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面兩期講完了,瘦金體中的豎鉤和橫鉤,這一期當然就是斜鉤,。

2,想要寫好斜鉤當然是建立在撇捺寫好的基礎上的,如果您沒有看過我撇捺的教程的話,可以點擊這兩期教程【 瘦金體中標誌性筆畫-標準長捺的寫法】【 瘦金體中最漂亮的長撇-鳳頭撇寫法講究】


斜鉤的介紹

瘦金體中的斜鉤主要分為這三種,這裡有朋友可能就會說了,最右邊那個不是斜鉤是豎彎鉤呀,我這裡說明一下之所以把這個豎彎鉤放在這裡一起講是因為這三種鉤在寫法上是相通的,有其共性。所以這裡的斜鉤只是一個籠統的稱法,這裡的鉤都有具體的名稱。


1.戈鉤

第一種斜鉤當然是戈鉤,戈鉤是一般的俗稱,但根據黃簡先生對書法名稱的整理,這個戈鉤正式的名字應該叫倚戈勢(下面簡稱為倚戈)。

想要寫好倚戈其難點在於行筆和收筆,起筆我們前面講過,它和豎畫的起筆是一樣的我這裡不多講。【瘦金體標準長豎】

我們先看行筆部分,行筆部分的難在於要寫出一條優美的弧線的同時你還要寫出粗細的變化,這一點對與初學者是比較難的,有朋友可能會說我能不能不考慮線條的粗細變化,只寫一根優美的弧線。理論上來說當然可以,因為其他書法家都是不考慮粗細變化的。

這個是大書法家陸柬之《文賦》裡面寫的一個「成」字,你看它的倚戈,行筆部分就沒有粗細變化。

歐陽詢九成宮寫的倚戈也基本上沒有粗細變化

再比如顏真卿的多寶塔中寫的這個倚戈,也是基本沒有粗細變化的。但寫瘦金體的時候我還是建議你盡量寫出粗細的變化,沒有粗細變化的線條可以當做練習,後面還是要加上粗細變化的。

為什麼我總是強調要寫出粗細變化呢,甚至顯得有點啰嗦呢,因為這個概念對於瘦金體太重要了,不強調不行。所以我就是灌也要把這個概念灌給你。你看這是宋徽宗寫的一個「幾」字,其中的這個倚戈就沒有粗細變化,你看它的收筆的一趯,就寫的有點薄,不是很好看。

而你看這個行筆有粗細變化的倚戈,其收筆就好多了,所以你想要寫出比較好的收筆,最好還是寫出粗細變化,這相當於收筆前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來看看收筆部分

倚戈最後的收筆是趯,前面豎鉤那一期講過怎麼寫,但倚戈中的趯和豎鉤中的趯在方向上是不同的,所以在寫倚戈最後收筆的時候,還要多加一個手腕向左的動作。

具體怎麼書寫我給大家示範一下。

瘦金體系列教程第十六課斜鉤的寫法 上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2.卧鉤

把前面的倚戈放倒,就是我們的下一個筆畫卧鉤,所以卧鉤的寫法和倚戈的寫法大致是相同的。其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是在於起筆。

和倚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起筆是用的尖鋒,然後轉到行筆部分慢慢的變粗,後面部分就和倚戈的寫法是一樣的了。所以它是兩頭細中間粗的線條。這個筆畫的難點也就在前面起筆轉到行筆的地方。

這個起筆轉行筆的地方,稍微用力不當就會像這張圖寫的一樣,好像腫了一樣。這個時候看起來就有點誇張了,這在你自己創作作品時可以這樣寫來增加變化,但在臨寫的時候,最好是不要這麼誇張,尊重原帖會比較好一些。所以在書寫這個地方的時候要慢慢的下壓,不要用力過猛。

下面我給大家示範一下其寫法

瘦金體系列教程第十六課斜鉤的寫法中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3.豎彎鉤

把卧鉤的中間折彎就成了我們的豎彎鉤,所以其寫法和卧鉤,倚戈的寫法也是大致一樣的,只是它的行筆部分彎曲的程度更加大了一些,

起筆和收筆部分不用講大家都很熟悉了,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行筆部分,行筆部分的第一個要注意的點就是彎曲程度的問題。

這是欲借風霜中的一個「嵯(cuo2)」,這個嵯字豎彎鉤中的豎就比較垂直。

這本帖中還有一個「院」字,你看這個豎彎鉤中的豎就沒有那麼垂直了,整個豎彎鉤的彎曲程度更大。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和留給豎彎鉤的垂直空間大小有關。什麼意思呢?

你看這三個字都有豎彎鉤,但豎彎鉤的彎曲程度從左到右越來越小,也就是豎畫越來越垂直。

我把這些字留給豎彎鉤的空間畫出來,

你會發現一個規律,就是垂直方向的空間越大,豎彎鉤中的豎畫越垂直。這個對於一個字的結構分布是很科學的。所以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不同的字所用的豎彎鉤的大小,彎曲程度都要有變化。視具體情況而定。

下面我給大家示範一下豎彎鉤的寫法

瘦金體系列教程第十六課瘦金體中的斜鉤 下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下期預告

下一期講瘦金體中折的兩種寫法,我們下期再見。

1~5課只有視頻版沒有文字版,觀看請訪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