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23 日,國家衛健委就召開新聞發佈會,截止 2018 年度,我國存活艾滋病感染大約在 125 萬,預估新發感染者每年 8 萬例左右。


從 1985 年中國境內發現第一例 HIV 感染者病例,究竟是如何擴散到百萬人感染的呢?



中國第一個 HIV 感染者


1985 年的 6 月 3 日,一名阿根廷病人因爲嚴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被送入北京協和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就診當天下午,患者已經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


患者爲阿根廷人,15 年前定居於美國洛杉磯,曾出現 PCP 肺炎(一種艾滋定義疾病),並承認有過男男性行爲。第二天,當時的內科副主任王愛霞教授爲阿根廷病人會診,最終診斷爲艾滋病期。


他是中國境內所發現的第一例 HIV 感染者。不幸的是,在那個 HARRT(俗稱「雞尾酒療法」)尚未問世對艾滋病治療尚無經驗的年代,那名艾滋病人因搶救無效死亡。


當時距離世界上發現的首例 HIV 感染者,僅過去了 4 年,國內很多專家並不相信,這種病例會在中國境內出現。


同年,在浙江省,也發現了一例外籍 HIV 感染者。在這之後 5 年時間,中國境內陸陸續續發現 HIV 感染者,多爲散發,感染爲傳入性,多爲海外華人以及其他外籍人員。


我國第一次發現本國國民感染 HIV 是在 1988 年,因使用進口凝血因子導致了浙江的 4 名血友病患者被感染。


34 年過去了,發現從第一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到如今上百萬人被感染,這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來自金三角的威脅


曾經的瑞麗——地處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南部。這個不大的小城裏充滿了毒品、偷盜、搶劫、性病、艾滋病和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的死亡......


對有的人來說,這裏是天堂,有着最廉價的毒品;這裏是地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無奈地迎接死亡......


雲南省瑞麗的遊客多數都是到緬甸邊城賭場試運氣的賭客、尋找緬甸玉石「賭石客」和走私海洛因的毒販。地緣關係靠近緬甸、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瑞麗已經成爲走私海洛因的主要市場。


販毒集團每天都把大批毒品運到雲南省會昆明,從昆明再販賣給國內癮君子或進入日本、俄羅斯和歐洲市場。


早在 80 年代,雲南省政府就已經感到毒品和艾滋病這對瘟神「兄弟」的威脅。雲南鄰近世界著名毒品基地——「金三角」,這個基地及境外靠我國一側地區,年產鴉片約 300 多萬公斤,數十個海洛因加工廠年產海洛因 4 萬多公斤。而那幾年,國際販毒集團力圖把雲南作爲新的販毒通道,對雲南的毒品滲透愈演愈烈,致使一些邊境地區吸毒者、尤其是靜脈注射毒品者劇增。


這部分靜脈注射海洛因的吸毒者,成了因血液傳播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度危險人羣。


從 1987 年起,雲南省的衛生防疫部門開始對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羣(除靜脈注射吸毒者外,還包括性工作者、性濫交者及部分流動人口)進行艾滋病血清學監測。到 1989 年 9 月,共監測 1800 多人,沒有發現感染者。而到了 10 月份,在對原瑞麗縣的一組人羣監測中,一下子發現 79 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到 1989 年年底,這個數字上升到 146 名。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截止 1991 年,雲南的 HIV 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德宏州,其主要傳播途徑是靜脈注射吸毒,佔 79%。配偶受感染的 1992 年以前只有 2 例,1992 年即查出 6 例,呈上升趨勢。HIV 分子流行病學調查提示,雲南德宏州靜脈吸毒者的 HIV 特性與泰國相同,即有北美株和非洲株相同的特性,認爲是從泰國經緬甸傳入雲南邊境的。


在這之後,雲南的艾滋病毒搭乘着毒品的順風車,前往了全國。



不檢測 HIV 的供血


1988 年 9 月 22 日,健康報第 2854 期第二版刊登了美國的一篇譯文,其文中指出「供血毫無危險,人們不會因爲供血感染 HIV」。但是,這裏指的供血,卻和當時部分地區的供血有着天壤之別,當時很多地方進行的是血漿採集,在採血後分離出血漿,將血細胞回輸,而血細胞存儲設備,幾乎沒經過有效的消毒。


1990 年衛生部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制定了《中國預防和控制艾滋病中期規劃》中提到,由於目前我國感染率低,不需要花費大量經費去檢查每一名獻血員,而應根據對獻血員進行哨點監測的結果確定是否需要進行獻血員的常規篩選。


這一政策與 1989 年頒佈的《關於整頓血液製品生產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必須對獻血員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相悖。當時除雲南省及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因條件限制還沒有開展獻血員的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工作。


第五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中方代表表示中國對艾滋病防控重點是「警惕境外傳入」之時,其實國內的艾滋病疫情卻因爲採血供血悄然蔓延。


