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西方繪畫作品之中的美神,也是畫家傾注了心血塑造出來的人體藝術形象,所以,肯定是美的。

理由如下:

第一,傳統的題材,歷史的智慧

西方繪畫中的美神,都是歷史題材有悠久的文化傳統。

魯本斯的《維納斯與丘比特》

例如維納斯,從古希臘就已經有各種各樣的的維納斯了,所以,一代一代的畫家不斷去畫維納斯,就會繼承傳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維納斯來。

第二,繼承者的新創造賦予了美神新的內涵

繪畫的技術是進步的,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繪畫的發展進步很快,從古典主義發展出新古典主義,又有浪漫主義和印象派。

傷心的維納斯

在不同的時代,畫家會賦予新的時代精神,所以美神就有了時代的新內涵,這樣,美神就更接近生活了。

例如,法國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就說,我沒有見過天使,所以,我不會畫天使。庫爾貝的美神,就是現實的真正的人體美的心中美神。

第三,每一個畫家都會利用人體美的曲線特點,讓人體美成分展示出來

例如,布格羅就非常喜歡飛升的女神。

布格羅飛升的美神

他畫了很多不同的飛昇天空的女神,這是一個新的人體美神的創造。

第四,不同的意境設計和色彩,增加了美神的迷人感

例如馬奈的《奧林匹亞》這幅畫,畫家在色彩上做了大膽的嘗試,用白色的牀單把人物襯託得非常嫵媚,而背景用冷色調再次把人物襯托起來。

兩次色彩的對比,增加了畫面的層次和對比,給人以意境的美。

而這幅畫,取意境於林澤之中,襯託了美神如山澤花馥之美。


古希臘神話中的愛神維納斯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其實她的本名叫阿芙羅狄忒,維納斯是古羅馬的叫法,因為叫維納斯叫得多了,後來大家都不叫她的本名了,後世出現的古希臘神話題材的藝術作品裡都稱她為維納斯。

我們瞭解維納斯都是從古代的藝術作品開始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有雕塑《斷臂的維納斯》,它是1820年希臘米洛斯一個農民刨地時發現的,後來幾經流轉落到了法國人手裡,成為了盧浮宮三寶之一,與《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齊名。

據說這件雕塑剛出土時並不是殘缺的,當時維納斯有完整的手臂,美輪美奐。維納斯的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臂上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雙耳還懸有耳環。然而過去了這麼多年,至今無人能將斷臂的維納斯雕像復原。

然而使這位神話中的女神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還是西方藝術家創作的那些著名油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古老的油畫作品,看看在這些藝術家筆下的維納斯女神,除了不穿衣服之外還有哪些好玩好看有內涵的特點呢!

《維納斯的誕生》

一共有三位藝術大師有《維納斯的誕生》作品傳世,那麼我們一副一副來欣賞,看看在三位大師筆下的維納斯有什麼不同。

畫中不穿衣服的美女就是維納斯,而總是與維納斯一起出現的這些小天使則是她的兒子丘比特,所以以後見到了身邊跟著丘比特還不穿衣服的美女,不用懷疑,她一定是維納斯。

《維納斯的誕生》01

《維納斯的誕生》

這幅作品的作者是亞歷山大·卡巴內爾,巴內爾生於蒙彼利埃,是法蘭西第二帝國最有影響力的學院派畫家之一,1863年在法蘭西憑這幅作品一舉成名。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自畫像

他的這幅作品在當時曾被批評為「畫了一個粉嫩光滑,放蕩而又肉感的裸體。」其實在後世看來只能說畫中的維納斯是過分的慵懶、嬌媚了,還談不上「放蕩」,反而將愛與美之神的性感與魅惑展現了出來。

這幅作品色彩明亮,畫中的人物顯得十分愉悅,像是在一個晴朗的午後,維納斯帶著丘比特出現在海上,象徵著世間愛與美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02

《維納斯的誕生》 阿道夫·威廉·布格羅 1879年 299.7x217.8cm

這幅《維納斯誕生》是法國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創作於1879年的一幅油畫,其實這幅畫受桑德羅·波提切利同名作品的影響,不過布格羅更多的是借用希臘神話的題材來表現人體之美,維納斯的裸體呈S形曲線變化,立於眾神之中顯得端莊而健康。布格羅以流動的曲線、起伏的節奏、細膩多情的筆觸描繪了這位女神的身體之美。

