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璀:


因爲工作關係認識了徳芬老師。


她是華語世界首席個人成長作家,代表作之一《遇見未知的自己》,幾乎是個人成長類的標杆作品。


也許你會覺得個人成長作家,是端莊和佛系的。


哦,不。她並不遮掩自己偶爾的不滿意和壞情緒,但也從不間斷地在自我探索和激勵他人。


我知道她是單親媽媽,但相識這麼久,這篇文章卻是我第一次瞭解她的這一面。「你不離婚真的是爲了孩子嗎?」、「離婚就像死掉一次。」、「我不需要我的孩子,來成就我的榮光。」


你看她,那樣勇敢,那樣坦誠。


主筆微微動筆之前,苦着一張臉,怎麼寫啊——她年紀小,《遇見未知的自己》風靡時,她還不算目標讀者。


採訪完放下電話,她一張小臉笑成花,也太有意思了吧!


是的,這是一個有趣的女人,像是一支正在跳着的肚皮舞。

 

很多人認識張德芬,是因爲那本個人成長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少有人知道,她還有另一個角色,那就是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


今天,我們請來了德芬老師,進行了一場專訪,聊了聊她在平時不太觸及的話題:


離婚的原因、離婚時的財產和撫養權的分配、怎麼跟孩子溝通離婚這件事、單親給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 1 -

 

張德芬的前夫是同事的大學同學,美籍華人。


第一次見面在香港機場,張德芬穿着長裙,在吃芒果乾。看到他,便遞了一塊給他,兩個人很快墜入了情網。


不到3個月,他專程飛到臺灣找她,很快攜手走進了禮堂。


隨丈夫搬回北京後,她又報名學課,變成了一個忙碌的課蟲。丈夫心生怨言,張德芬就跟他說,「如果你阻止我,你會發現有天早上,我拿行李出走了。


短短半小時的採訪中,張德芬提了4次,「我前夫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人。」


那爲什麼還要離婚呢?


她說,「因爲人好,不表示他會以你想要的方式愛到你,對嗎?」


她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張德芬和前夫是和平分手,協議離婚時孩子十多歲。他們繼續住在一個屋檐下,共同撫養,直到孩子去美國念大學。


張德芬說,這在國外也很流行,叫做「co-parenting」,共同撫養孩子。


現在有很多媽媽,婚姻很痛苦,但爲了孩子,還是不敢離婚。張德芬的態度是:


如果你真是爲了孩子,也可以考慮co-parenting的形式;


但我覺得很多人不離婚,只是拿孩子當藉口。因爲她自己不敢面對離婚之後的狀況:別人笑話、父母的壓力、怕自己養不起孩子等等。


我自己離過兩次婚,所以知道「每一次都像脫了一層皮,死掉一樣」,非常痛苦。所以很多人不敢面對這個痛苦,真的是因爲孩子嗎? 


離婚不是重點,重點是你不離婚,是不是就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媽媽?

 


最重要的是,不要心懷愧疚。


張德芬說她看過太多父母,因爲離婚對孩子懷有愧疚,結果反而造成了親子間的相處問題。有些孩子就藉此情感勒索你,嚷嚷着「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態度蠻橫。


然後媽媽只能很小心翼翼地陪在身邊。 後來自己有對象了,也不敢告訴孩子,偷偷摸摸、躲躲藏藏,都不行。


沒有邊界的補償行爲,只會寵壞孩子,並且越發讓他們覺得,「父母離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那張德芬又是怎麼跟孩子溝通「離婚」這回事的呢?


她當時其實也做了很長的功課。剛開始告訴孩子時,她兒子也不高興,說「爲什麼?你不可以這樣子。」


她說,「對不起,媽媽沒辦法給你們一個完整的家庭,但這是媽媽自己的事情。媽媽也很難過,但沒辦法。長大以後你會明白,兩個不合適的人在一起生活是多麼的痛苦。」


她真誠地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的脆弱面,但也會考慮到孩子們的情感需求。


同時她也會儘可能地減少孩子的抗拒,比如跟孩子說,「我會給你們一人開一個銀行賬戶,我先打多少錢放在你們那邊,讓你們有零花錢,這樣你們不會覺得父母離婚了,你們就一無所有了。」


