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兒都放微信公眾號了,嗯。】

?

昨兒我生日,也沒怎麼過。就是想詭辯一聲兒昨兒為啥不更的緣由。

先行總結一句話:旅行團是沒火起來的五月天。他們成團14年了啊。沒火起來,但是沒散,這就已經很幸運了。

即使BYEBYE房地產的世界,他們與這個世界,總帶著一種溫柔的邊界在裡邊,柔而不斷,前不往後不退,它的整個曲風偏軟,不鋒利,而且總帶著一種不著邊際的幻想和浪漫...

我如果小七八歲,我可能會特喜歡,可是我已經這個即將老去的年紀了,所以聽歌兒聽到的,可能會比很多年前更深一些。

因為現場的「Bye Bye」,確實是我聽到旅行團的歌兒里,最有力量,最有現場感染力的一首了。

如果你要那種硬性搖滾,旅行團大概率是不太適合你的。但是就這麼一首「Bye Bye」,可能也確實是旅行團急了,才爆的。

視頻封面

06:09

?

再一個直截了當地是你從「旅行團樂隊」的主唱孔陽改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巧了在接「樂隊的夏天」的邀約前幾個月,他把原本的孔陽改成了孔一蟬,據說是找大佬算過的。

嘮點墨水的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寫,「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孔陽就像昨日等待羽化的幼蟲,我今日將他封存。」孔一蟬自個在微博上解釋了改名這個事兒,它已經是2018年9月的事兒了。

但是時至今日,孔一蟬啊,他的備註里還是這麼一行小字,不是旅行團樂隊主唱,而是旅行團樂隊孔陽。

對於老粉來說,算是一種基於一種本來老馬識途,但卻懵比後的認路狀態吧。

?

旅行團,其實在「樂隊的夏天」第一期的時候,我說他們可能會火是基於這檔綜藝開始出圈兒而甚至在大眾的青少年目光之下,因為我覺著他們有五月天的feel,也合適現在的青少年心中那個唱歌兒的樣子,起碼比cxk好多了?

我一直就覺著,他們的路也似乎有五月天的影子。可能現在旅行團還不夠火,要是真火了,那可能就得應對噴他們「這不是搖滾,這是流行」等等的潮流話術了。

不論他們自身還是他們歌兒的顏色里,總帶著那種夏天的顏色。

所以你會感覺他們似乎會永遠青春,十年前是少年,十年後還是。

我最喜歡的旅行團的一首歌兒呢,是截止現在「樂隊的夏天」節目中依然沒出現的一首歌兒:「於是我不再唱歌」。

其實這個歌兒,是樂隊成員離開的一個歌兒。

2013年,樂隊的貝斯手小P要離隊去賣螺螄粉,回家結婚。為了送別,旅行團寫了一首歌,就是「於是我不再唱歌」。

而你說旅行團溫柔不鋒利,這也是莫大的好處啊,因為即使貝斯手離開了,他們之間也沒恩怨和憎恨,而是一種特純的祝福。

不像之前解散的「不可撤銷」,解散的吃相太難看了。

而更重要的提一句的是,截止目前,他們依然沒個「續弦」的,總覺著可能和海龜先生一樣,未來哪一場,小P就回來了。

?

這首歌兒的畫面感很足,有時會輕鬆地像朋友間一種無所謂的離別,可有時是一種難過的挽留,再有時候它卻變成了一種不再漂泊的決絕。

像一個曾經的少年,平平淡淡地消失在生活中,那個少年遠行過,唱過歌兒,很久後,他想回家了。

我一般對標的畫面感都是以「熱河」為標準。

原來生活中的我們都是,給平淡的生活一個歸期,而這個歌兒呢,是一眾兄弟向離開的朋友揮手,然後說:希望你給理想一個歸期吶,我們等你。

旅行團現在依然在等那個貝斯手小P。

這首歌兒的詞我感覺是旅行團歌兒裡邊寫的最好的,其中有一句「開始日夜的工作,習慣黑夜的沉默,喜歡人們的冷漠」。

我聽太多次了,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是「喜歡人們的冷漠」,我甚至一度覺著是錯的,我就納悶了,怎麼能是喜歡呢?

但是很久很久之後我才發現,「人們的冷漠」確實可以喜歡的,人間,不要落井下石,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運了。

?