1998 年 10 月 1 日《獻血法》實施,《血站管理辦法》(暫行)等系列血液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規落實,才使得采血供血中的 HIV 傳播途徑被遏制。


然而,爲時已晚,此時,部分攜帶 HIV 的血液或血製品已經注射進了部分需要應用血液及或血液製品的病人體內。



流動的人口,流動的病毒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化進程加快,地區間的人口流動日益頻繁,這不僅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傳染性疾病隨着人口流動而流動,人口的流動無形中加速了艾滋病病毒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傳播,使得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羣開始向普通人羣擴散。


隨着城市化的進程中國流動人口已超過 1.4 億並以每年 500~1000 萬的數量遞增。由於流動人口多數處於性活躍期,性病和艾滋病知識和防範意識欠缺,在遠離家庭、孤身在外的情況下,他們容易發生高危性行爲,他們既是艾滋病感染和傳播的高危人羣,也是艾滋病感染的脆弱羣體。


東莞掃黃

圖片來源:新聞視頻截圖


統計數據表明,在已發現的 HIV 感染者中,流動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2008 年煙臺發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七成爲流動人口,這部分人羣中有的是在原籍感染了艾滋病,通過打工或婚姻移居到煙臺。有的是在頻繁的流動中經常發生高危性行爲而感染了艾滋病。


溫州市自 1985 年首次檢出艾滋病病毒以來,目前已檢測出的 HIV 感染者中,流動人口占 72.5%;廈門市歷年發現的 HIV 感染者中,外來流動人口占 80.3%。流動人口和感染者的雙重身份使之成爲流動人口中最特殊的人羣,他們更易被流入地歧視、忽略和社會隔離,更不敢暴露自己,更易被重複感染、感染他人或感染其他併發症,更易發病和死亡。


一項對上海外來流動人口的調查顯示,約 1/3 的外來流動人員聽說過免費的 HIV 抗體檢測,但其中只有很少數的人知道應該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免費的 HIV 檢測,不關心檢測機構的原因主要是他們認爲自己離艾滋病很遙遠;64.5% 的調查對象不願意接受檢測,不願意接受檢測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別人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而遭到歧視和認爲自己沒有感染的可能。


而流動人口進行商業性行爲安全套使用率也僅爲 34%。


人口流動,帶來了疾病的交叉感染,因爲性教育不充分,檢測率低下,艾滋病逐步從重點人羣蔓延到了所有人。



擴散之路


中國艾滋病亞型的起源和蔓延,並不是來自非洲,而是雲南。


1989 年,我國首次在雲南省吸毒人羣中發現 HIV 流行,B’ 亞型和 C 亞型分別由泰國及印度傳入我國雲南省,2 種毒株的共存導致了重組毒株出現和流行,隨後在我國靜脈注射吸毒人羣中發現 2 種重組毒株(CRF07_BC,CRF08_BC)流行。


研究表明,其中的一種毒株(CRF07_BC)分成 2 個進化支(新疆和雲南),經由不同的毒品轉運途徑,一支從新疆傳播至遼寧、江蘇、黑龍江、北京、廣東等地,另一支從雲南傳播至臺灣;而 CRF08_BC 亞型自 1994 年左右從雲南向東北傳播到遼寧,於 1995 年左右向東傳播到廣西。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B’ 亞型從雲南傳播至我國中部既往有償採供血人羣,其後由該人羣通過性傳播擴散到其他地區。


破獲跨國販毒案 

圖片來源:新聞視頻截圖


1994 年,在泰國返回我國雲南的女性性工作者中發現了 CRF01_AE 重組亞型,其後在廣西與越南邊境的吸毒人羣中發現 CRF01_AE 亞型。不同人羣感染的毒株在我國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國 CRF01_AE 病毒株存在 7 個主要流行簇,流行簇 1、2、3 主要在我國南方及西南地區的異性性傳播人羣及靜脈注射吸毒人羣中流行,流行簇 4、5 主要在我國北部地區的男男性行爲人羣中流行,流行簇 6、7 主要在我國東南及西南地區異性性傳播人羣中分佈。


我國華中地區以 B’ 亞型流行爲主,西北地區以 CRF07_BC 亞型爲主,且該 2 個地區 HIV-1 的流行較穩定,與中部地區 HIV 感染者主要爲有償獻血人羣,西北地區 HIV 感染者主要爲吸毒人羣相一致。在 2007 年後,傳播途徑由以吸毒人羣爲主轉爲以性傳播途徑爲主,其中導致經性途徑傳播能力更強的 CRF01_AE 複製擴散,且所佔比例逐年增高。


雲南省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多種傳播途徑共存以及高危人羣的不斷遷入,使得多種 HIV-1 亞型及重組亞型共存於靜脈注射吸毒人羣及異性性傳播人羣中,利於重組亞型的出現,而獨特的地理及人文特徵,使得雲南省成爲我國 HIV-1 各主要流行亞型的起源地。


