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創新公司們正在拓展 1820 億美元的肉類替代藍海市場。


    文 | 劉一鳴



非洲豬瘟正在中國大地上蔓延,導致102萬頭生豬被捕殺。農業農村部發布了最新的疫情監測,4月全國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0.8%;能繁母豬減少22.3%,豬肉產量下滑是必然的。


大洋彼岸的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一家生產“人造肉”的公司上市了,Beyond Meat首日大漲163%,創造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至今,Beyond Meat依然比發行價高出了250%。相反,近一年來大量新IPO的科技獨角獸出現了破發潮。

數據來源:Bloomberg


在國內非洲豬瘟蔓延的大背景下,這家公司亦牽動着國內投資者的神經。什麼是“人造肉”?它安全嗎?它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它爲什麼會受到熱捧?長遠來看“人造肉”能充當部分肉類的替代品嗎?國內有類似值得投資的標的嗎?


隨着A股市場幾支相關概念股被熱炒,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被市場關注。如果按2018年的營收來計算P/S(市銷率),Beyond Meat的P/S高達57.6倍,而美國最大的傳統肉製品生產商Tyson,其P/S僅爲0.75倍。


在IPO之前,Beyond Meat吸引了衆多知名投資者,包括佔股最多的KPCB和Obvious Ventures,還有個人投資者:Twitter聯合創始人Ev William、比爾·蓋茨、麥當勞前任CEO Don Thompson、可口可樂CFO Kathy Waller等等。


所以,以Beyond Meat爲代表的“人造肉”公司,能夠掀起一場食品革命嗎?

圖片來源:Beyond Meat招股書



“人造肉”其實是“植物肉”


在中文的語境裏,當我們聽到“人造肉”一詞,第一反應是不健康,因爲純天然的纔是健康的。“人造肉”其實是翻譯的偏差,更準確的說法是“植物肉”。


在Beyond Meat的招股書裏,詳細披露了“植物肉”的組成配方和生產過程。Beyond Meat開發了三種能夠匹配牛肉、豬肉和禽肉的植物產品,原料主要來自黃豌豆(yellow peas)。


Beyond Meat先從分子結構層面,分析了動物肌肉的組成和設計。動物肉類除水之外,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脂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這些都不是僅在動物肉中專有的物質,它們在植物中也大量存在。


所以,形成動物肉蛋白質的氨基酸,也可以來自植物。Beyond Meat從黃豌豆或其它豆類中,通過自然過程分離蛋白質和纖維,然後,用加熱、壓力變化和冷凍等一系列方法,將蛋白質編織成纖維狀結構,以產生編織蛋白質,這就是肉類的主要結構,也是所有Beyond Meat產品的基礎。


最後再通過合作的製造商,進一步加工冷凍編織蛋白,添加剩餘的成分,例如水、脂類、微量礦物質、維生素等,以及調配味道和顏色。Beyond Meat甚至利用甜菜汁等植物成分,使烹飪過程中產生“血”。

數據來源:Beyond Meat招股書


Beyond Meat的產品線主要有兩部分,一類是新鮮產品(Ready­to­cook),其中包括旗艦產品Beyond Burger(超越漢堡),和Beyond Sausage(超越香腸),它們在零售和餐廳渠道都有銷售。

數據來源:Beyond Meat招股書


另一類是冷凍產品(Ready­to­heat),包括Beyond Beef Crumbles(超越牛肉碎)和Beyond Chicken Strips(超越雞肉卷),提供各種口味選擇。


這些產品在複製肉類的感官體驗,從外觀到烤架上的嘶嘶聲,再到咬入肉類的口感和香氣。傳說2013年比爾·蓋茨在嘗過Beyond Meat的雞肉卷後,便決定投資。


圖片來源:Beyond Meat招股書


Beyond Meat的增長主要靠爆款Beyond Burger的推動,這款漢堡是全球第一個100%以植物爲基礎的漢堡,在2017和2018年分別貢獻了48%和70%的營業收入。



Beyond Meat盯着最大的市場


Beyond Meat的銷售策略非常聰明,也頗具野心,這家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把自己侷限在素食市場內,而是傳統肉類市場。


無論是在美國大型超市Kroger還是Whole Foods,Beyond Meat的產品現在都被放在了肉製品的區域銷售,其中Beyond Burger、Beyond Sausage、Beyond Beef 均以待烹飪形式在肉類品區域出售,Beyond Beef Crumbles以待加熱品形式在冷凍櫃出售。