他們幾個是出自廣西柳州,買螺螄粉是很正常的。

我也去過廣西,那街巷隨處可見的螺螄粉,空氣中都瀰漫著那種略微帶點腥臭氣。

那確實是螺螄粉的味道。而我不出意外的話,這輩子都不會再去廣西了。並非地域黑,只關乎個人,不關乎大眾。

?

關於旅行團,如果你不了解就進坑的話,似乎你不會從他們身上發現他們幾個都來自一個廣西小城柳州。

除了徐彪是北京人。

他們的螺螄粉其實在他們的歌兒里很常見,「於是我不再唱歌」裡邊的少年最後去賣螺螄粉了,「柳江」里的路兩旁,螺絲米粉隨處可見。

?

韋偉和孔一蟬是表兄弟,從小就一起長大,而你要知道孔一蟬是哥哥,韋偉是弟弟。

孔一蟬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他自個兒的音樂天賦。而在初中畢業他們兄弟倆就已經搗鼓著學寫歌兒了。

但是有一次家裡擴音器壞掉了,然後也是巧了在朋友的介紹下就認識了吉他手黃子君,就是在節目中直接懟節目組換一批專業評委的那個老鐵。專業評委換倒是沒換,而本來定好的賽制卻是直接場上就能改,我默默的。

黃子君家裡,反正就數他家最富裕,當然了哥倆從此就開始打土豪分田地了。

然後平時就連玩帶學的搗鼓,排練也說不上,其實大家如果做一件事兒的開始,基本都是基於熱愛,旅行團也一樣。

他們真寫歌兒的時候,還沒什麼手機那些設備,所以一開始只能是洗掉原有的磁帶,然後用錄音機錄下他們自己的聲音。

一提「磁帶」這玩意,年代感就出來了,旅行團也14年了啊。

?

到了2005年,韋偉想去北京學音樂,就問孔一蟬要不要去北京試試。

其實這一開始的奮鬥和套路,我就覺著和五月天一脈相承啊,而其實太多樂隊,誰不是一開始到處寄樣和聯繫呢?不過是湮滅在時光里罷了。

他們也是拿著當時做的一批demo一家家聯繫,看有沒有公司願意簽約。

他們拜訪了很多唱片公司,還裝成送外賣的混進了摩登天空。

然後把小樣遞給摩登天空廠牌創始人原先的清醒樂隊主唱沈黎暉,沈黎暉聽了之後,覺得這些音樂很有意思,就留了聯繫方式。

「那時候我去跟沈黎暉聊天,進來兩個孩子,說他們來自廣西柳州,我一聽,覺得這就是中國Beatles啊」。壞蛋調頻主理人王碩,就台上其實素養我覺著很高的專業樂評人後來回憶說。

韋偉那時候時不時就寫點東西,包羅萬象,我可是有關注了韋偉那個好久不用的小號滴人,他就是一純的文藝騷年。

?

旅行團到北京後三年才發行第一張專「來福膠泥」。

其實裡邊大多是在柳州時期創作的,但是和當時北京的大多數搖滾樂隊相比,他們確實本來就偏軟的曲風和當時的硬金屬的圈子根本格格不入。

「當時還沒有小清新這個風格,大家都覺得這是什麼東西,特別弱」,韋偉很久後回憶講。

當時北京那伙老炮,零點樂隊,天堂樂隊,年輕的是花兒,新褲子,誰弄那麼軟的歌兒呢?

其實旅行團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個這個整體偏向陰柔化,當時確實如新褲子彭磊說的一點不差,是彭磊自己看著長起來的樂隊。當時因為簽的都是摩登天空,所以旅行團就是小弟,新褲子就是大哥。

你會發現是不是和五月天與任賢齊有點像。而對於「來福膠泥」,我喜歡「Panda」。

其實越來越年長,你會發現聽旅行團的歌兒,會越來越不合適,因為它帶的東西有點輕了。

?