《維納斯的誕生》03

《維納斯的誕生》桑德羅·波提切利1485 年,蛋彩畫布,174× 279 公分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家,約 1465 年師從菲力浦·李彼學畫,並受維羅丘、波拉烏羅畫風影響,在15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波提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到了19世紀,又被大力推崇,而且被認為是拉斐爾的前奏。

桑德羅·波提切利 代表作:《春》《維納斯的誕生》

他的作品中宗教人文主義思想明顯,充滿世俗精神。後期的繪畫中又增加了許多以古典神話為題材的作品,風格典雅、秀美、細膩動人。特別是他大量採用教會反對的異教題材,大膽地畫全裸的人物,對以後繪畫的影響很大 。

桑德羅·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

《春》桑德羅·波提切利.1482年 蛋彩畫布,203×314,烏菲茲美術館,佛羅倫薩

《沉睡的維納斯》

沉睡的維納斯 喬爾喬內 布面油畫. 175釐米×108釐米. 1505年. 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

喬爾喬內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威尼斯畫派發展史上一位備受尊崇的繪畫大師。

《沉睡的維納斯》是喬爾喬內最著名和最為成熟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繪畫史上不朽的名作。據說當時這幅畫並沒有畫完,後來由另外一位藝術家提香將畫作完成。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義大利 提香 布上油畫 119×165釐米 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提香·韋切利奧(1490—1576)他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早期作品受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影響很深,以後他的作品比起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畫家的作品,更重視色彩的運用,對後來的畫家如魯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響。

提香出生於義大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卡多列,10歲時隨兄長到威尼斯,在喬萬尼·貝利尼畫室學畫,與上述的畫家喬爾喬內是同學。

沉醉在愛與音樂中的維納斯 提香 布面油畫 149cm×217.7cm 1548年西班牙馬德里

《鏡前維納斯與兩個小天使》提香·韋切利奧約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提香·韋切利奧約 1553~1554年 186×175布面油畫

《鏡子前的維納斯》

鏡前的維納斯,約1477-1451年,布面油畫,122x177釐米,國家畫廊,倫敦

委拉斯凱茲(1599—1660),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宮廷畫家。

《委拉斯凱茲自畫像》

下面這幅是他著名的作品《宮娥》

宮娥 委拉斯凱茲 317釐米×274釐米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西班牙

《三美神》

三美神 彼得·保羅·魯本斯 木板油畫 181釐米x221釐米 1639. 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

彼得·保羅·魯本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偉大的人文主義藝術家,這幅畫一般視為他的晚年之作。

魯本斯《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魯本斯《帕里斯的裁判》

《阿納底奧門的維納斯》安格爾

《阿納底奧門的維納斯》

《泉》

1848年,安格爾完成了《阿納底奧門的維納斯》,這幅油畫是安格爾另一幅享譽世界的經典油畫《泉》的前身,兩者的構圖,人體的曲線都是一樣的。《泉》中的少女可以認為是維納斯的化身。所以,這兩幅作品,從精神、氣質和藝術表現上都是與維納斯誕生有關的作品。

《被武爾坎努斯發現的維納斯和瑪爾斯》

丁託列託《被武爾坎努斯發現的維納斯和瑪爾斯》

《被維納斯解除武裝的戰神瑪斯》

《維納斯和丘比特》

《沉睡的維納斯 》

《低落的維納斯》

《維納斯和丘比特玩耍》

《羣女神和丘比特》

《維納斯與小丘比特》


好問題!很多人會以為是東西方的審美視問題,其實不然。答案其實很簡單,是模特,或者說是畫家的閱歷原因。西方油畫的模特多是以貴族女子為原型,美人自然多。而東方油畫的模特多是以有償式的人體模特或畫家的人物採風為原型,美女自然不多。作為畫家,不討論他們的私生活,但凡真正見識過美女,自然容易畫出美女。倘若是沒見識過美女,只是臨摹或臆想,自然差些意思。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很多人是會抨擊這個觀點,甚至強引申出東方女性更美的跑題。總結下來多是某種自尊心做崇,但其實大可不必,拋開為什麼西方油畫中女子美不談,東西方都有很美的女子,而且在美女的標準上,人類

