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青

最开始网间流传著关于王小波的名句,那会儿我还不知道这个人。但是他的只言片语已经漫天飞了。

我接触网路是比较迟的,大概是在2010年左右,正念高一,才开始用QQ。平时喜欢在腾讯微博上写点日记,一些不痛不痒的片段而已。

倒是经常去微博广场看大家写点什么,就记得有个人是这么说的:「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顿时心里微微掀起一阵涟漪,在学校里好像感觉很多事情都不太对,但是还是默默选择接受。当时立刻就关注了那个博主。

青少年时期好像总是有吐不完的心事,也在找寻著这样一个记录的场所,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多面性,有用不完的精力把自己不同的「面」展现在很多平台,网易博客也是其中一个。

对很多事情就像少年的维特,有一些暧昧,有一些悸动,喜欢把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愁思归结到一整个暧昧的悸动中来。开始在微博上发表很多看似很高深高明的话,一次推荐阅读中,让我读到一个ID名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博主,立刻就被吸引了,感叹为什么ID也能想得如此有创意,为自己所知甚少感到自卑

闲暇时总偷偷看他的文章,里面就有一篇名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样的文章,心里暗暗叹服此人的文笔和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在这篇文章里,这位作者好像站在跟牛、猪等动物平起平坐的位置来写他们的生活,我常常觉得他的视角是倒立的

我跟生活并没有什么交流,跟身边的人并没有什么话语,除了「你好,再见」。不看电视,不看新闻,不读报纸,不听别人聊天……唯一了解一些人的方式只能通过慢速的一本一本阅读书。

大学第一年,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书,作者王小波。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好像在一些作家的书里面也有提过,单看书名这几个字就足够吸引我了。找个安静的角落,翻开书页——这时候才知道我当初心里认定很厉害的那名博主也是一位深受王小波影响的人

王小波书中的视角是忽上忽下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全方位的视角,我会不断在他的视角陈述中的世界中惊奇,感觉到有趣,那种感觉就类似于小时候整个身体趴在地上,在草丛中捉蛐蛐,在跟这个灵巧的生物进行一种平行的博弈

他骂你,你感觉他是从你的内心深处骂你早已知晓自己的那种错误,他骂你的自欺欺人,也是他的自嘲。未经人事的恬不知耻,百无聊赖的说著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件……如果书也有气质的话,他书中文字散发的气质带有致命的吸引力,就算你觉得不对,觉得他胡说八道,但是无奈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你放不下书。

只好作罢,承认他已经吸引我,影响我。

在微信公众号中一些知名自媒体人说他二十七八岁读王小波,也有说他大学时候读王小波,很多文章中也表现出对王小波的赞美。我问朋友,你读过吗?他说当然,早就读啦。他的《黄金时代》太经典啦!那能给我讲讲他的故事吗?我开始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

王小波有个想搞摇滚艺术的外甥,外甥家里面人都不同意他从事「摇滚事业」,但是无奈都劝说不了。虽然王小波本人也不太想劝说,不想好为人师,做别人的人生导师。但毕竟是自己的侄子,他就说了一个故事。

他问侄子,你现在做这些快乐吗?侄子摇了摇头,说不快乐,可是痛苦是艺术的源泉! 莱蒙托夫还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王小波笑了笑,这似乎无法辩驳:在舞台上,人们唱得是「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老井」、「秋菊打官司」。不但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就说音乐吧,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绝唱,据说素材是「俄罗斯民歌」小伊万,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声。

美国女歌星凯瑞,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却以黑人灵歌的风格演唱,这可是当年黑奴的歌声啊!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艺术的源泉。

他外甥是个聪明的孩子,马上就想到了,虽然开掘出艺术的源泉,却不是自己的,这不合算——虽然他自己并不真的这么想,但是把外甥说服了。他同意不搞摇滚了,进公司挣大钱!

我听完愣了一下,我的痛苦是别人艺术的源泉?下雪了外面特别冷,我在外面堆著雪人,大家都窝在家里,这时候我也许会成为别人画中,照片中的一个风景吧。只是我们不会一直都是素材,偶尔我们也会成为搜集素材的人。

直到现在我的微博也关注著一个ID叫做「红拂夜奔」的博主,而我,实在浅薄,直到刚刚才知道这又是王小波先生的一本书的名字,他或许一直吸引著我,只是不知道这吸引我的人是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