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第二型大海。


各位知道你们现在手上的茶入实在很小吗?记得2010年在相国寺承天阁美术馆看到一些唐物茶入,第一个感觉是「怎么这么大啊!」「天下三肩冲」初花肩冲、新田肩冲、楢柴肩冲(目前下落不明)高度分别是8.8cm、8.6cm及8.6cm,茶道教室的肩冲哪有这么大啊。有些唐物肩冲高度甚至超过9cm,像著名的安国寺(中山)肩冲高度更达到11cm!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初花肩冲被称为天下第一茶入,他与新田肩冲、楢柴肩冲一起被喻为天下三肩冲。首先由鸟居引拙所有,历经辗转先后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天下人所拥有。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新田肩冲跟之前说的初花肩冲同列为天下三肩冲,另外一个楢柴肩冲在明历三年(1657年)的明历大火中从江户城天守阁烧过的残骸中找出来并加以修复,但在移回宝物库之后就下落不明。而新田肩冲则是在丰臣家灭亡大阪城落成时被火烧伤,被德川家康取回后交由涂师藤重父子修复。新田肩冲最主要的欣赏点是「海松色」但是应该是被火烧过吧,现在的新田肩冲实在看不出海松色。
 

 

大海茶入也不例外有非常大的器型,大海茶入是洪塘茶入中最常见的器型,尤其是第二型大海(忘了的来这边复习,参见之前文章从唐物大海说茶道具拜见《前传》)。

 

第二型大海:大多数大海属于这型,很多濑户大海仿这一型,此类大海颈部稍短,大多数内部满釉,有些有胴纽有些没有,底有唐物系切或板起糸切二类。

 

根据这几年的收藏经验及目前中国出土的洪塘大海以大小来分的话可以分成两群,一类较小胴径介于6-8cm的,另一类较大胴径介于10-15cm的,所以第二型大海茶入可以依大小简单的再细分为第二A型(6-8cm)及第二B型(10-15cm)。小的第二A型有一些传世品,大的第二B型传世品似乎更多,例如大名物打昙大海、唐大海(香雪美术馆)、横云大海等都是直径超过10cm的大块头。

 

第二A型:这类大海较小,胴径约为6-8cm。口造り微微外翻,或几乎看不出外翻,看起来就是做得比较随便的样子。可能没有胴纽,至少目前没看过有胴纽的第二A型,底都是唐物糸切。

博物馆典藏的第二A型大海,胴径都小于等于8cm。左:八岛大海 三耕寺博物馆;右:柏原大海 永青文库。

 

第二A型大海。左:没有胴纽,至少目前没看过有胴纽的第二A型;右上及右中:口造り微微外翻,或几乎看不出外翻,看请来就是做得比较随便的样子;右下:底都是唐物糸切。

 

第二B型:这类大海较大,胴径约为10-15cm。口造り明显外翻,下缘修一刀。甑际常有旋纹。有些有胴纽,有些没有胴纽,底几乎都是板起,目前仅知打昙大海是一例外

博物馆典藏的第二B型大海,胴径都大于等于10cm。

 

第二B型大海。左上:有些有胴纽,有些没有胴纽;左下及中:口造り明显外翻,下缘修一刀。右上:底几乎都是板起,目前仅知打昙大海是一例外;右下:甑际常有旋纹。

 

大名物 打昙大海,底是唐物糸切,在第二B型中是少数例外。


 

又到了如何拜见的时间了。先前写了那么多关于茶入拜见的资讯,这种第二型大海的拜见重点在哪边?

