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here:

這些年,朋克成了年輕人的流行辭彙。

朋克養生——

啤酒放枸杞,可樂加党參。

朋克美容——

一邊熬夜,一邊敷面膜。

朋克減肥——

每天徒步15分鐘,去奶茶店買奶茶。

在知乎上「如何成為一個很朋克的人」提問下,最高贊網友回答:

「一個哥們問我,啥是朋克,我把垃圾桶踢翻了,『這就是朋克』。

他也踢翻了一個垃圾桶,問我『這就是朋克?』我說,『不,這是流行!』」(知乎網友)

所以,究竟啥是朋克?

看完第一期《樂隊的夏天》,故事君終於找到了最直接的答案:

成軍22年依舊「長不大」的反光鏡,就是朋克最好的註解!

反光鏡一登場,立刻在造型上成功搶鏡:

貝斯手田建華,藍色T恤+藍色棒球帽,腳踩波鞋,頭戴墨鏡,低調中帶著神秘,天然吸引女生目光。

主唱&吉他李鵬,紅色復古運動外套+球鞋,劉海下若隱若現的髮帶,儼然80年代整條街最時髦的仔。

鼓手葉景瀅,黃色T恤搭配黃色短褲+長筒襪,彩虹色衝浪眼鏡兼具時尚與賣萌屬性,讓他成為全隊造型擔當。

熾熱陽光下迎面走來這樣三個全身發光、笑容燦爛的男子,這麼青春片的畫面,誰能相信仨人加起來已經120歲了

反正,我是不信,現場的其他樂隊也不信。

尤其對比一下反光鏡這幾年來的照片,三個成員無論外表還是狀態,根本看不出變化。

2011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難道,反光鏡真正掌握了「朋克養生」的奧義?

其實,也正是因為朋克這種簡單直接的音樂風格,才讓他們能在與音樂的朝夕相伴中,永遠保持著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

就像他們在節目中所說:「朋克會給人帶來一種年輕的感覺,實際的年齡無所謂,因為每天誰都改變不了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朋克音樂能讓我們在內心裡一直保持18歲。」

1997年,寬頻還只是少數家庭的新鮮事物,更沒有智能手機和朋友圈,年輕人大多數的娛樂時間都在戶外度過。

吉他和滑板是辨認同類的重要憑證,三個同樣熱愛音樂的18歲男孩湊在一起,「反光鏡」就這樣成立了。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鏡子總會反光,我們想讓更多人聽到我們的音樂,在聽到我們的音樂後,像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

在北京東四十條的一間酒吧里,反光鏡完成了樂隊第一場演出。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一次僅限於地下的自娛自樂,用葉景瀅的話說,觀眾少到「慘不忍睹」。

或許那時他們還不曾幻想過多年後會成為國內朋克樂隊的領軍人物,但至少因為熱愛和堅持,讓他們堅定地在這條路走了下去。

2003年,反光鏡創作的《還我蔚藍》成為環保主題歌曲的代表,樂隊也帶著這首作品進入了人民大會堂表演,成為了第一支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朋克樂隊。

反光鏡也在《樂隊的夏天》里透露了這段經歷背後的小故事,田建華說,家人一直不支持自己玩音樂,但自從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後,家裡人把反光鏡的海報貼在了門上。

從第一張專輯《成長瞬間》到《是你》《我們的歌》和今年的新專《因為,所以》,反光鏡創作了《嘿!姑娘》《只有音樂才是我的解藥》《長大》等等在樂迷間廣為傳唱的經典之作,反光鏡的現場,也總能在一瞬間把所有人的情緒點燃。

2017年,反光鏡在北京工體館舉辦「只有音樂才是我們的解藥」樂隊二十周年演唱會,他們也成了第一支在工體開唱的朋克樂隊。從當年的地下酒吧,到所有音樂人嚮往的標誌性場館,反光鏡走了整整20年——

「這20年來我們一直在特別認真地干一件,我們認為特別了不起的事。」

反光鏡也遭遇過質疑。有人說,朋克就必須要一直叛逆、一直粗暴、一直憤怒,可反光鏡卻越來越「溫柔」了。

從高喊著「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奪走別人擁有的」,到平和地唱著「我應該把握時代的節拍,不應該製造更多的意外」,葉景瀅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這樣的改變並非偶然。

「那次演出,我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人,看著下面的年輕粉絲隨著我們的音樂狂躁時,我突然怕了。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的言行舉止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們喜歡我們,就會跟我們學,我們罵髒話,他們就會跟著罵髒話。這太可怕了。」(環球人物)

那時起,反光鏡開始意識到音樂人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感,把搖滾做得向上一點、積極一點,從此成了他們的創作方向。

在反光鏡的音樂中,從來也不缺少能量,他們也似乎具有一種魔力,能夠讓人們徹底沉浸在音樂中,在最簡單直接的朋克旋律中,回歸音樂最根本的快樂——就像他們在歌中所唱,「我希望你能暫時忘記煩惱輕鬆十分鐘, 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之中編織我們的夢。」

所以,作為節目第一期第一個登場的樂隊,反光鏡再合適不過。

一首《嘿!姑娘》瞬間讓現場燃了起來,即便再音痴如馬東老師,都無法抵抗這樣熱血沸騰的現場。

這首歌,也徹底讓樂迷們穿越了,比如和反光鏡一起「玩兒」了20多年的張亞東。音樂一響,便一下子回到了那些年的青春時光,下課鈴響後的教室,穿著襯衫的男孩女孩,汗水和荷爾蒙融合的livehouse……永遠長不大的秘密,原來就藏在這些鮮活的旋律里。

其實挺心疼節目組的,把這麼一群高齡「大兒童」們湊在一起:一個樂隊已經足夠「難搞」,何況31支一個比一個難搞的樂隊同時湊在一起。這種「自殺式」行為,或許也可以歸類為朋克的一種了。

第一期節目看完,還是有不少能讓樂迷們興奮的點。除了剛亮相就使出殺手鐧的舞台,故事君更愛看台下的小細節:樂隊間的人氣互投、看其他人表演時的場下反應,這些樂隊們「毒舌」起來句句精闢不輸馬東,一本正經的搞笑能力又比喬杉都強,真是個個都是寶藏啊。

——互動留言——

第一期《樂隊的夏天》追完,說說觀後感吧!

最想在節目中聽到反光鏡的哪首歌?

· END ·

文 | 故事君

本文首發在微信公眾號民謠故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