的認知是逐漸趨同的,比如現在普遍會認為豐腴一些更美。

大家知道,油畫源自西方或者更確切地說產生於歐洲,盛行於十八十九世紀,是歐洲繪畫學體系的最大派支。

油畫的最大特點是色彩分明,形象逼真,有第二「照像機」之稱。正是基於這個特點,油畫的對象相當一部分是人物,而為了更淋漓盡致地展示人體的美,或者說是為了吸引和取悅更多人,油畫中又有很多裸體畫且大多為年輕女性,在當年西方出現「性解放」思潮的大背景下,裸體畫也被捧上至高地位,甚至曾一度引起「洛陽紙貴」。

自十八世紀以來,歐洲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來的經濟強大和思想開放使歐洲乃至西方迅速成為世界的中心,裸體畫也隨著油畫一塊傳播到世界各地,讚賞者有之,批評者有之,貶斥者有之,甚至有些西方以外的國家和地方還成立了油畫協會等機構組織,大學裡美術專業開設了油畫課程。

油畫自十九世紀由中國留學生廣為傳播後(此前清皇帝也請洋人作過油畫),在中國逐步紮根開花結果,但至始至終未能形成大的氣候,特別是裸體油畫,事實上並沒有得到中國大眾的欣賞、歡迎和認可。

漢民族是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和三千年儒家文化教育的更喜歡莊重雅諧的民族,不管你給裸體油畫冠以多麼優雅高尚的名號和評價,對不起,老百姓就是欣賞不來。所以到現在,喜歡並欣賞裸體油畫的在中國還是少數人。

其實,油畫裸體畫作為一種繪畫形式和藝術,本身是無可厚非的。關健是怎麼去看它,以什麼眼光和心理對待它。


我以為,這個問題有著原則性和常識性的錯誤。它的原則性錯誤在於混淆了不同時期不同畫派的繪畫特點,一以概之的認為所有油畫的女神都是一樣的美;它的常識性錯誤在於不是西方所有油畫中的女神都那麼美,而是有許多畫家畫作中的女神那麼美,如波提切利的《春》《維納斯的誕生》等,如拉斐爾的《聖母子系列》、安格爾的《泉》等,都是這些女神之中經典之中的經典,堪稱最完美女神的典範。

至於說西方許多油畫中的女神為什麼那麼美,主要是因為這些畫家有信仰,內心之中對神充滿了虔敬之心,能秉著對神的熱愛去描繪神,從而獲得神的青睞,以功夫在畫外的心境,表達了自己的藝術之美。再一個是他們對藝術的真誠和對生命的真誠,才使他們的繪畫,充滿了聖潔的光輝,因而表現出女神之與眾不同的美。


西方油畫的女神,以及天使,諸神還有女性裸體都很美,從人物造型,面貌,體態,神態都美而不淫,美而不色,美而不俗。用孔子的話說《詩經》三百思無邪。西方女神觀無邪,只以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與表達的藝術性有關,審美有關,也與作者表達的意圖有關。

西方油畫之美,女神都漂亮,還更體態健康,有真實感,表達女人強盛生命力,繁衍力,體現女性生命中蘊藏的母性光輝,神態溫婉,嫻淑,平和。使人觀之寧靜,為審美而審。令人精神愉悅之感。使人心靈純凈。從女神身上的寧靜,散出無聲光輝,氣息使人心性提升至純之感。從肉身圓滿達到了人性精神圓滿之境。體現創作者的精神境界,無欲無求則至繪畫頂峯,尊重生命來源之美,尊重生命本身,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是高貴的。


西方藝術起源於古希臘、古羅馬神話傳說。傳說裏,世間萬物都有主宰之神,主宰之神有男有女,男女均半。

像什麼智慧女神雅典娜,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豐收女神得墨忒耳,青春女神赫柏,愛情與美麗女神阿佛洛狄忒,等等。在古羅馬的神話傳說裏,掌管愛情和美麗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名字為「維納斯」,同時也被稱作性慾女神。

