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返鄉探親期間,筆者一家想到縣城影院看場電影,但看到的場景是排隊買票的人衆多,當天是肯定看不上了,只好用手機預約購買了第二天的票。

筆者的這個經歷是春節期間國內電影市場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春節期間,電影票房總收入49.18億元,同比增長43.47%。大年初一當日票房收入12.65億元,刷新了國內單日票房紀錄。

優秀電影的湧現是引爆春節檔期的一個重要因素。《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紅海行動》等電影成爲大家熱議的話題,風頭直追春晚。

《證券日報》記者引述一位山西省本地中型規模的影院老闆稱,春節期間票房盛況,堪比早年開礦挖煤。

筆者認爲,這個比喻非常形象到位,文化產品(影視作品)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一座金礦。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今年春節期間出現的影院盛況,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集中反映,人們不再僅侷限於物質消費,轉而更多的開始追求文化消費。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文化產品的消費將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之一。

目前A股市場共有傳媒娛樂、文教休閒類公司近百家,其中不乏影視公司,各大互聯網企業也有自己的影業,它們爲國內影視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產品,這是影視市場迎來大繁榮的基礎之一。而上面提到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則是影視市場大繁榮的另一個重要基礎。這兩個因素的大碰撞造就了今年春節電影票房的爆棚。至於劇場、文博等其他的文化消費領域則還處於培育階段,且小衆化趨向較爲明顯,目前還難以與影視市場一較高下。

有人根據美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歷史做出了中國電影市場趨於飽和、不會再繼續高增長的判斷。筆者對此是不敢苟同的。

筆者直觀地認爲,一二線城市的電影市場目前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而三四五線城市只是剛剛啓動。況且,我們的本土電影市場現在僅僅湧現出了幾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未來隨着這類影片成批量的出現,一個大繁榮的電影市場是可以預見的。在這個過程中,相關股票的投資價值將會凸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