標店開業。永輝精標店項目營運合夥人陳敬文向筆者透露,永輝計劃2017年7月在深圳開出第三家精標店。這將是第三代版本的精標店,有更多創新玩法在裡頭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永輝位於福州的首家精標店已經開始盈利,這意味著,精標店或許成為一個成本可控、盈利可期的成熟業態。

從最早的紅標店到後來的綠標店,再到最新推出的精標店,可以窺探永輝超市的業態進化之道:借消費升級之風口,綠標店顛覆了傳統的紅標店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筆者判斷,未來精標店或將顛覆綠標店。是故,我們認為今天的「精標」將會是明天的「綠標」。

這是永輝超市自我革新之道,與其被別人顛覆,還不如自己顛覆自己,關鍵是要對自己「夠狠」。《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背後反映出植根永輝基因的兩種文化:

其一是賽馬文化。永輝將紅標、綠標兩種業態分為兩大事業集羣,鼓勵競爭,優勢互補(我們不排除未來精標店作為獨立的一大事業集羣加入競爭);

其二是家文化。關心、團結每一位員工,使得彼此競爭而不傷及整體。「永輝因為』家』的文化而存在、而成長。」永輝集團董事長張軒鬆表示。

新變化:更緊湊、更關聯、更體驗

12月12日,《第三隻眼看零售》走訪了位於南京水遊城店的永輝第二家精標店。這家店經營面積3200平方米,SKU數為12000個左右,在門店佈局和設計語言上大致保持了第一家精標店的風格。比如,將鮮花作為重點品類陳列在賣場入口;引入鮭魚工坊、盒牛工坊等餐飲業態,強化店中店的概念;設立咖啡、紅酒、有機食品、甜品等專賣區域,提升體驗。

在筆者看來,與首家精標店相比,南京精標店最大的改進之處可總結為:佈局更加緊湊、陳列關聯性更強、顧客體驗更佳。

更緊湊:南京精標店加強了主題化的佈局,將賣場劃分為若干區域,每個區域圍繞一個功能展開。永輝精標店設計方、德國旺眾零售商業空間設計主管 Mr. Kast Bernd表示,主題化的佈局使得整個門店更加緊湊,顛覆了傳統大賣場「千店一面」的形象。

更關聯:南京精標店商品陳列的關聯性更強。舉例來說,入口不遠處的咖啡專區不僅現場製作9款現磨咖啡,還銷售咖啡豆、咖啡機、咖啡器皿等專業食材和工具。另外,各類入門級的速溶咖啡也有關聯銷售。一言蔽之,來到這個區域,便可將咖啡相關商品一網打盡。

再以鮭魚工坊為例,我們都知道鮭魚工坊是一個獨立業態。但南京精標店卻將其與海鮮、水產等商品關聯在一起,更加方便消費者的選擇。

更體驗:與第一代的精標店相比,永輝南京精標店在客戶體驗上進一步提升。舉例來說,筆者在紅酒專區看到一張如何選擇紅酒的流程圖,分門別類地介紹了不同場景對應的紅酒選擇方法。這也是筆者見到的最為細緻且明細的紅酒選購指南。

除了上述三大特徵之外,《第三隻眼看零售》注意到南京精標店引入了一些新業態、新商品、新玩法,它們或許代表了未來消費趨勢。

盒牛工坊:永輝自營的餐飲品牌,依託於永輝超市的全球供應鏈資源經營進口牛肉。因採購量巨大,並省去中間環節,使得盒牛工坊能夠將一塊進口安格斯牛排零售價控制在30-50元之間。同此前的鮭魚工坊一樣,盒牛工坊未來有可能走向獨立的餐飲品類之道。

水培蔬菜:引入「水之菜」品牌的水培蔬菜,整個蔬菜種植環節沒有土壤,環境可控,更加安全。

創意禮物籃:瞄準中高端客羣需求,將高級糖果、甜品、紅酒等打包成禮品籃進行售賣,解決了消費者送禮的需求,價格可控、又有面子。據汪兆麟介紹,禮物籃的銷售在一些節假日迎來高峯,未來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品類。