在2007年一年裡,旅行團試了至少五任鼓手,但都不太行。

也是在發了第一張專之後,有個巡演,鼓手當時是徐彪,也是經了這麼個事兒,然後慢慢磨合之後,北京人徐彪也就成了旅行團的鼓手了。

用孔一蟬的表述是,「南方人特別矯情,特別文弱,認識徐彪之後開始補充了很多陽氣。」

確實我一北方爺們兒聽久了旅行團的歌兒吧,本來不矯情的,也得變矯情了。

而2008年其實北京有個事兒,可能對北京之後有影響,但是也對他們旅行團這一小小的樂隊有關係。

08年是北京奧運,奧運之後的是:房價瘋漲,房租瘋漲。歸根結底的旅行團,不過是四個北漂而已。

然後黃子君就被房東趕出來,然後就有了節目里唱的那首「BYEBYE」,其實他們樂隊的記錄太多,南方人嘛,碎事兒太多啦。

其實之後因為年齡一直往上漲,但是樂隊就是不溫不火,各人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旅行團不是插科打諢的嘻嘻笑笑,他們也有現實。

也是硬拖到的2013年,貝斯手離隊回家,當時覺著做音樂看不到希望,賣螺螄粉也比做樂手強。也就出了那張「於是我不再唱歌」。

而可能這種心態會從音樂中有體現的就是,「於是我不再唱歌」不再像他們之前的歌兒那樣,很輕了,聽過去像春風,過去就過去了。

而是開始有一種沉澱和重量在裡邊。

?

再之後的2014年,他們和經紀人封夜創立了來福膠泥工作室,開始獨立發展。

但是像是一種創業的激情最後被消散殆盡的一樣,2016巡演當時也不行,也是在節目中,孔一蟬特感謝老狼的緣故,當時老狼二話不說地去幫了他們的場子。

可是那時候一場演唱會,最好的上座率也不過是6成而已。

旅行團其實也是想過解散的,畢竟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會有矛盾的。

?

接下來2017年,韋偉打電話過來,說再做一張專輯吧。小P也來了。

然後湊一塊寫了些當時的心情,也就是「永遠都會在」。

而其中兩首歌,一陰一陽,總覺著的間奏那種迷幻又想抓住,卻又抓不住的感覺。這個印象很深,正好是小P作曲的「此刻是唯一的意義」、「西雅圖陽光」。

這夥人都三十好幾了,但是孔陽的聲音,我總覺著還是這麼溫柔。

其實你發現,旅行團確實是有很多壞情緒的,但是他們這夥人一唱出來,都得變了味兒。

本來是想說CNM,可能他一張口,就成了:今晚的月色好美。

旅行團其實一直都不是一個特燥的樂隊,但是它就不燥么?也不是。比如說「封夜」。

就是總覺著,旅行團的詞兒啊,差點意思,它能再好一點。

?

那麼關於旅行團接下來就是「樂隊的夏天」了,老狼說得很對,旅行團是對「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從一至終都是認真備賽的一支樂隊,他們很看重這個節目。

就單說刺蝟吧,一開始子健和石璐那鼻子都翹天上去了,比賽?賽個屁!

那是之後感覺大家這氣氛越來越緊張,子健也不行了,比賽?好香。

旅行團不論是後台耍寶,和現場表現,確實就像是一種「乖孩子」,而從第一期時候,大家坐那廣場上時,徐彪這小伙,恨不得全場都是他朋友的架勢。

其實現在也都不說旅行團不火,什麼天理難容的屁話了,而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可能因為「樂隊的夏天」,確實會上升了一個台階了。

希望17歲以下的那些少年,能聽到這麼一個樂隊的聲音,他們叫:旅行團。

閑得沒事兒的時候,他們可能還會記得,打個榜?

希望那些少年們,能聽到真正好的,對於少年的歌兒。

點擊關鍵詞可查:

許巍「上」丨許巍「下」丨汪峰「上」丨汪峰「中」丨汪峰「下」丨李健丨達達樂隊丨卡巴拉比的海丨那塊紅布丨逃跑計劃丨無盡光芒「上」丨無盡光芒「下」丨巫漪麗丨吳青峰 丨堯十三丨趙雷丨張楚「上」丨張楚「中」丨張楚「下」丨張楚「終章」丨何勇「上」丨何勇「中」丨何勇「下」丨五月天「上」丨五月天「下」丨梁博丨coldplay丨哪吒丨曾軼可丨聲音碎片丨陳奕迅丨張學友丨左小祖咒丨刺蝟丨蘇陽丨新褲子丨黑撒丨好妹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