茶入各部位名称

 

形态之美(参考从唐物大海说茶道具拜见《一/五》:形态之美)

第二型大海是洪塘窑产量最大的商品,其中有精有粗不一而足。不论是A型还是B型,大海在手首先要看其器形,精品器形端正,胎薄而均匀。别急著翻过来看屁股,我说在呆丸只谈拜见不谈鉴定,呆丸多的是能言善道的大湿可以谈鉴定呢!第二型大海一样从口造り看起,A形通常是上缘修刀,修完有些有抹圆有些没抹圆;B型通常是口造り先抹圆,下缘再修一刀。前者通常湿胎修口造り,后者总是干胎修,精粗在这边就可略窥一二了。拜见第三型大海时我曾建议用左手捧著茶入右手拇指轻轻滑过口造り,用触感去感受它的弧度及线条,在第二型大海的拜见依然适用,这时A型与B型的工艺就一览无遗了。

第二型大海口造り。上:A型口造り,上缘修好几刀,修完有些有抹圆(左)、有些没抹圆(右);下:B型口造り,上缘修齐抹圆,下缘在修一刀。

 

第二型大海的甑(颈)略长些,甑大多不是直筒形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斜角,甑际有些有旋纹有些没有,B形有旋纹的比例多些。肩先不管是A型或B型都有可能修一刀像肩冲那样,只是在烧制时有些会随著甑被推上来,平平的肩较少见,有些肩先则不修刀呈圆弧型。

第二型大海甑及肩先外型多样性。

 

大海的胴当然是非常宽大的, 裾对于宽大的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说重要呢?个人认为第二A型大海以小屁股(畳付)最美,但是如果裾做不好就丑了,每次说到这个总是会想到我最美的小屁股跟人家跑了.......(〒︿〒)。

最后是糸切,大的第二型大海也就是第二B型底部是板起糸切,小的第二型大海也就是第二A型底部是唐物糸切,先前说第三型大海的唐物糸切大多有被抹除的痕迹,这在第二型大海中非常少见,这似乎应证了糸切被抹除的这个动作是发生在精品茶入身上,这并不是说第二型大海精品很少,只是第二型大海的精品几乎都是B型,而B型的畳付几乎都是板起,畳付是唐物糸切的A型确实都是较粗品。

第二型大海的畳付。左:板起糸切;右:唐物糸切在第二型大海被抹除的现象极少见(上),大多是纹路清晰没有被抹除的痕迹(下)。

 

 

胎土之美(参考从唐物大海说茶道具拜见《二/五》:胎土之美)

昭和期の茶道研究家佐佐木三味在昭和40年出版的《茶入.薄茶器》提到唐物茶入的胎色分级「紫土上々、薄赤上、浅黄上の中、田土中、朱土下」。第二型大海茶入什么样的胎色都有。若硬要区分的话似乎B型的胎色以薄赤以上的居多,A型的多样性比较高。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胎土颜色绝对不是四刀五段只有这五种颜色,这边所列的也绝对不是标准色,只是大致分一下,这其中都会有很多中间色令人犹豫不决不知应该分在哪一个阶层。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昭和期の茶道研究家佐佐木三味在昭和40年出版的《茶入.薄茶器》提到唐物茶入的胎色分级「紫土上々、薄赤上、浅黄上の中、田土中、朱土下」。

 

 

釉色之美(参考从唐物大海说茶道去拜见《三/五》:釉色之美)

第二型大海是洪塘茶入中数量最多的器形,以前提到釉的拜见「地釉、上釉、挂分釉、斑、釉际、釉切、、幕釉、缩れ釉、飞釉、指迹、色泽、窑变、落灰」等等,釉的变化主要来自挂釉后釉料在窑内熔融各式各样流淌形成的景,所以体积越大造成的变化也越大。「幕釉」在第二B型大海时常可见,第二A型比较常见的是单单一条流れ。大多数的唐物茶入釉色是从浅褐色到黑色的变化,出现其他的釉色通常是落灰造成的窑变。些窑变通常是银灰或草黄灰、白色至鹅黄色点点或丝纹较常见,蓝色的点点或丝纹较少见,最少见的是海松色所谓的「和色」,有天下三肩冲之称的新田肩冲就是稀有的海松色。

第二型大海的釉色变化。上:「幕釉」在第二B型大海时常可见;中:海松色窑变;下:流れ及甑上有蓝色窑变。

 

新田肩冲、初花肩冲及楢柴肩冲同列为天下三肩冲,新田肩冲在丰臣家灭亡大阪城落成时被火烧伤,德川家康取回后交由涂师藤重父子修复。新田肩冲最主要的欣赏点是「海松色」但是应该是被火烧过吧,现在的新田肩冲实在看不出海松色。
海松色:海松是浅海生于岩石上的一种绿藻成黄绿色(见色表),海松色是一种和色(日本色)

