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江之战是朝鲜战争

中比较著名的一场战斗,英军的一支老牌营级部队——格罗斯特营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全军覆没。笔者在此整合了自己看过的一些资料,取其相互印证的部分,希望能还原这场战斗的大致面目。

一,战前态势

1951年4月,中朝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第一阶段,中朝军队从西到东,以三个兵团同时发动突击。其中最西侧的是十九兵团(63军,64军,65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该部共有12万兵力。

挡在其面前的是临津江防线上的韩1师(配属美73坦克营),英29旅和比利时营,总计1.6万兵力。双方力量十分悬殊。

十九兵团的计划是,正面突破临津江,首先歼灭英29旅,同时占领议政府,截断前线联军向汉城的退路。然后与另外两个兵团会合,将美24师、美25师予以包围歼灭。最后相机占领汉城。

夺取议政府是此战的关键

二,战役过程

4月22日夜间,63军最先向临津江防线发起了攻击。首先接敌的是临津江北的比利时营,这个营交火不久就后撤到江对岸。63军在午夜时分渡过了临津江,开始攻击英军左翼的格罗斯特营。

64军的情况就要差得多。它在过江之后,除了一个营和侦查支队按计划向议政府穿插,剩下的部队都被挡在英29旅和韩1师的防线前,寸步难行。为了尽快突破,65军的两个师也被投入增援。这五个师总共6万人被堵在江边,进退不得,在密集的地空火力下成了活靶子,死伤惨重。

63军进展得还算顺利。到23日中午,格罗斯特营的退路已经被截断了。但旅指挥部仍要求这个营就地坚守,以阻止志愿军通过该处公路向后方穿插。23日的夜间,格罗斯特营继续承受著63军的围攻。虽然在天亮时仍固守著高地,但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战斗人员。

24日昼间,邻近的美3师派出了一支援军(含菲律宾营,波多黎各营和美65团一部,可能有4000人)以解救格罗斯特营。但是在63军三万多人的重重围困中,这只是杯水车薪。且美3师此时也承受著志愿军第三兵团的猛烈攻击,自顾不暇。救援行动失败之后,英29旅在当天开始后撤。

24日夜,对格罗斯特营的攻击持续了一整晚。到25日清晨时,这个营还控制著高地,但也所剩无几了。在无线电即将耗尽电池时,旅长命令这个营放弃阵地突围。最终格罗斯特营只有46人成功逃出包围圈,接近600人被俘或阵亡。

同时,十九兵团和人1军团还在继续追击英29旅和韩1师,但是已经失去了在议政府以北歼敌的机会。最终十九兵团推进到靠近汉城的位置时,停止了攻势。这一方向上的交锋告一段落。

三,评价

在临津江之战中,英29旅伤亡了1300人。韩1师和比利时营没有大伤亡的记载。美3师那支临时援军也没有大伤亡的记载,而且后面仍数次与第三兵团交手。联军这几部分的总伤亡应不到4千。

中朝军队方面,人1军团没有大伤亡的记载。64军和65军被记载为【重大伤亡】,是三个兵团里记录最难看的。考虑到三个兵团在这个阶段共伤亡了3万人,十九兵团的伤亡应有1.2万以上。

志愿军在临津江的表现不能算是漂亮。首先是9个师当中只有4个快速完成了渡江展开,另外5个师渡江不利,并遭到地空火力的重大杀伤。这也导致迂回议政府的目标基本破灭,英29旅和韩1师大部分得以逃脱。同时,隔壁的第三兵团也没有完成歼敌任务,令美3师和土耳其旅逃脱。由于以上原因,围歼美24师,25师这一主要目标当然就告吹了。

不过就63军来说,基本还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目标。这个锅完全可以给64军去背。

反过来看守军的表现。英29旅和韩1师以1.6万人的兵力,在临津江阻击了中朝军队36个小时,有效迟滞和杀伤了敌军,也确保了整个第1军向汉城撤退的通路。韩1师的表现可以说是有如神助,伤亡不大就完成了所有任务。英29旅则蒙受了主要的损失,在该阶段结束之后退到二线作为预备队。

而格罗斯特营的表现并不差,它在63军的攻击方向上坚守了五十多个小时,可以说比韩军一个师的平均水准还要强得多。它没能成功撤离,主要是由于当时极度不利的战场态势,以及该阵地对联军退路的重要性。虽然这个营的600人全军覆没,但是和它起到的作用是相称的。

格罗斯特营的覆灭无疑是一个显著性事件,因为这是朝鲜战争中,英军损失的最大一支成建制部队。但它很难说成是一次重大胜利,因为从全局来看,临津江之战的结果令战局向有利于联合国军的方向发展了。

(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