圖片來源:Beyond Meat招股書


據Beyond Meat招股書披露,在全美最大的食品雜貨商Kroger,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26週期間,93%的Beyond Burger消費者也在同一時間購買了其它“真肉”,這證明了Beyond Meat對肉食消費者的吸引力。


這個策略一下子把Beyond Meat的市場空間拉高了。根據惠譽宏觀研究的數據,肉類是最大的食品類別,2017年美國的估計銷售額約爲2700億美元,而全球肉類行業的市場規模爲1.4萬億美元。Beyond Meat等新興玩家只要能夠替代其中一小部分,就將是難以想象的巨大銷售額。


而那些傳統素食品牌,僅針對尋求健康飲食的小衆人羣,對肉類消費者吸引力有限。因爲傳統素食品牌的產品定位爲健康或環保,以此來彌補口味不佳的問題,但素食主義者可能只佔美國人口的5%。


在肉類區域銷售Beyond Burger的第一家門店是Whole Foods(全食超市)的Rocky Mountain Division門店。雖然Beyond Meat想讓自己的產品與肉類放在一起,但當時傳統超市都普遍懷疑這種大膽的銷售策略能不能被肉類消費者接受,他們認爲應該放在素食區域。


但Beyond Meat堅持認爲自己的產品是爲了肉食者開發的。2016年5月,全食超市的第一家門店將Beyond Burger與其它肉類放在一起賣,結果銷量很好,很快其他全食超市緊隨其後。


2017年6月,全美第三大零售商Kroger將Beyond Meat納入假設考驗,授權在亞特蘭大和密歇根州等1000家不同地理位置的Kroger門店嘗試,Beyond Meat的產品獲得了成功。從2018年8月開始,平均以每個商店每週銷售4-5個單位,穩步增加到每個商店每週平均銷售16-19個單位。


現在,Beyond Burger遍佈全美多個品牌的1.7萬家超市和1.1萬家餐廳,2018年營業收入爲0.88億美元,同比增長170%,並計劃2020年在歐洲建立生產能力。



在“人造肉”之前,“人造奶”已經成功了


Beyond Meat之所以敢於採取激進的銷售策略,在於他們看到了基於植物的乳製品行業,正在成功替代乳製品。


在美國,如今非乳制奶類別的市場規模,相當於乳制奶的13%。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intel的測算,2017年美國非乳制奶類別的市場爲20億美元。非乳制奶也是基於植物的產品,它們品類繁多,例如杏仁奶、豆奶、椰奶、燕麥奶等等。它們的包裝與乳制奶相似,受衆也是原來喝乳制奶的人羣。


據尼爾森的數據,過去一年植物奶市場整體銷量增幅爲9%,而傳統牛奶銷量是下跌2.8%,脫脂牛奶跌幅甚至達到16.5%。


基於此,Beyond Meat採取了相同的替代策略,如果“植物肉”市場規模可以達到類似“植物奶”與乳制奶的比例,即13%,那麼對應美國2700億肉類市場,這意味着350億美元的新增市場空間。如果放到全球,模糊測算則有1820億美元。而根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數據,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去年和前年分別增長了22%和18%。

製圖:36氪


更爲重要的是,這部分市場幾乎是空白的。在Beyond Meat之前,全球資本市場都沒有此類上市企業。不過在一級市場,Beyond Meat仍然有強有力的競爭者。融資規模更大的Impossible Foods,儘管比Beyond Meat晚2年成立,但其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規模已達到3.9億美元,是Beyond Meat IPO前融資規模的三倍。


Impossible Foods與全球第二大快餐漢堡提供商漢堡王(Burger King)合作,將推出“Impossible Whopper”,即該品牌的經典皇堡無肉版。此外,一些傳統肉類巨頭也在開發自己的“植物肉”產品,行業巨頭Tyson近期出售了Beyond Meat 6.5%的股權,開始與之競爭。


傳統肉類巨頭對此感到緊張的另一個原因,在於Beyond Meat等創新公司可以掌控自身的定價權。肉類行業與食品行業一樣,在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鏈上游的集中度已經比較高。因爲在肉類產業鏈中,上游的產品基本相同,集中度高可以避免惡性競爭。但“植物肉”的出現,可能打破這樣的行業格局,因爲“植物肉”的生產過程不一樣,傳統肉類巨頭很難把它們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果未來的某一天,Beyond Meat研發出了口感完美、價格親民的產品,開始打價格戰以搶奪傳統肉類的市場份額,以Tyson爲代表的傳統肉企將沒有很好的反制措施,除非它們也開發自己的“植物肉”產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公司的確有可能引發一場食品革命。



