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96工作制引起社会关注。所谓“996”是指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周工作时间最低为72小时。而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在程序员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有人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意为“工作996,生病ICU”,自从3月26日注册以来,截至4月2日已至少有15万名程序员关注了这个项目。截至4月8日 ,该项目已经将84家企业列入加班黑名单,其中包含了京东、华为、阿里巴巴、58同城等多个大型企业。

  996工作制从互联网公司向各个行业蔓延的趋势令人忧虑。许多劳动者正被这种工作制裹挟着,在无休止的加班中被迫成为“过劳一代”。这意味着,在996工作制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的状态下,即便选择跳槽也依旧无法摆脱加班魔咒,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工作时长。

  其实996工作制已经隐形存在多年。只不过从前还披着一层“弹性工作制”的外衣,如今则堂而皇之地被某些公司公开宣布为常态化工作模式。有的公司用所谓“奋斗”的名义为996工作制涂脂抹粉,有的公司用“高薪”来达成和劳动者在996工作制上的博弈。更多的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同时,一边将996工作制常态化,一边却千方百计降低劳动者应得的加班报酬,以此节约成本,提高收益。

  996工作制的社会危害不言而喻,它透支了劳动者的健康和精力,损伤了一代人对于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或许目前实行996工作制的企业尚未达到多数比例,但在互联网具有放大效应的舆论场上,996引起的不满对社会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日前一则“在父辈‘996’面前,日本年轻人选择低欲望”的新闻引发人们关注,我们要警惕其背后的隐忧。

  面对向常态化高歌猛进的996工作制,政府劳动部门和劳动者赖以维权的相关机构不能保持沉默。毕竟,人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工作放弃自己的生活。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杨建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