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本書叫做《六個月學會一門新語言》,裡面介紹了一個語言學習乾貨,我覺得總結得很棒。於是把這些乾貨抄在了我的韓語學習筆記本最初。

對我而言,這些是便語言學習的最大核心要點

→可以舉一反三推到其他語言學習過程上。

在這裡,我舉了一些例子補充在裡面。

【貼心提示】

這篇文章不是能力考備考心得,

重心在於「教你如何輕鬆獲得日語會話能力/教你如何快速開口講日語」

(也就是說,文中很多價值意義、討論重心、分析出發點都放在日語會話能力上啦)


寫在前面

· 一個大腦健全的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在6個月內從零掌握任何外語。

· If one can, anyone can.

核心原則

1. 從和你密切關聯的外語內容學習

要有興趣和動力

從輸入(學習資料/素材)角度來說,
e.g.在看劇/番的過程中,有意地去注意在某個特定場景下,出場人物說了的是什麼。
比如說,我聽到gakki在被突然出現的某個人嚇到的時候,嘴裡嚇出了一句「おっびっくりした」,
我們就可以想說:這句話我也可以在某個被嚇到的場景中使用!
→在街上走著走著,忽然草叢裡跳出來一隻貓,於是我就可以小聲地來一句:びっくりした
比如說,你是一名學生,那你可以在學校認一認學校裏的各個東西日語是什麼。如果你是一名上班族,你可以認一認公司裏的各個東西日語是什麼。
每天都認他一次我就不信單詞還那麼難背了。

從輸出(知識的實際運用)角度來說,
e.g.在當下實際場景中,我可以用日語說什麼。
→這個人對待我很友好,我內心:いい人だな、こいつ
在自己有什麼想法時候,嘗試把這種想法用日語表達出來。
→看夜景,夜景好漂亮啊。於是內心:夜景ってきれいですわ
如果有什麼不知道怎麼說的詞,聽好,你停住,別動,就現在,拿出手機,查。
吸收的過程無非就是一個反覆。

2. 把外語當成溝通工具

不是學科,也不是上課讀書。

什麼意思呢……
這次我的單詞考考了幾分,
那個人能力等級有多高,
這些都是浮雲。

學日語的價值在哪裡?

抓一個櫻花小哥哥來聊天,
無論是以什麼方式,什麼形式,
只要你用日語把你自己的想法表達出去,傳達到了對方那裡,
對你來說,日語就已經達到了它(從輸出角度上來說)的作用,
這就夠了,你明白嗎?
只要意思傳達出去,日語的價值就已經從你這裡體現出來了。

於是這個櫻花小哥哥就會說,你這個日語不錯不錯,然後他會回復你他的想法,
你可以查詞典,只要你通過你自己的力量/能力看懂了這段文字,或者說get到了他的想法。
對你來說,(從輸入角度上來說)日語就達到了它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3. 理解了含義,自然能「吸收」外語

比如說說到「ずっと」這個詞,
我會想到關8元氣歌裡面7個人,一人一句的「ずっと一緒」。
想到的是7個人手拉著手一直一直走下去的背影。
而不光光是這個詞的中文釋義。

再比如說說到「ニコニコ」的樣子,
我會想到戶亮唱給maru的那首歌中:
「いつも元気な隆平、今日も笑うよ、ニコニコ」
就會想到maru一臉無害地蠢蠢地笑著的樣子。

我們在學中文的時候,並沒有另外一種語言幫助我們理解。
那我們是怎麼學的呢。
比如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帶著我去公園玩,玩好之後,爸爸媽媽問我:
今天玩得開心嗎?
我點點頭,說:開心!
從此我知道了「開心」這個詞是表達在我去公園裡玩好之後感受的 那種特別舒暢的感覺的詞。

同理日語。

4. 生理訓練為主

練外語=肌肉訓練(面部肌肉+耳朵)

【關於這個部分我還會展開寫一篇文章】

從輸入角度(通過「看」和「聽」得到的東西)來說,
看日劇、看綜藝等方法是我們學習日本人真正會使用的日語的最好方法之一,
但是我們在看的過程中有時很難用耳朵捕捉視頻中的人在說的具體是什麼。
怎麼辦?
多聽,多反思。
很關鍵,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方面,思考會使人進步。

從輸出角度(表達)來說,
我在無意間發現,百度搜索框裏輸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關聯問題中會出現「如何快速念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差點沒把我笑死,這個問題問得好耿直。
我和你說,這個沒有捷徑的,你每天念他個30遍,
要不了幾天你就可以把這個奇長無比的「謝謝你」念得飛快了~

5. 每天「泡腦子」30分鐘

如果我和你說一個你不認識的中文單詞,
你可以大概猜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語感」。
因為你知道很多中文單詞,你能夠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個陌生單詞的意思。

你給我說一個我不認識日語單詞,
我能猜出這個詞大概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日語「語感」。
很多像我一樣日語自學者去裸考等級考試,他們都說:
「我靠我野性的直覺做的題」
這就是「語感」。

通過積累雕刻語感。
通過語感施展能力。


具體操作

1. 大量去聽,泡腦子?

  • 聽力材料「先窄後寬」,感興趣的內容反覆聽?
  • 階段:?①聽的模糊(no subtitle)?②開始聽得很清楚?③準確預測?④直接聽懂外語的意思→而非用中文理解⑤跟著說,唱⑥開口說話

2. 先認識含義,後明白詞語

  • 為了學會外語,要先懂意思

3. 大膽結合,大量去用

4. 從核心高頻內容學起

  • 質量第一,數量第二

5. 找一個好的語伴

6. 培養外語思維

  • 找到含義本質,而非中文

舉個例子

· 會一個詞就用一個詞

· 養成自言自語的習慣

· 用內心畫面和感覺連接每一個新詞

· 開口說話工具箱(這個是什麼?這個怎麼說?)

· 每天聽懂或看懂一小段著作,就立刻動筆描述自己學到了什麼,絕對不要用中文去想。


a團利達solo中有一句:

「一歩踏み出せたなら、景色も変わる」

哪怕只是跨出一步,眼前的風景也會發生改變。

我真心希望擁有這個緣分點進了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你,

都能夠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你需要的東西。

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希望你們都能夠獲得進步。

希望你們能夠有所感悟。

想要往上爬、往前走的人們都是最酷的,

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幫到你們這一把。

有什麼問題願意或者想要問我,請務必私信我,我一定一定會看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