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級形態, 它綜合運 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 能、社交網路、知識管理、虛擬現實等各類新興信 息技術, 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 智能識別師生群 體的學習、工作情景和個體特徵。同時, 在網路空 間建立校園虛擬映像, 將學校的物理空間和數字空 間有機銜接起來, 通過在網路空間的計算掌握校園 運行規律並反饋、控制物理空間, 為師生建立智能 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 改變 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 開展以人為本 的個性化創新服務, 實現學校智慧運行, 支撐學校開展智慧教育。

本研究基於建設智慧校園的方案設計與實施為 目的, 通過構建全校範圍內統一的大數據中心、統 一的業務流程網路和統一的服務門戶, 打破業務部 門界限和業務系統 「信息孤島」, 實現全校範圍內 一致的 「信息路網」, 從而提高教學、科研、管 理等各個業務環節的效率。國內外研究進展20 世紀 70 年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早提出 「電子化校園」計劃。1990 年, 美國克萊蒙特大學 教授 Kenneth 首次提出 「數字校園」概念, 並主持 開展了 「數字校園計劃」 (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以下簡稱 CCP) 科研項目。自 CCP 計劃實 施以來, 美國政府相繼於 1996 年、2000 年、2005 年、2010 年頒布並實施了國家 「教育技術計劃」, 實現從小學到大學的 「人、機、路、網」 成片聯 結, 徹底改變了美國高等教育教與學相結合的方 式、手段和過程, 使美國教育的信息化始終處在國 際領先地位。美國始終遵循 「信息技術促進教育 改革和 發 展」 的 戰 略 方 針, 經 歷 了 一 個 從 重 視 「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應用→運行效果→結構調 整」的變革過程, 逐步由電子校園向數字校園、 智慧校園轉變的過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 日本等國也分別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教育信息化 推進計劃, 如英國相繼出台了 「教育高速公路: 前進計劃」 「2010—2012 教育發展戰略」, 澳大利 亞推出了 「數字教育革命實施路線圖」, 紐西蘭制 定了 「學校數字化學習行動計劃」, 日本實施了 「學校聯網計劃」等。這些行動計劃和戰略為其他 國家實施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的轉型提供了典型 案例和經驗。受國外影響, 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也經歷了從 電子校園向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的發展過程。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 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經歷了 30 多年的發展過程, 從早期的電算化、校園網路 建設, 到中期的網路信息系統建設和數字校園整合 集成, 近期普遍重視開展業務流程優化和服務整 合, 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度地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學業 務之中, 高 校 信 息 化 開 始 進 入 智 慧 校 園 建 設 階 段。另一方面,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慧、社交網路、虛擬現實等新興信息技術在高校中的廣泛應用,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業務的融合越來越深入, 高校信息化由管理信息化發展為教育 教學全面信息化,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關係從組合、整合演化到融合創新, 這些都促進了智慧校園 概念的提出、發展和建設。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和理念智慧校園從用戶角度出發, 打破傳統業務系統 邊界, 建設一個扁平化、易操作、搜索引擎式的統 一開放可擴展的信息和服務平台。平台承載高校各 類業務和信息, 實現數據資產的可視化呈現、統計 分析和輔助決策, 培育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和生 活的線上智慧型社區生態。平台包括網上事務中 心、大數據中心、網路社區平台、資訊中心、個人 工作台、移動門戶等方面內容。

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複雜系統的工程, 應遵 循以下四個理念。

( 1) 智能感知。應用智能感知技術隨時隨地 感知、捕獲、採集和傳遞物理校園中教學、科研、 管理以及生活相關的各類環境、資源與活動的實時 數據, 實現對校園各類設施設備的運行狀態、師生 學習工作生活的活動軌跡、師生與校園環境的互動 情況等的全面感知, 為智慧校園的全面數據化提供 感知支撐。 ( 2) 數據為體。數據是支撐智慧校園的根本, 是智慧校園的核心資產。智慧校園中人和物的基本 狀態、各種活動以及環境交互等各類信息要全面數 據化, 數據要連接化、共享化、要素化、全過程 化, 數據聯接要廣泛化, 通過連接產生反饋、互 動, 從而激發 「化學反應式」的創新和融合。 ( 3) 流程為相。流程是數據得以產生、流轉 和使用的載體, 是智慧校園中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活動得以實現的方法和途徑。智慧校園可以 視為由廣大師生和各類設備作為 「節點」 組成的 大規模 「實時協同分工網路」, 廣大師生和各類設 備 「節點」 之間的協同分工通過構建統一的業務 流程網路實現。在此過程中, 數據也通過統一的業 務流程網路得以產生、流轉和使用。

( 4) 服務為用 ( 師生為本) 。打破物理校園邊 界, 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一站式、線上線下相 結合的綜合服務, 解決師生在教學、科研、管理和 生活中的實際需求, 支撐高校開展個性化人才培 養、科學研究、智慧型管理決策以及智慧型生活服務。智慧校園的建設思路智慧校園的建設思路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必須採用系統化思維和方法進行方案設計與實施, 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 1) 整體規劃。進行智慧校園架構的頂層設 計, 構建模塊化、靈活可擴展的技術架構, 充分考 慮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化、智能化等技術趨勢和 安全性保障。 ( 2) 緊抓兩端, 落實中間。前端以統一服務 平台為核心, 支持移動端 APP 和微信訪問, 提升 廣大師生和管理人員的用戶體驗。後端以大數據平 台為核心, 實現全校範圍的數據融合, 實現統一數 據標準、統一數據視圖、統一數據流轉、統一數據 治理和統一數據分析, 真正將數據作為學校的一種 核心資產利用起來。中間以業務流程為核心, 通過 與各業務部門共同梳理和規範業務流程, 將前端用 戶服務體驗和後端統一數據連接起來, 構建全校范 圍的業務流程網路, 為廣大師生提供一致性的教 學、科研、管理、生活、社交等服務, 如圖 1 所 示。

( 3) 以點帶面, 步步推進 ( 迭代) , 注重實 效。智慧校園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可能一蹴 而就, 只能夠分步實施。在分步實施的過程中, 每 一步都要找到當前階段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過程 中的關鍵點, 切中廣大師生和管理人員當前的迫切 需求, 以此為切入點, 以點帶面, 步步推進。

產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進行審核處理。本文節選自:CNKI,作者:劉娜,劉志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