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按摩兩個穴位有助舒緩

AP圖片

夏天來臨,天氣越來越炎熱,一不留神很容易會中暑,甚至頭昏暈倒。中醫角度看,易中暑體質的人有虛的問題,主要是正氣居於上部,導致上部產生熱,而下部相對虛弱。解決方法並不是清上熱,而是用藥把正氣降到下部,使得上下都有正氣,平均分配才是正常健康的表現,身體平衡了,就不會生病或不舒服。

很多心力不足的人,會因為正氣(陽氣)無法靠心臟往下送達,造成上部充實下部虛弱,有時會出現上熱下虛寒的表現。這種心力不足的人,很多伴有「上衝感」或「發熱(烘熱)」感,熱感有時候是順著太陽膀胱經上衝的,到後頸部分最明顯,這時的氣與血(尤其血)會上衝頭部,最明顯是後頸風池以上會頭脹、頭痛、頭昏。

中暑除了跟熱有關,主要跟身體「虛」有關,相反的,體質氣血過於充盈的人,即便氣血上衝在上部,下部依然充盛,也就是有頭脹重但沒有下部虛的症狀。

容易中暑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徵:

1. 易頭暈或偶有暈車暈船。

2. 夏天活動後,容易感覺疲倦或四肢酸軟。

3. 夏天怕熱,冬天又怕冷(對寒熱敏感)。

4. 偶有心悸及心腎疾病者。

5. 肚子脹或排便異常者。

6. 偶有噁心感。

 

資料圖片

從整體體質來說,常見的是「上熱下虛」的表現,有時下虛可以是手腳涼、無力、大小便太多或太少。

老人家更要注意,因為老人家正氣虛弱的非常多,又常有陰液不足問題,陰液不足加上心力不足,上熱就會明顯,正氣虛弱下寒也嚴重,下虛寒嚴重又常有腳的關節痛、無力或腳麻等。老人家常為了避免骨質疏鬆,想去曬曬太陽,結果一下子就頭暈中暑,反而得不償失!

中暑問題是正氣與血居於上下不來,在調整中暑或熱衰竭的體質中,必須依體質把上逆的問題降回來。如果還沒找醫師調好體質就中暑了,有哪些方法可以應急呢?

●按摩

按摩風池穴可緩解中暑。網圖

風池穴

○ 位置:屬足少陽膽經,風池穴取穴耳後頭枕骨下,髮際內有個凹陷處。

○ 按摩方式:向脖子正中線方向打轉按摩,可以讓氣向下導,在中暑的當下大多很疼痛是正常的,平時也能按,按到不痛代表身體狀況越來越好。

按摩攢竹穴可緩解中暑。(網上圖片)

攢竹穴

○ 位置:屬足太陽膀胱經,攢竹穴在眉頭內側邊緣凹陷處。

○ 按摩方式:找到穴道後,兩手按壓並向外側打轉按摩,按壓按摩有酸痛感亦屬正常現象,平時也可以多按,幫助足太陽膀胱經之氣血下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