我國各型 HIV-1 主要基因型的時間分佈趨勢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艾的預防


時至今日,HIV 已經不僅是特定人羣需要關心的問題,而是所有人,在戀愛中不使用安全套的現象在如今依舊十分多見。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 2015 年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 1300 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這還不包括藥物流產和在未註冊私人診所做的人工流產數字。其中一半女性在 25 歲以下。


這一情況也變相反映了情侶間安全套使用率的低下,近年來固定伴侶中傳播 HIV 的案例與日俱增,也在意料之中。


HIV 預防不是一個人的工作,也不僅僅是國家決策的工作,而是全社會每個人需要共同承擔的一個責任。


對 HIV 預防來說,陰性人羣正確使用安全套、暴露後立即進行阻斷、多性伴者使用 PrEP、定期檢測幾乎可以完全避免 HIV 感染。而 HIV 攜帶者,只要堅持治療,保證依從性也可避免將 HIV 傳播給他人。


如果伴侶不明確爲陰性,請一定使用安全套,在發生套破或者脫套,在 72 小時內可以及時阻斷 HIV 感染。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悅奔一生」,授權丁香園轉載發佈,責任編輯:楊璐


你可能還喜歡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來源(向下滾動)

[1]鄭錫文,等.艾滋病簡報53(1):2-1993

[2]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艾滋病監測中心:艾滋病簡報52(4):60-1992

[3]田秀紅,張鐵軍,楊瑛,等.上海市閔行區工廠外來務工人員艾滋病知信行及自願諮詢檢測意願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10):802-804.

[4]劉兆煒,馬驍,熊婉梅,等.農村流動人口與HIV/AIDS傳播的關係[J].預防醫學情報雜誌,2002(3):216-218.

[5]丁賢彬,陳宏,潘傳波,等.流動人口艾滋病知識、態度及高危行爲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11):1293-1294.

[6]林達雄,李直健.流動人口艾滋病防治現狀與對策[J].應用預防醫學,2008,14(suppl):18-21.

[7]蘇迎盈,劉慧鑫,吳靜,朱琳,汪寧.中國HIV-1基因亞型分佈及流行趨勢[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4,35(10):1164-1168

[8]Luo CC,Tian C,Hu D,et al. HIV-1 subtype C in China[J]. The Lancet,1995,345(8956):1051-1052.

[9]Graf M,Shao Y,Zhao Q,et al.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virtually full-length HIV type 1 genome from a subtype B’-Thai strain representing the most prevalent B-clade isolate in China [J].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1998,14(3):285-288.

[10]Su L,Graf M,Zhang Y,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virtually full- leng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enome of a prevalent intersubtype(C/B’)recombinant strain in China[J]. J Virol,2000,74(23):11367-11376.

[11]Piyasirisilp S,McCutchan FE,Carr JK,et al. A recent outbreak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in southern China was initiated by two highly homogeneous,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strains,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AE and a novel BC recombinant[J]. J Virol,2000,74(23):11286-11295.

[12]Feng Y,He X,Hsi JH,et al. The rapidly expanding CRF01_AE epidemic in China is driven by multiple lineages of HIV-1 viruses introduced in the 1990s[J]. AIDS,2013,27(11):1793-1802.

[13]Liu J,Zhang C. Phylogeographic analyses reveal a crucial role of Xinjiang in HIV-1 CRF07_BC and HCV 3a transmissions in Asia [J]. PLoS One,2011,6(8):e23347.

[14]Li Z,He X,Wang Z,et al. Tracing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HIV-1 subtype B’epidemic by near full-length genome analyses [J]. AIDS,2012,26(7):877-884.

[15]Cheng H,Zhang J,Capizzi J,et al. HIV-1 subtype E in Yunnan, China[J]. Lancet,1994,344(8927):953-954.

[16]Chen J,Young NL,Subbarao S,et al. HIV type 1 subtypes in Guangxi province,China,1996[J].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1999,15(1):81-84.

[17]Ministry of Health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 and AIDS,WHO. 2011 Estimates for the HIV/AIDS Epidemic in China[J]. Chin J AIDS STD, 2012,18(1):1-5.(in Chinese)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 2011 年中國艾滋病疫情估計[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12,18 (1):1-5.

[18]Li L,Han N,Lu J,et al.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 of the HIV type 1 epidemic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Beijing,China[J].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2013,29(3):633-637

[19]Yu XF,Wang X,Mao P,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IV type 1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in Yunnan,China[J].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2003,19(11):1051-1055.

[20]Su YZ,Ma YL,Jia MH,et al. Update on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HIV-1 subtypes in Yunnan province[J]. Epidemiol Infect, 2013,141(11):2418-24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