這兩年,業界對於精品超市的討論也是甚囂塵上。那麼,永輝的精標店與業內最成熟的精品超市Ole』定位上有何區別?「Ole』選擇高端客羣,我們則兼顧中端和高端,一些日常的商品我們也有銷售」,汪兆麟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據悉,永輝精標店的選品原則是在「必須商品」、「主打商品」和「差異化商品」三者之間取得平衡。「以可樂為例。普通的可口可樂是必須商品,消費者都會買;低糖的可樂則是我們的主打商品;而一些來自日本、韓國的進口可樂則是我們與對手實現差異化的商品」。汪兆麟表示,「這三種商品,永輝精標店都要銷售」。

綜合體思維:引入專業聯營商

永輝精標店最大的顛覆性在哪裡?《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大膽引入專業品類的聯營商,並以此驅動關聯商品的銷售,這是永輝精標店與傳統大賣場最大的不同之處。

永輝精標店將咖啡、紅酒、甜品、餐飲、鮮花等可以提升顧客體驗、帶動客流的品類以「租金+聯營扣點」的方式與專業經營者合作,這其實是商業綜合體思維的體現。不同的是,我們常見的購物中心出租主商鋪要目的是租金收入,而永輝精標店主要目的是提升門店體驗、帶動客流和關聯商品銷售。

舉例來說,永輝南京精標店在咖啡區域引入的合作夥伴是香記咖啡。這家成立於1905年的香港公司主要經營咖啡豆、咖啡機銷售,擁有一整條咖啡產業鏈。在合作模式上,永輝超市給予其最低的租金(基本上相當於永輝整體拿地的成本),香記咖啡現場售賣的咖啡收入全部歸自己,而一些預包裝商品和關聯商品銷售收入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成。

再比如,永輝在南京引入的鮮花供應商是從福州帶來的,而這家鮮花供應商的合作夥伴是南京頗具實力的鮮花批發商,主要給當地的高檔酒店和酒樓供應鮮花。

再以甜品店為例,永輝引入的「SWEETS TALK」是一家香港知名的甜品供應商,它的產品都是在半島酒店進行銷售的。

由此可見,「專業」是永輝精標店選擇聯營商的主要因素。「我們是這樣看待聯營的:首先,一些專業度很高的品類,我們會找專門的供應商來實現。其次,通過我們的學習和現有資源,努力一下自己可以做到的,我們也會嘗試自己經營,比如鮭魚工坊和盒牛工坊」。汪兆麟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筆者認為,永輝精標店的「綜合體玩法」是大賣場轉型的有效之道。從目前經營的效果來看,永輝首家精標店佔據賣場五分之一餐飲面積貢獻了三成的毛利額。

自我顛覆:永輝業態升級之道

在自然界,有一種奇葩的鳥叫杜鵑。杜鵑會將自己的蛋生到其他鳥的窩裡。小杜鵑一旦孵化出來,便會將跟自己一窩的「同胞」幹掉。在《第三隻眼看零售》看來,永輝業態升級頗有點杜鵑孵化的感覺。

綠標店是在紅標店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最開始的時候,綠標店的管理團隊、供應鏈以及其他一些商業資源來自紅標店。而伴隨著綠標店的日漸成熟,它已經成為可以顛覆紅標店的一股新勢力。永輝集團總部似乎樂於見到這種來自內部的相互競爭。

2015年,永輝超市把18個省分為兩個事業集羣。第二集羣包括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州、天津6個地區,其他12個省份則被劃歸為第一集羣。第二集羣著重發展綠標店;第一集羣則仍以原來的紅標店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兩個集羣獨立發展、相互競爭,被永輝超市內部視為「賽馬機制」。

在綠標店的基礎之上脫胎而出的精標店也是這個路數。精標店的前身是永輝有機食品館,它作為店中店的項目在綠標店進行孵化。到目前為止,永輝綠標店依然還有有機食品館項目,而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精標店負責人汪兆麟。

但實際情況是,精標店獨立出來,一旦將來形成氣候,便對綠標店形成衝擊。「彼此的競爭肯定是有的,不過好在我曾經擔任過綠標店的採購總監,協調起來會好一些」。汪兆麟表示。

《第三隻眼看零售》判斷,伴隨著精標店進一步成熟和消費者升級的大勢所趨,未來精標店也會加入「賽馬機制」,這將使得它與綠標店的關係微妙。或許這也是永輝高層的智慧所在,鼓勵內部競爭,敢於自我顛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