布格羅《維納斯的誕生》

由於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地球上的人們在潛意識裡都有母性生殖崇拜,因此,女性在人們心中佔據了重要位置。文學藝術也常常以刻畫女性為主。

在眾多女神中,愛情和美麗是所有人都想追求的東西,因此,它們的主宰者維納斯無疑是最有魅力和最具影響力的一個女神。

西方油畫中,也常常把維納斯作為最重要的描繪對象。

魯本斯《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正因為維納斯是想像中的女神,每個藝術家在創作時,腦洞大開,充分調動創作熱情,開啟豐富想像力。在潛意識中,盡量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化身來塑造維納斯,畫家的想像力有多麼豐富和完美,他們筆下的維納斯就有多麼完美和撩人。

凡是西方畫家,幾乎都畫過維納斯。從古希臘著名雕塑家阿歷山德羅斯的傑作《斷臂的維納斯》,一直到歐洲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再到各個繪畫流派的此伏彼起,再到近現代。可以說,西方美術史跟維納斯的關係極為緊密。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西方油畫中,關於維納斯題材,比較著名的作品有,15世紀中後期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16世紀文藝復興中期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提香《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7世紀初期巴洛克風格畫家魯本斯《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8世紀初期學院派畫家大衛《被維納斯解除武裝的戰神馬爾斯》,18世紀末期學院派畫家布格羅《維納斯的誕生》,等等。

尤其提香,簡直是維納斯狂熱的崇拜者,他除過名作《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外,還有《神聖與世俗之愛》、《鏡子前的維納斯》、《沉浸在音樂中的維納斯》、《維納斯與風琴手》等多幅關於維納斯的作品。

提香《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在筆者看來,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和布格羅的《維納斯的誕生》,無疑是最動人的兩幅關於維納斯的作品。

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褪去了維納斯作為女神的神聖性,把她當做市井女性來進行刻畫。因此,他的維納斯非常具有人情味和世俗性。

維納斯慵懶地躺在牀上,面容嬌媚,體態優美而豐腴,肌膚光滑細膩如脂,眼神深情地望著前方,把自己的美麗胴體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觀者。

大衛《被維納斯解除武裝的戰神馬爾斯》

布格羅的《維納斯的誕生》講述了維納斯誕生的故事。一隻巨大貝殼託著維納斯,從海水中緩緩升起,預示著魅力女神維納斯將要降臨人間,眾神為她熱烈慶賀。

她周圍聚攏了一圈人,都含情脈脈地看著她。有飛翔在半空中歡呼的眾多小愛神丘比特,有地上吹著螺號的男青年,以及嫉妒地盯著她的女青年。

站在貝殼上的維納斯撫摸著自己的一頭秀髮,身體呈現出優美的S形,盡顯女性柔美身姿和風情萬種,非常具有動感。


首先西方油畫肯定不都是美女,比如接下來這位。

哈哈哈,這肯定不是美人。

可以肯定的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審美觀基本是趨同的。

美國的美女到了歐洲也很漂亮,非洲的美女也不錯啊,中國的美女在世界範圍內也拿得出手。

那問題來了,既然審美觀沒什麼差異,那為什麼西方油畫中的女性似乎比東方要美呢。

很簡單,「原材料」不一樣,西方的畫家在選擇模特的時候幾乎都是挑選美女,很多是宮廷貴族,加上性觀念開放以及生殖崇拜,很多人願意將自己美好的身體「呈現」出來,社會輿論也可以接受,沒什麼問題。

反觀我國,「裸模」這是一個很避諱的職業,別說幾十年前、幾百年前,就是現在,「裸模」也難以啟齒。

你問十個人十個人都會回答不願意做,除非「走投無路、生活所迫」,這就是最現實的問題。

所以咯,我國很少有流傳下來的經典油畫,尤其是直接描繪女性身體的。

即便有也都是最近十幾年的,而且大多數都是已中年女性居多,整體感覺是差點意思。

由於觀念、社會背景等問題,導致沒有好的模特可以供畫家創作,自然出來的作品就差強人意。

再來看看西方古典油畫美女。


在西方文明的建設過程中,油畫藝術成為了西方文化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油畫藝術的發展不僅為西方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國的油畫藝術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在西方油畫漫長的發展過程當中,其諸多的表現性因素對油畫藝術中的流派發展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以《大宮女》為例  安格爾雖是大衛的學生,但風格和大衛並不完全相同,他的繪畫更加精細,更加典雅。安格爾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他的繪畫中,形體都是以現實為基礎,但也會在創作中進行誇張。