 

 

加工之美(参考从唐物大海说茶道具 拜见《四/五》:加工之美)

唐物茶入的辘轳目(拉坏痕)一般都不明显,大多是较粗的大海才能看到其他仅隐约可见。因此第二型大海加工之美主要是看胴上面的胴纽,前面提到A型我还没看过有胴钮的,即便是B型有胴纽的也占少数。胴纽的长度看过的是1/3圈、1/2圈、1圈、1.5圈或介在这之中的,这圈数是很重要的拜见项目,能不能被选为名物就要看这圈圈了,所以请不要动不动就在那边什么名物、大名物的OK?名物的选取是要符合很严格的条件。筋雕是甑际上的旋纹,筋雕比胴纽常见多了,而且凡是有筋雕的茶入,必定是胎薄形美的精品!

少数的大海有箆目(瓜棱纹),是用竹箆在胎体上压出一条条如南瓜棱纹的形状称之为阿古陀大海,他们的外形很像阿古陀瓜(一种南瓜)因而得名。最近这类稍微怪异一点的洪塘茶入都贵到的(但是还是不需要六万人民币呦),所以有机会拜见可是一种福分啊!

第二型大海加工之美。左上:阿古陀大海上的箆目(瓜棱纹);右上:胴纽及甑际上的筋雕(旋纹);下:少数较粗的茶入可看到辘轳目。

 

 

不美之美(参考从唐物大海说茶道具拜见《五/五》:不美之美)

以前曾经说过,不美之美是由意外造成的,意外就是发生机率非常小的意思,如果是陶艺家技术太烂一堆残次品这可就不是不美之美了,因为这种技术太烂的陶艺家基本上是做不出美的东西,本来就不美的东西烧烂了怎么会美呢?那叫恶心好不好,因此这种不美之美是所有制陶者最不想遇到的状况。但.....凡是都有例外(自己打脸自己的时间到啰):不想重复内容请参见下图图说吧。

这个大海茶入的工艺不好,一看就是技术太烂的学徒做的。釉施得很烂,一点都不流畅,底部有很多残釉擦拭的痕迹。口造り乱做,没做出外翻的唇。畳付处理得很糟没切平,还没入窑烧前这个陶坯是向后倾斜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很凑巧,他在前面甑际的地方塌陷,结果负负得正,这茶入的口居然变成水平的!!!神奇的事情还没结束呢!TMD施得很烂的釉居然烧出海松色窑变!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凑巧发生在这个小茶入身上,让一个技术很烂的学徒制品居然变得颇美,这就是不美之美的奥妙啊!

 

最后以村田珠光说的「没有一点云彩遮住的月亮,没有情趣」当作结尾吧。

 

洪塘水深不得渡之大海系列 (一/三)

 

 

下面关于成为名物茶入的条件。算是额外赠送的吧!

在寺町及桃山时代成为名物茶入的条件相当严苛,在2008年11月号的《なごみ》「茶入の鉴赏手引き」有详细的介绍。

关于名物茶入的条件以前在へうげもの片尾的名品名席中介绍初花肩冲那集有提到过,但没这么详细。基本上能成为名物茶入的条件整理如下:
1. 大小适中,形状是该有的形状,例如肩冲就是肩冲而非又像肩冲又像茄子的。
2. 双挂釉的流(关于这点有疑问,问过陶艺家他们认为洪塘茶入的流是单挂釉,也给我看了他们烧的作品的确有可能是单挂釉)只有一条要一直流到畳付但没有流到底部,刚刚好就在畳付处停止。
3. 釉际有指痕
4. 腰部的胴纽只有半圈

以上四者缺一不可,所有条件都符合了才具被选为名物的资格,注意喔!这边说的是「资格」。

 

这个名物茶入的条件,刚好可以作为大家在拜见茶入时的基准,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稽古时那些假装是德川家传来的茶入就让它们留在茶道教室,带走的只是茶道美的精髓。」哪天看到真正的精品时再来尖叫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