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道,上個世紀,全世界因交通事故共死亡2585萬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的人數還多!上個世紀一共生產了22.35億輛機動車,每百輛車至少奪走1.2個人的生命。誠如一位法國專家說的那樣,汽車不只是人們喜愛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種殺人的工具。這些駭人聽聞的數據背後,不僅值得每一位交通參與者深思,更值得每一個汽車生產者的重視。如何有效地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在事故發生後如何減少傷亡,已經逐漸成爲汽車廠商在研發過程中的重點。

  說到碰撞行人安全方面,就不得不提對技術有着異常熱情的本田。自上世紀70年代,本田開始專注於提升車輛安全性的研究,並在1988年就開始關注行人碰撞安全。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本田工程師們通過一系列的方法進行汽車碰撞行人的模擬,並於1995年研發了ASV行人安全研究車,到了1998年,本田研究人員從醫學、解剖學、材料學領域着手,創造了世界上首個碰撞測試假人——“POLAR”,該假人用於評估汽車撞擊人之後的傷害,爲行人碰撞安全提供了研究的條件。本田工程師在研究中發現,在車碰撞行人至死的事故中,頭部損傷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本田碰撞測試假人“POLAR”在2005年以及2010年經過兩次改進,其中第二代測試假人可模擬人體各部位在碰撞後受到的傷害,而第三代假人則對結構進行科學優化,提升了實驗結果的精度,使仿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POLAR、POLAR II和POLAR III三代碰撞測試假人的幫助下,本田汽車研發了吸能前保險槓、發動機蓋鉸接潰縮結構、吸能雨刮器轉軸、吸能葉子板、前窗支撐部分吸能結構、吸能前大燈、吸能發動機蓋以及彈起式發動機蓋等各種行人撞擊保護措施,有效降低了行人被車輛碰撞後受到的傷害。

  彈起式發動機蓋系統是廣汽本田基於本田先進技術理念打造的高科技實用性行人保護裝置系統的運作原理遵循緊密有序的判斷邏輯和反應機制。在遭遇行人碰撞時候,位於車輛前部的碰撞傳感器接收到加速度信號(如前方碰撞、較大力度的託底),ECU在演算後判斷發動機蓋需要彈起,則輸出點爆信號給發動機蓋支撐,實現發動機蓋頂起10CM,提供更大的緩衝空間(通過發動機蓋的變形來吸收能量),從而最大程度避免對行人造成碰撞傷害。

  本田設計師們爲了汽車安全設計,特別是保護行人方面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不斷研發、探究,將技術做好做實纔有今天的PUH機蓋主動彈起技術,造福更多的駕駛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