Beyond Meat的風險:監管與產能瓶頸


鑑於Beyond Meat的銷售策略在於貼近“真肉”,與“真肉”一起銷售,那麼監管機構對於“肉”的法律定義就尤爲重要。


最近,美國密蘇里州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任何廣告或銷售行爲誤導消費者,比如將那些並非來自牲畜或家禽的肉類與真肉採取相似的包裝。儘管密蘇里州農業部隨後澄清,此項法律旨在要求標明“由植物組成”,但如果某些包裝方式被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其他監管機構認爲是誤導性銷售,這將對Beyond Meat產生不利影響。


最近,FDA還宣佈重新審查對牛奶的認定標準,可能將官方定義爲“乳汁分泌”,這可能使牛奶一詞只能用於基於動物的奶,“植物奶”將受到不利影響。


美國農業部還收到了一些行業請願書,要求將不以傳統方式生產的肉類產品排除在肉類區域外銷售,美國農業部還未對此作出實質性迴應,但這依然預示着潛在的風險。


Beyond Meat的另一項風險來自產能瓶頸,其已經造成了業績波動,以及對未來增長的限制,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典型製造業企業初期的艱苦歷程。由於Beyond Meat本質上是一家食品公司,涉及製造環節,目前的產品都是由兩家全資工廠先生產編織蛋白,然後再自行加工或由合作商加工。


從2017年持續到2018年,Beyond Meat的產能都不足,甚至因此而推遲了在歐洲的拓展計劃。


爲了跟上需求,Beyond Meat不得不迅速擴大生產規模,但核心原材料豌豆蛋白等產品,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立刻跟上。2017年Q2,Beyond Meat曾經因產能挑戰而導致收入下降,也使得毛利率達到歷史低谷-63%。


2018年Beyond Meat開啓了產能擴張計劃,IPO融到資後開始新建工廠,並擴展合作製造商。Beyond Meat在招股書中預測,到2019Q1末,與2018年Q2末相比,月產能將增加兩倍。


不過這既然是製造業的範疇,那麼規模效應也通用。我們從Beyond Meat的毛利率中,也可以看到規模效應的痕跡。Beyond Meat的毛利率從2016年的-39%,上升至2017年的-6.7%,到2018年的前9個月,已經升爲17.2%。毛利率受益於銷售增長和產能的固定成本規模效應,隨着需求增長,毛利率可以穩定超越20%。

數據來源:Beyond Meat招股書


不過,20%的毛利率雖然高於傳統肉類巨頭,比如泰森食品Tyson的毛利率是12%,但仍低於科技互聯網公司普遍40%-60%的毛利率,要知道Beyond Meat已經享受了科技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水平。

注:Beyond Meat的P/S根據2018年營收估算,可能比實際偏高;數據來源:Bloomberg


截止2019年5月15日,Beyond Meat已距它25美元/股的發行價上漲了250%。毫無疑問,這種誇張的漲幅包含了投資者對新技術泡沫般的溢價,但若它冷卻下來,這可能是一筆很好的長期投資,因爲肉類替代品市場增速下降的風險很低。


在中國,與“人造肉”沾邊的概念股,也引起了一波炒作。但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A股裏目前還沒有純正的“人造肉”標的,目前沾邊的概念都是豆類蛋白生產商,例如暴漲了124%的豐樂種業,是種植業+農化、香料企業;暴漲了90%的雙塔食品,是豌豆蛋白生產商。這些公司離Beyond Meat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數據來源:Wind


不過,就像初期的新能源汽車或是雲計算,Beyond Meat成功IPO,的確引領了食品領域的新趨勢,它有可能引發一場新的食品革命。




「智氪分析」欄目介紹:


「智氪分析」聚焦於對大公司趨勢、戰略變化的研究。目前已覆蓋電商、文娛等多個行業,涉獵公司有阿里、騰訊、百度、京東、愛奇藝、拼多多、小米等,希望提供給讀者前沿且深刻的行業觀點。


如果您想與我們探討對“人造肉”的看法,請加作者微信(18500194899),並備註公司及職務,歡迎交流~


獲取更多專業術語的名詞解釋,請在後臺回覆百氪詞典查看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