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门户地标雕塑首批入围作品“虹·桥之翼”,目前已经做成实体雕塑摆放在商务区公共绿地内。虹桥商务区 供图

  一批优秀城雕街具有望落户大虹桥。

  首届进博会前,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公开征集了以“小街具·大品牌”为主题的人文门户地标雕塑及城市街具设计方案,最终经过筛选陆续在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展出,广受好评。

  4月1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召开的“城市雕塑/街具创意设计研讨会”获悉,虹桥商务区携手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年3月启动了以“创新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为主题的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

  大赛获奖作品将于第二届进博会召开之际,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及长三角区域城市进行展示。其中的优秀作品经过专家论证和市民投票,有望成为永久性的城市雕塑和街具。

  研讨会会场。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记者从长三角会商旅文体示范区联动平台了解到,截至目前,征集大赛已收到百余个参赛作品,不仅有长三角的设计团队、设计师,更有来自国内其他城市设计团队及来自英国、法国、德国、乌克兰等国家的作品参与。

  为让参赛者进一步了解大赛创作宗旨及长三角城市精神文化,大赛组委会特召开本次研讨会,进行现场讲解、交流、答疑,并组织虹桥商务区实地参观、踏勘。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商务发展处负责人赵俊表示,作品要求体现虹桥商务区“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三大功能,展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势及“虹桥印象”。

  “在城市雕塑和街具的创作中,要尊重艺术规律,鼓励艺术家的创作自由,要有世界眼光和国家高度,强调城市雕塑的原创性,千万要避免去图解概念。”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及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林明杰认为,相比其他的一些城市雕塑公园,虹桥商务区的体量更大,给艺术家、设计师带来的机会也更大。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风貌总控常务顾问、同济大学A岗教授(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吴伟觉得,设计师们在进行每一次的主题创作设计前,应跳出“命题作文”本身,实地进行踏勘研究,结合自身的不同理解与实际情况,创作出独特的虹桥风貌,避免常常会出现的“通用性”,用心构筑虹桥形象。

  澎湃新闻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结合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本次大赛中的部分作品也将经过筛选,走出大虹桥,走进长三角城市群,因地制宜与当地的文化历史等元素相结合,进行积极地互动与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