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备受好评的《阿德勒心理学讲义》之后,

这本《阿德勒心理学讲义2:儿童的人格教育》瞄准本时代的最重要议题——教育问题、人格的养成问题,直逼阿德勒的理论初心!

立体书封.jpg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2:儿童的人格教育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阿德勒(Alfred Adler

彭正梅、彭莉莉

2018年12月25日出版

 

内容简介

~~最全面阐述「阿德勒」教育思想的一部经典~~

 

勇气,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资产。

 

人生不是坦途,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困难;

教育的目标,就是去了解孩子,为孩子预备好面对人生任务,有勇气去克服挑战。

 

本书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Alfred Adler),专门讨论儿童的人格发展与教育观念的一本经典。

 

这也是一本直指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书——我们都有过童年,有过童年时期的种种体验,因此我们会如此关心教育问题。这本书正好直接剖析「人—教育」的核心问题,透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再活一次,认识自己,并且更知道如何好好地教导小孩。

 

这本书结合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许多实例,希望给予家长、老师、心理辅导者一些指引,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症结、问题儿童是如何产生的。

 

阿德勒的核心观念包括:

 

‧一个人的人生风格(style of life)是他所有行为的根源,幼儿在5岁之前,就会建立其人生风格的原型。父母和教师必须注意孩子的人生风格是否有偏差。

 

‧孩子的偏差行为,只是他们追求优越感和逃避自卑感的手段。

 

‧孩子从小到大,在以下这三个面向,最能表现真正的自我:

 

1. 人际关系(群己):如何结交朋友,与人相处?

2. 社会分工(志业):如何投入和运用自己的一生?

3. 亲密关系(爱与被爱):如何和异性相处?

 

‧人生目标错误的儿童,会为了维持其优越感,而产生各种问题行为,小则冷漠、自闭,大则与社会为敌。

 

‧没有坏孩子,只有灰心气馁的孩子。这些孩子需要鼓励,帮助他重拾勇气。

 

‧一些「好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好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当情境产生变化,他的好行为不一定能持续。

 

解决这些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其整体人格,并给予同情、理解、关心与鼓励,而不是惩罚。透过一步步的认知层面的改造,让儿童重新形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目标,可以正面地实现其优越感。

 

本书的英文版于1930年出版,距今将近90年,但是读来没有距离,仿佛在谈我们身边的儿童、青少年、父母与教师。阿德勒的每句金言,温暖中又带有当头棒喝的力道,他以亲切的口吻,为我们解惑,也道出阿德勒心理学的重要原理。

 

借由这本书,我们可以更了解孩子,也更认识自己,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

 

导读

曾端真  古典阿德勒学派深层心理治疗师国立台北教育大学退休教授

专文推荐

丘美珍  妈妈悦读基地创办人

洪仲清  临床心理师

许婴宁  咨商心理师

 

阿德勒为我们指出一个关键,就是大人们几乎都缺乏对孩子的行为目的之了解,只著眼在孩子的表象行为。阿德勒说,我们无法直接处理行为或症状本身,必须了解孩子这个人,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导。我们要关注的焦点不是「错误行为」,而是犯了错误行为的「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关心人必定要先于处理行为。

——曾端真,古典阿德勒学派深层心理治疗师、国立台北教育大学退休教授

 

这本书虽然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看的,而且灌注了满满的心理学氛围,但是却不因此而显得艰涩,反而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之心。阿德勒就像是孩子的代言人,他为孩子发声,写下他们无法以言语流畅表达的内心剧场,写下他们如何因大人的忽视或溺爱,而长成今日的模样……

——丘美珍,妈妈悦读基地创办人

 

这本书是为家长及老师而写,特别是写给那些非常用心、希望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及规矩的家长及老师们。正因为我们都渴望给孩子最好的,而「最好的」是来自我们大人的观点,所以总是会有盲点。作者鼓励我们也从孩子的视角去了解他们的处境,去体会他们因为环境、生理因素或人际互动中尝到的挫败感,去了解那些不愿意正视大人双眼的孩子在害怕什么,去想像那些被贴上懒惰散漫、心不在焉标签的孩子们,可能是更害怕被贴上无能或愚蠢的标签。

——许婴宁,咨商心理师

 

阿德勒博士是一位相当具有社会意识的心理学大师,在他的个体心理学中,把人视为一个独立而统一的个体。然后,在社会、学校、家庭等系统与脉络里面,看待一个成长中的儿童,如何超越其自卑感,形塑其人格与生活型态,并持续一生地追求优越感与实现自我价值。

——洪仲清临床心理师

 

【作者简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佛洛伊德、荣格齐名,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巨头之一。

阿德勒对后世的影响与贡献极大,包含多位知名心理学家,如马斯洛(Abraham Maslow)、弗兰克(Viktor Frankl)、罗杰斯(Carl Rogers)、佛洛姆(Erich Fromm)等,而人际关系学大师卡内基(Dale Carnegie)、成功学大师柯维(Stephen R. Covey)、经营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也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学的启迪,卡内基更曾赞誉阿德勒是「毕生研究人类及其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

他的重要著作有: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The Science of Living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2:儿童的人格教育》(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认识人性》(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译者简介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是比较教育学、德国教育学、西方教育哲学、教育政策。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异域察论:德国与美国教育学研究》、《求取与反思:新世纪以来全球教育改革研究及中国教育传统的初步考察》等多部,还有多部译著出版,并在重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彭莉莉

教育学博士,现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目录

导读

历久弥新的教育观:为孩子预备好以勇气迎接人生  曾端真

 

推荐序

穿越时空的阿德勒,解密亲子因果之旅  丘美珍

鼓励是邀请孩子合作的主要方法  洪仲清

我们害怕管不动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很害怕让父母失望  许婴宁

 

第一讲  引言

第二讲  人格的统一性

第三讲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讲  导正追求优越的方向  

第五讲  自卑情结

第六讲  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

第七讲  社会情感与儿童成长的障碍

第八讲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不同情境下的儿童心理及其矫正

第九讲  新环境的测试:孩子是否准备好了? 

第十讲  孩子在学校

第十一讲  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第十二讲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讲  教育的错误

第十四讲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一  个体心理问卷

附录二  五个孩子的案例及其评论  

附录  阿德勒生平年表

 

再回顾  参照阅读 :

2.jpg

阿德勒心理学讲义

The Science of Living

阿德勒(Alfred Adler)著

吴书榆 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