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成都金牛區金泉小學的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倡議全校師生進行爲期一個月的實驗,讓孩子們分別用誇獎和責罵的方式對待兩顆蘿蔔,然後觀察並記錄蘿蔔的成長及變化,切身感受語言的作用和影響。

  之後,全校6個年級的每個班都分到了兩顆大小、重量相似的白蘿蔔,還有一本實驗記錄本。在進行實驗的一個月時間內,每班每天安排三組學生分別對蘿蔔進行“表揚”和“打擊”,並繪製蘿蔔的變化圖。

  於是孩子們每天對着一個蘿蔔說讚美的話,對另一個用力罵。到了3月底,對比實驗結束後,成都金牛區教育局公佈了實驗結果,並附上兩個蘿蔔的對比圖,從圖片上可以看出,那個被罵的蘿蔔腐敗程度更高,已經發黑長毛了,被誇獎的蘿蔔雖然皮有點皺、顏色變黃了些,保鮮度仍大大超越被罵的蘿蔔。校方指出:“平常間我們說出的話語,真的可以‘毀掉生命’。”

  部分學生還觀察到,“沮喪蘿蔔”比“開心蘿蔔”長得更好,因爲“沮喪蘿蔔”普遍堅硬,觸感如石頭,“開心蘿蔔”則柔軟很多,學生們認爲:“逆境中的蘿蔔永不言棄,被讚美的蘿蔔過於驕傲。”

  實驗公開後,網友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並提出質疑,認爲該實驗毫無科學依據。

  其實這類實驗並不新鮮,很久以前大家就試過,比如用兩盆綠植做對照,一盆被大家罵,一盆被大家誇,結果和蘿蔔實驗差不多,被罵的綠植在30天后枯萎了,被誇的還是長得很茂盛。

  有科學家認爲,這是因爲人在罵人時可能會出現唾沫橫飛的情況,唾液裏有細菌,影響到植物蔬果的生長。似乎也有點道理,不過小編還是持保留意見,其實植物比我們想得要敏銳的多。

  金泉小學校長面對質疑時表示,這個實驗的根本目的其實是爲了教育孩子,因爲說教的力量肯定沒有切身體驗更有說服力。

  確實,植物聽到別人罵它時會不會有感受我們不知道,但普通人聽到攻擊性很強的語言時多半是不舒服的。語言對人的心靈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卻也很容易被人忽略。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話表示痛苦時,有些家長卻會用一些雪上加霜的做法,比如“我說你也是爲你好,你有什麼好難過的”“這點小事都要不開心”······這些話只會讓孩子更加受傷,即使有一天他終於學會平靜接受別人的語言暴力,也只是把自己變得更堅硬而不是更堅強。

  比起實驗,或許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問題更值得學生和家長們反思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