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生團體需要購買活頁夾,他們找到廠家銷售代表,希望拿到更便宜的價格。銷售代表說:「不能將活頁夾你們。」此時,如果你是學生團體中的一員,會怎麼做?聰明的你一定會想到順勢問一句:「您不能賣,那公司其它部門或者同事可以嗎?」如果對方也回答不行呢?你可能會想到追問:「不賣給我們,那可以賣給誰呢?」此時,也許你心裡已經在暗暗為如此機智的自己鼓掌,但如果對方還是回答不行呢?一位同學腦洞大開,問銷售代表:「不賣的話能送嗎?我們下周會在全校舉辦一場活動,可以給你們最好的廣告宣傳。」

服了吧!其實,掌握了其中套路,不需要腦洞多大,你也能打破僵局。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上面案例中加粗的詞。沒錯,就是語法中的「主語」、「謂語」、和「賓語」,它們是對方話語中的「機關」,啟動這些「機關」,你或許能另闢蹊徑。

案例一

如果對方說:「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這樣做?」你就應該問:「那你什麼時候能這樣做呢?」或者「還有誰能這麼做呢?」如果對方說:「這是我們的標準合同。」那你應該問:「貴方曾有過例外情況嗎?」如果對方說:「我們從來不議。」那你應該問:「好吧,那你們議什麼呢?」

案例二

1998年,美國政府指控微軟公司以不正當手段引導用戶使用他的瀏覽器。這是一起重大反壟斷訴訟案,歷時19個月。在這起案子里,美國政府錯過了微軟發出的和解信號。當時比爾蓋茨說:「我們絕不會為自己的產品添加代碼。」如果政府這樣回應:「那麼你們願意為什麼添加代碼?」或者「那麼你們願意為自己的產品添加什麼呢?」這場訴訟可能不會鏖戰這麼久。最終的結果是,微軟在其視窗菜單中添加一個訪問網景瀏覽器的鏈接。

總結

把一句話拆解出主語、謂語、賓語,對方可能在主語部分拒絕了你,你還可以從謂語或者賓語找到突破口,另闢蹊徑,達成合作。

【補充思考】你是物業項目經理,某快遞櫃公司提到:「甲方物業不可以在乙方快遞柜上打廣告。」如果你們公司希望從快遞櫃廣告中分得一杯羹,你會怎麼說?

【刻意練習】從現在開始,每天記錄對方話語中的「機關」,以及你的回應。50天後你將大不一樣。

想得通才能說得通,說得通才能做得通,不刻意練習就一竅不通。歡迎分享你的職場、生活案例,分析其背後的思考邏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