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没用了

张亚东

似乎是最没有情绪起伏的那个人,始终安静的坐著。但他又是最抓人的那个人,句句到位,句句点到为止。批评直戳要害,但留足情面;而赞赏,最多是一句「特别好」,实在想夸,就再重复一遍。

似乎能够完美应对所有情绪波动。

所以节目预告里出现「张亚东泪崩」的悬念时,足以吊满胃口。

其实这一幕的上演,并不是没有预警。

第一次是第一期面对面孔,张亚东第一次讲出特别感性的话来。「刚来北京,我们就认识,对我也很好,很多帮助……我觉得我们都,没有什么改变一样,岁月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一样……特别棒……特别好。」

在幕后采访里,张亚东说了更多:「我来北京的时候人家当时已经是成名的乐队,我来北京跟在他们后边混的,这些人一直特别帮我,所以这个就不能……理性没用了,你知道吗」

不过这次张亚东还是保持了克制,但现场欧洋已经挂泪了。

张亚东初来北京,到窦唯的黑梦乐队弹键盘,并通过窦唯认识了王菲,然后凭借《浮躁》走上了金牌制作人的道路。识于微时的滴水之恩,是无法用理性评价的。

第二次是在面对正片被剪的果味VC时,张亚东也是主动放弃了理性评价:「算了我就不说你们乐队了,就是因为跟你们太好。」

果味VC的表现和现状,一言难尽,但这毕竟是张亚东亲手带上成名路的乐队。当时张亚东的眼睛里已经足够湿润了。

其中不知还有多少次,虽然有些乐队的交情没有像面孔、果味VC那么深,但随著一次次打分,到淘汰赛的环节,都一直有一种感情在积攒。每一个故事里都有过梦想、希望、失败和不甘,都有自身奋斗和客观命运的碰撞,都能找到曾经自己的身影。

第三次,就是接连听完两首朴树这两首歌。特别是《New Boy》,第一张专辑的第一首歌,一首满怀赤子梦想的歌。哪怕是唱热情如《那些花儿》,哪怕是暗黑如《我去2000年》,可能都不比《New Boy》这首歌在这个场景中催泪。不是「轻松一下WINDOWS98」的怀旧,是那些旧场景之外的快乐、阳光、梦、暖洋洋,和未来。

近20年过去,朴树再次唱起《New Boy》时,改成了《Forever Young》,那一句句单纯阳光的歌词,都变成了时光不再、物是人非、不知道未来在哪。

节目放了一串张亚东和朴树的各种合照,那些开心和荣耀的片段,那些充满憧憬的年少时光。

「那个时代就特别本能,一切事情都想得非常非常简单,那个状态确实不太容易再有了……当年,大家都是小孩,而且觉得,2000年要来了……大家对2000年充满了憧憬,觉得一切都会变得很好,结果好吧,就是我们都老了……所以,所以特别特别好

任何人,在现场接受这种冲击,都是很难抗住的。更不用说在录制中已经努力克制的、其实非常感性、有著太多故事的张亚东。

对我来说没有好坏

即使是在最激动的时候,张亚东也不忘了在说《New Boy》的时候,提一句在舞台另一侧有点被冷落的猴子军团。

张亚东在超级乐迷席上就是这么面面俱到,但并不意味著就不尖锐。有很多乐队的问题,是张亚东一针见血提出来的,虽然方式非常绵里藏针。

最严重的一句,是评价鹿先森表现时的「这一类音乐从未打动过我」。不过,这句话是幕后说的,并不是在现场抛出来的。而且后面补了一句「其实打动不打动我并不重要,只要有喜欢你的歌迷就够了」。

「大家有可能觉得,民谣就是土的,像布鲁斯也是土的。它的这个土,其实并不是贬义词。这个没有好坏,对我来说没有好坏。但是,你们用的那个和声和弹法,都是我刚学音乐时候用的方法……」

这个但是后面的评价,已经是张亚东用的最重的评价之一了。这段评价还是高晓松刚尬夸了一下鹿先森歌词好之后给出来的。

第一段赛程时,面对大部分人都看好的皇后皮箱,张亚东其实并没有呈现出肯定得态势。

「我觉得创作是既要熟悉又要陌生的。就是你的歌曲里面,既要让人听到我听过的东西,也要让人听到我没听过的东西。」

换句话说,可以问皇后皮箱那首歌是不是模仿痕迹太重,是不是……

但是「对我来说没有好坏」,张亚东不会去做定论性的评判。自己有真本事,也尊重别人的本事。并且不论批不批评,都是中肯的建议。

比如夸完所有人都夸的九连真人,他还会给一个建议:「以后的那个对白的方面,确实你们得考虑有什么位置来一点普通话,可以偶尔搭两句,就是会突然让人记住一个东西」。

身居金牌制作人的高位,能够保持一个「没有好坏」的态度,你可以说,是张亚东会做人;但如果共情一点,你也可以说,是张亚东和这些乐队太感同身受,希望珍惜每一个上台的机会。

还是要谈起情怀

这种态度的珍贵之处在哪里,可以从其他乐评环节里反观一下。比如从对痛仰改编《我愿意》的轮番乐评轰炸里。这些评价,有的是客观的,但也少不了确实有人对痛仰有成见,并在评判中或多或少受到了这种成见的干扰。

而张亚东会为乐队辩解,他会说:「这些老牌乐队也在比赛还是展示自我之间徘徊,也在尝试怎么和观众交流,可能现在很不习惯。但这是因为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给乐队的机会太少。」

这一段,是剪出来的节目里,张亚东说得最长最用力的一段了。而在没剪出来的部分,网上还流传著一段张亚东回怼乐评人的录音。

音乐没有好坏,但值得更好的环境和更公正的评判,张亚东身上让人看到的,是这方面的希望。

这是张亚东的情怀,是和自身经历和自己朋友上磨练出来的、带著岁月痕迹的情怀。中国乐队已经经历了太多不公,值得一个更公正的舞台。

这和高晓松的情怀不一样,那种情怀是动不动就要提一下的中国摇滚光芒万丈的年代,不是那种适合包装售卖、已经食之无味的情怀。

中国这些乐队,所拥有的不仅仅是那段辉煌,所有的精彩故事也不仅仅是在辉煌里。还有那些辉煌过后、坠落之后仍在坚持的人们,想要再续辉煌的人们,虽然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绽放出昔日辉煌的光芒,但那份被埋没的情怀,同样值得被认真提起。

比起90年代初的光芒万丈,张亚东见证的蹉跎岁月里,有更多的情怀故事。有我去2000年的憧憬,有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幻响;尽管一次次换来Old Boy的不屈,换来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的感叹,换来于是我不再唱歌的伤感,换来不能停止我的音乐的惆怅,换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所以张亚东,特别好。


这是《乐队的夏天》观后感连载,标题里的BB,是想给《乐队的夏天》找一个简称,自己意译是the Summer of Band,简写SB,顺便致敬一下1967年的「爱之夏」(the Summer of Love)。结果看官方海报翻译是the Big Band,那就BB好了。系列文章请见专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