在「離婚」這件事上,媽媽首先自己要有底氣:離婚的底氣,溝通的底氣。


- 2 -


按張德芬自己的話說,她不是個會讓自己受委屈的人。


有些黑粉留言:心靈導師張德芬,成天給人灌雞湯,自己的婚姻都這麼失敗;這個媽媽,未免太自私……


確實,張德芬不完美,比如她也打過孩子。


有一次晚上回家,她們一家人都很累。兒子卻開始鬧騰了,纏着她說,「陪我,你要陪我。」


張德芬說「好」,雖然她自己也很累了,但還是一直哄他睡覺。可是兒子躺下後,又開始無理取鬧,一直撓着身體嚷嚷,「我不舒服,我不舒服,我睡不着。」


累的時候很容易暴躁,她火大了,覺得他故意搗亂,她一巴掌打了過去。張德芬說,那時,她兒子大概十歲,那也是她最後一次動手打他。



她承認媽媽也是人,也會有情緒,但是她說自己從來沒有失控地打小孩。不會一個巴掌又一個巴掌地連續打,或者沒頭沒腦什麼拿着棍子打,她從來不會拿那種會傷到孩子的東西。


也不會覺得孩子讓自己蒙了羞。張德芬覺得自己的女兒好帶,兒子難帶,尤其是兒子12歲的時候,正在發育,荷爾蒙激增,脾氣真的很壞。


有一次他放學回來,張德芬問他怎麼了,他說他不太舒服,她就讓他去休息。


結果過一會他過來,拿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老師的留言:「你兒子今天在學校裏頭跟同學打架,爆粗口,還踢同學下體。」


張德芬看完那張紙條之後,沒有瞬間爆炸。她擡起頭來,說的第一句是,「寶貝,你一定好難過。


兒子「哇」地一下就哭出了聲。


她說,「你別難過了,寶貝,你覺得難受,是不是因爲你對那個同學很抱歉?」


兒子說,「我跟他道過歉了。」


張德芬又繼續安慰,「那沒關係,你別難過了,媽媽跟你說,你的情緒管理是有點問題,但我們可以慢慢學。媽媽年輕的時候,脾氣也不好,你看我以前也打過你,對吧?但我現在慢慢修練,脾氣越來越好了,你一定也可以做到。」


然後她寫信給他老師說,我兒子心地很善良,就是情緒管理不好,請你鼓勵他,讓他學習怎樣處理自己的憤怒。



張德芬的育兒觀念是:


第一,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自尊心有任何的受傷;


第二,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像獵犬鬥雞一樣出去贏得獎牌,來成就我的光榮;也不會因爲他在學校裏的表現,覺得讓我丟了臉,就當衆責罵孩子。


第三 ,我從來沒有擔心過我的孩子,將來有一天會變壞。因爲我跟他爸爸都是這麼好的人,我們的品性這麼好,我們以身作則,又這麼愛他們、尊重他們、支持他們,他們不可能變壞。

 

- 3 -


張德芬絕對不是普通人心裏,那種事業有成又溫柔賢惠的女人,但讓人羨慕的是,她愛別人,同時也被身邊很多人愛着:


她去美國參加兒子畢業典禮,前夫會來機場接她,前公婆會邀請她住他們家。她們可以同桌吃飯,談笑風生。前公婆說,「德芬永遠是我們的女兒」;


她會跟前夫的前妻、現任一起約下午茶,吐槽前夫這個人不懂浪漫;


她女兒會跟她講各種私密的事,比如哪個男的對她有意思;


而被她打過的兒子,還會給她介紹男朋友!有一次甚至介紹了一個近60歲的男人,張德芬就說,「這麼老,你介紹給你媽幹嘛!」他兒子說,「但是他很有錢。」


——「我兒子金牛座的,就喜歡錢!」說到這裏,張德芬樂得咯咯直笑。


現在的張德芬,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養生,非常簡單。


偶爾天氣好的時候,就組織公司小夥伴們一起跳肚皮舞;孩子來了就專心陪孩子,父母來了專心陪父母。



聊到她最喜歡的書之一,《美食、祈禱和戀愛》。她兩眼放光,興奮地說:


「哎呀那本書的作者真的太太太好玩了!你知道嗎?她不是去了趟巴厘島,然後跟真愛結婚了嗎?你知道最近他又發生什麼事嗎?


她突然宣佈離婚了,因爲她最好的女朋友得了癌症,她才發現原來這麼多年,自己最愛的是她。所以兩個人低調地在美國,找了個允許同性戀結婚的地方領證結婚了!


她的人生我覺得特別精彩,她有些方面跟我真的很像!」


那本《美食、祈禱和戀愛》,英文名《Eat, Pray, Love》,中文名翻譯過來是,《一輩子做女孩》。


張德芬或許是個「自私」的媽媽,但就像她那句名言,「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如果媽媽都不能做自己,又怎麼教孩子追求所想?做一個「自私」的媽媽,你覺得張德芬錯了嗎?



- END -


撰稿:微微

排版:Shirley

配圖:張德芬空間

 

如果您喜歡今天的文章

就給我們點個「在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