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闯红灯,扣6分罚200元。那么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将如何处罚呢?

>>最新消息

26日,在广州一地铁站,有市民因为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被交警处罚静坐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被处罚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朋友圈,说明自己因违反交规被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放行。

闯红灯要看安全宣传片

近日,交警在广州番禺广场地铁站C出口处设置了帐篷以及平板电视。平板电视播放着交通安全宣传片,此外数名交警站在路口执勤,凡是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均将其引导至教育点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并对其进行劝诫教育。在现场的交警表示,如今许多人都是"低头族",这样的行为他们经常会发现,而这样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希望市民往后过马路尽量少看手机等数码产品。

不想看宣传片 可以发朋友圈集"赞"

一位男士在教育点拿出手机,对着自己录像,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如何因为疏忽导致违反交规横穿马路的过程,并且将此段录像发上了微信朋友圈。这样新奇的做法原来是交警想出来的一种新型处罚方式。 番禺交警一中队副队长陈学范告诉记者,如果违反交规的行人有特殊情况,不能静坐观看视频,那么可以选择将自己违规的经过详细描述,并且发布在朋友圈集齐20个"赞",或者将详细描述转到10个微信群内,就可以离开。 一些市民看到这样的处罚方式觉得很新颖: "每个人都有荣辱心,这样新奇的方式可以让违规者记忆更深刻。我也可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让更多的人以此为戒。"

效果:日均教育人次下降20人次左右

陈学范告诉记者,番禺交警在市桥辖区内的诸如大北路以及番禺广场地铁站周边、番禺大道等区域,都已经设置了教育岗点。"交通管理除了机动车之外,行人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从今年3月8日开始已经在这些区域设置教育岗点,我们采取的是旧办法为主,新思路为辅。例如通过社交网络等,让违规者对违规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 据其介绍,从刚设点每天教育人次70~80人次,到如今下降到日均大约50人次,证明教育效果已经逐步体现。

>>行人闯红灯造成悲剧

女子过马路闯红灯被撞

2月28日,市北区黑龙江路与蚌埠路交会处,一名女子在斑马线上闯红灯,不幸与绿灯状态下正常通行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事故造成女子受伤,目前正在医院紧急救治。

男子抱小孩闯红灯被撞飞

3月19日,一段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受到长春市民关注。视频中,一名抱着孩子的男子在面包车前猛跑,想尽快通过马路,被面包车右侧车道上驶过来的一辆出租车撞飞。

>>行人闯红灯被撞,谁来负责?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  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过错的,承担不超  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目前,对于行人闯红灯时在人行道斑马线上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属于机动车无过错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而根据以往的判决,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认定一般更多偏向弱者。即使行人闯了红灯,仍会判机动车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之规定,如果行人是因闯红灯被撞的话,从道路交通规则而言,机动车属于无过错方。如果有明显证据例如监控录像,能重现当时的场景,证明机动车无过错的话,机动车就可能只需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各地新招

深圳:现场识别曝光闯红灯行人

去年4月,深圳交警在一处安全岛上,正式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现场曝光闯红灯行人。 该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行为,对人脸进行提取、识别,储存闯红灯人脸数据,通过实时搜索比对,查找同个人是否多次闯红灯,并可通过数据对接,落实违法人员身份,对违法人员进行大屏显示相应信息。

苏州:启动地面红绿灯

“低头族”因玩手机过马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险情时有发生,疾驰的车辆因为躲避不及,导致血淋淋的惨剧一再发生。苏州交警启用了一种地面式的“人行红绿灯”,把红绿灯装到行人脚底下,只为引起过马路行人的注意。这个地面式的“人行红绿灯”设置在斑马线的两端,三条发光带与道路两旁立柱式的信号灯一致,看手机的“低头族”经过时,眼睛的余光能看到闪烁的红绿灯,将视线从手机屏幕上移开,注意看周围的情况。

上海:“电子警察”人脸识别 看,你上大屏幕了!

在上海,无视过往的机动车等一个个交通违法行为,都会被路口的“电子警察”人脸识别系统拍下。违法未接受处理的行为人的违法图像会在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此外,还会对多次违法的重点人员集中公开公示,屏幕上方会有文字介绍违法时间、违法地点、到哪里接受处罚等信息。

(北京时间综合澎湃新闻、齐鲁晚报、邯郸日报等媒体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