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青

最開始網間流傳著關於王小波的名句,那會兒我還不知道這個人。但是他的隻言片語已經漫天飛了。

我接觸網路是比較遲的,大概是在2010年左右,正念高一,才開始用QQ。平時喜歡在騰訊微博上寫點日記,一些不痛不癢的片段而已。

倒是經常去微博廣場看大家寫點什麼,就記得有個人是這麼說的:「我們都是沉默的大多數」。頓時心裡微微掀起一陣漣漪,在學校裏好像感覺很多事情都不太對,但是還是默默選擇接受。當時立刻就關注了那個博主。

青少年時期好像總是有吐不完的心事,也在找尋著這樣一個記錄的場所,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多面性,有用不完的精力把自己不同的「面」展現在很多平臺,網易博客也是其中一個。

對很多事情就像少年的維特,有一些曖昧,有一些悸動,喜歡把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愁思歸結到一整個曖昧的悸動中來。開始在微博上發表很多看似很高深高明的話,一次推薦閱讀中,讓我讀到一個ID名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的博主,立刻就被吸引了,感嘆為什麼ID也能想得如此有創意,為自己所知甚少感到自卑

閑暇時總偷偷看他的文章,裡面就有一篇名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樣的文章,心裡暗暗嘆服此人的文筆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這篇文章裏,這位作者好像站在跟牛、豬等動物平起平坐的位置來寫他們的生活,我常常覺得他的視角是倒立的

我跟生活並沒有什麼交流,跟身邊的人並沒有什麼話語,除了「你好,再見」。不看電視,不看新聞,不讀報紙,不聽別人聊天……唯一瞭解一些人的方式只能通過慢速的一本一本閱讀書。

大學第一年,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名為「沉默的大多數」的書,作者王小波。這個名字有些熟悉,好像在一些作家的書裡面也有提過,單看書名這幾個字就足夠吸引我了。找個安靜的角落,翻開書頁——這時候才知道我當初心裡認定很厲害的那名博主也是一位深受王小波影響的人

王小波書中的視角是忽上忽下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全方位的視角,我會不斷在他的視角陳述中的世界中驚奇,感覺到有趣,那種感覺就類似於小時候整個身體趴在地上,在草叢中捉蛐蛐,在跟這個靈巧的生物進行一種平行的博弈

他罵你,你感覺他是從你的內心深處罵你早已知曉自己的那種錯誤,他罵你的自欺欺人,也是他的自嘲。未經人事的恬不知恥,百無聊賴的說著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件……如果書也有氣質的話,他書中文字散發的氣質帶有致命的吸引力,就算你覺得不對,覺得他胡說八道,但是無奈就是有一種魔力讓你放不下書。

只好作罷,承認他已經吸引我,影響我。

在微信公眾號中一些知名自媒體人說他二十七八歲讀王小波,也有說他大學時候讀王小波,很多文章中也表現出對王小波的讚美。我問朋友,你讀過嗎?他說當然,早就讀啦。他的《黃金時代》太經典啦!那能給我講講他的故事嗎?我開始對這個人產生了興趣。

王小波有個想搞搖滾藝術的外甥,外甥家裡麪人都不同意他從事「搖滾事業」,但是無奈都勸說不了。雖然王小波本人也不太想勸說,不想好為人師,做別人的人生導師。但畢竟是自己的侄子,他就說了一個故事。

他問侄子,你現在做這些快樂嗎?侄子搖了搖頭,說不快樂,可是痛苦是藝術的源泉! 萊蒙托夫還說沒有痛苦,叫什麼詩人!王小波笑了笑,這似乎無法辯駁:在舞臺上,人們唱得是「黃土高坡」、「一無所有」,在銀幕上,看到的是「老井」、「秋菊打官司」。不但中國,外國也是如此。就說音樂吧,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絕唱,據說素材是「俄羅斯民歌」小伊萬,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聲。

美國女歌星凱瑞,沒在南方的種植園裡收過棉花,卻以黑人靈歌的風格演唱,這可是當年黑奴的歌聲啊!唱黃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寶氣;演秋菊的卸了妝一點都不慘,她有的是錢……聽說她還想嫁個大款。這種事實說明瞭一個真理:別人的痛苦纔是你藝術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會成為別人藝術的源泉。

他外甥是個聰明的孩子,馬上就想到了,雖然開掘出藝術的源泉,卻不是自己的,這不合算——雖然他自己並不真的這麼想,但是把外甥說服了。他同意不搞搖滾了,進公司掙大錢!

我聽完愣了一下,我的痛苦是別人藝術的源泉?下雪了外面特別冷,我在外面堆著雪人,大家都窩在家裡,這時候我也許會成為別人畫中,照片中的一個風景吧。只是我們不會一直都是素材,偶爾我們也會成為蒐集素材的人。

直到現在我的微博也關注著一個ID叫做「紅拂夜奔」的博主,而我,實在淺薄,直到剛剛才知道這又是王小波先生的一本書的名字,他或許一直吸引著我,只是不知道這吸引我的人是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