他的代表作《大宮女》就是通過拉長人體、加強線條流動感和近似平塗的筆法,創作出比較接近東方美的新趣味。安格爾的這幅油畫雖不同於大衛的《加冕禮》那莊重肅穆,但是同樣具有傳統裝飾元素在裡面。

他所描繪出來的大宮女形象具有女性人體之美。他把人物的各個局部忽然放大,忽然縮小,就像幾何學家畫固體一樣,為其預算好的線條賦予立體感,在拉長之後的人體曲線與背景簾布上的裝飾紋樣和頭上細緻的裝飾圖案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宮女》這幅油畫,在展現了女性柔美的曲線,也同時刻畫出細節之處的裝飾元素。使二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幅畫中大宮女手持一柄羽扇,羽扇上孔雀毛和珠翠與手腕處的圓珠相得益彰;頭上的具有本土化氣息的頭飾上更是體現出裝飾元素的魅力;背景上的刺繡紋樣和光滑的絲綢都恰如其分。

這些裝飾元素的運用在襯託主題人物的同時,也烘托出油畫的古典氛圍。給人一種優雅靜穆之感。在構圖上,人物的身軀正好形成一個大的弧形,與右邊垂下來的帷幕形成對應,使得整個畫面看起來均衡。在用色上也表現出了安格爾的大膽性格,妖姬藍色的帷幕與淡紅色的肉體看起來似乎並不協調,但是卻能相互襯託,具有裝飾效果。

聚餐主題中的女性形象 馬奈聚餐主題的畫作主要有《草地上的午餐》《沐浴》等。在這些畫中,女性的形象是整個畫面中最能形成對比和形成強烈張力之所在,也是馬奈驚世駭俗的畫風和他意欲打破傳統繪畫表達的技巧體現。

《草原上的午餐》是馬奈聚餐題材的代表作品,畫中主要有四個人:維克托里娜·默蘭、歐仁·馬奈、費迪南·列昂霍夫,和一個彎腰的女子,這個女子相對於前面三人而言是作為陪襯而存在的。這幅畫是馬奈作品中最飽受爭議的畫作之一。

但是,馬奈的這幅畫並不是為了取悅觀眾,也不在乎觀眾的反應。所以,他大膽地讓畫中的主體女性褪去衣衫,和兩位穿著得體的紳士坐在一起,共享郊野午餐。在這裡,馬奈並沒有向傳統看齊,將主體女性做一定程度的理想性處理,而是讓她毫無羞怯地、自然地流轉眼光。

馬奈打破了時代的觀念禁錮,將一個極具現代性的感性女性大膽地展示在眾人面前,並置於明艷的古典田園景色的背景之上,在視覺上直接衝擊了那個時代的虛偽和體面。

但是,這幅畫中的主體女性明顯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被置於兩位著衣男士之旁,並且還位於畫面靠中央的位置,這種塑造實質是在呈現男性藝術家眼中對女性的慾望。


題主和一些繪畫界的「權威磚家」一樣、很崇拜西方的裸體畫。

一、單從「審美」的角度來看、西方裸體畫上的女人、好像是在肥豬上安裝上人頭、一點也不美。

中國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我今天就搬來二張東方油畫美女圖片、和一張西方裸體油畫對比對比、我相信、更多的人更喜歡東方美女畫的。

二、我一貫反對裸體畫、因為裸體畫相當的不雅觀。可是偏偏就有一些「權威磚家」、對西方裸體畫情有獨鍾、在他們眼中的西方裸體畫是藝術、可是每當他們欣賞畫的時候、你們的目光首先是投在畫上的那個部位、這個無須直說大家都明白、他們真正喜歡的就是那個。

三、我喜歡中國油畫。中國油畫可以掛在房間、大廳、工作單位。而且中國油畫很值得欣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