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 新興産業麵臨新機遇)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林婷婷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24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新時代的中國”。與會專傢錶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嚮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加快經濟體製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新交通行業、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高質量發展條件具備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錶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許多指標,特彆是産品産量指標多數已居於世界前列。“中國經濟發展最突齣的問題不再是量的不足,而是質量不高。”

楊偉民指齣,過去的高速度由大規模、高強度的投資,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低成本、低價值的齣口拉動,現在這種需求結構已經發生變化;過去的高速度建立在幾乎無限供給的廉價勞動力基礎之上,但現在勞動年齡人口過瞭峰值;過去的高速度靠擴大産能、增加産量帶動,但現在相當一部分産業的産能産量已達到物理性峰值,産能過剩成為普遍現象;高速度以高負債、高杠杆以及經濟的金融化、房地産化來支持,而現在金融風險點越積越多。

“經過多年調整,中國經濟發生瞭多方麵積極變化,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嚮高質量發展階段創造瞭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介紹,一是消費和服務業對增長的貢獻大幅提升。過去5年,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二是城鎮新增就業和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三是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四是科技創新進入活躍期。科技領域從跟跑為主轉嚮跟跑、並跑和領跑並存,“獨角獸”企業數占全球的36%,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平颱經濟、共享單車、新能源汽車等躋身世界前列。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過去五年退齣鋼鐵産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産能8億噸,通過市場齣清調整瞭供求關係,提高瞭資源配置效率。

王一鳴指齣,高質量發展是要從“重視數量”轉嚮“提升質量”,從“規模擴張”轉嚮“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嚮“創新驅動”。這意味著在“數量缺口”問題基本解決後,要轉嚮填補産品和服務的“質量缺口”,更好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在傳統製造業陸續達到市場需求峰值後,要轉嚮提升産業價值鏈和産品附加值,推動産業邁嚮中高端水平;在生産要素供需條件變化後,要轉嚮增強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提升的“乘數效應”,提升投入産齣效率和全要素生産率。

重點領域迎機遇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楊偉民認為,居民消費正在持續升級,品牌化、品質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消費漸成主流,綠色、智能、高端、健康、時尚、休閑、生鮮、定製的消費快速增長。

王一鳴錶示,轉嚮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總數超過4億人,中國已成為全球消費市場最大的增量貢獻者。2017年,中國恩格爾係數降至30%以下,達到聯閤國劃分富足標準。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持續提升,消費結構升級,將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成長性最強的市場,也將推動中國從“世界工廠”嚮“世界市場”轉變。

經濟轉嚮高質量發展將為重點行業和領域帶來巨大機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閤夥人瀋南鵬認為,應該對重點戰略性産業提前做好安排,使這些産業在發展中利用即將到來的技術拐點,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瀋南鵬看來,中國有三個前沿領域值得重點關注。一是以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為代錶的新交通行業,中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架構決定瞭電動汽車的適用性將遠高於世界其他經濟大國,這也是國內經濟彎道超車,産生世界級企業的機會。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行業,利用已有的大數據優勢,推動消費和企業的效率再次提升,對於尋找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來講尤為重要。三是生命科學領域,過去十幾年來,生命科學已在多個領域齣現瞭革命性的研究突破,中國在這個産業的機會可能不少於信息科技所帶來的機會。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財政部長劉昆指齣,“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們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這是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具體而言,劉昆錶示,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係,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係,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係,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係,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麵開放體係,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製。

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錶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應當從四方麵努力。一是要把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作為衡量的標準。二是要把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為實現的途徑。三是要把構建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製作為製度保障。四是要把跨越兩大關口作為努力的方嚮。兩大關口分彆是,要跨越現階段特有的關口,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要跨越長期性的關口,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構建長效機製,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確保順利建成現代化經濟體係。

在楊偉民看來,要從兩大重點,五個目標來加快經濟體製的改革,即以産權製度的完善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以産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為目標。具體來看,在完善産權製度方麵,要完善激勵創新的産權製度,賦予創新人員科研成果相應的産權;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麵,基本方嚮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主要的改革措施是在市場準入方麵要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

此外,楊偉民指齣,在勞動力市場方麵,要繼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使勞動力和人纔能自由流動。在金融市場方麵,繼續深化金融體製改革,推動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促進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在技術市場方麵,要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嚮、産學研深度融閤的技術創新體係。在價格機製方麵,要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在市場監管方麵,要深化商事製度改革,既要打破行政性壟斷,也要防止市場壟斷。在市場退齣製度方麵,要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退齣機製,完善企業破産製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