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騰出時間整理這個半個月前的講座筆記了,這是筆者目前聽過最有情懷的講座。聽著老先生細數自己超過半個世紀從事學術的點點滴滴,如沐春風。主講人是來自臺灣東海大學的朱歧祥教授,曾任東海大學中文系主任,博導。當他背著藍色的小書包走進門時,內心真的很受觸動,或許這就是初心的象徵吧。玉金大大的介紹也很搞笑啊hhh,他說朝鮮人民見到金正恩時痛苦流涕的樣子,我們見到朱先生也要像他們那樣,你看現在天在下雨,天地都為之動容了......朱先生之後又揶揄到,自己沒有金正恩那麼胖(尷尬⊙﹏⊙‖∣引入開場還是很輕鬆,是能感受到一種老一輩學人特有的風度。他希望我們盡量往前坐,因為相見就是一種緣分,基本上見一面以後都不再相逢了,一個半小時之後就緣聚緣散了。他自任為中華文化的「推銷員」,30多年來的旅途,就是背著書包,在機場等飛機,構思著下一篇文章。講講漢字,講講中國古代文明。講座的時候喜歡走來走去,現在卻被束縛住了。開篇便談到治學需要兩心:一顆冷冰冰的傲然之心,還有一顆熱騰騰的慈悲之心。傲然的心一冷,處處無我,始能宏觀萬物,做客觀分析,懷有批判精神;慈悲的心一熱,處處仍見我,文字才能誠敬為止,感動千古。他說道,自己常常把一些東西隱藏於自己文章的之中,一般人是發現不了的。餘以為其實這種做法不正是司馬遷所說的「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嗎?其實筆者寫東西何嘗不是這樣......

學術論文產生的方法

1.大量的閱讀,朱先生說的是「發狂式」的長期閱讀,儘可能的佔有材料;2.在此基礎上產生「靈光」,就像「叮咚」一樣,就蹦出來了。從形軀我之中蹦出精神我。聽到這裡,我真的為之一振,不愧是港中大的哲學博士出身,這特麼不就是勞思光的「四我」嗎?佩服佩服;3.學會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來「生疑」找到問題;他說一切學術都是建立在異同之上,這就是出手的方向4.先掌握問題的周邊知識再用互較、考據的方法解決單一的核心問題;5.邏輯推論應該用三段論,剔除多餘的贅詞,切忌用刪去法,也不宜用二分法和逆推的方式,這些都是危險的推理。論證過程中要找到一個主證,與多個旁證,有時候多個旁證就可以轉換為主證,他特彆強調這是馮友蘭說的,再次看出了他的哲學學科背景額。採證的順序,宜由外而內,如由文化現象而整版材料語意大類分析,再由句而詞而字做逐層內延的瞭解,而並非一開始就由部件分析入手;(這裡懂古文字的朋友們應該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了,整版就是指龜板,部件分析就是拆字想構形原理......)甲骨學研究方法他明確地說,甲骨學是一門科學、求真,重實證推理的學科。那麼應該怎麼做甲骨研究呢?1.閱讀甲骨文要從通讀整片甲骨入手,再輔之以文編識字,切勿流於見木不見林。其實這裡就是要重視上下文來推斷嘛;2.要以剝洋蔥的流程,先大包圍的由句而識詞,由詞而識字,然後才進行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分析;不宜先只由六書認字或直接拆解待考字入手。後者易陷於對字形的主觀認知,往往誤導了考釋方向。

3.利用成套、對貞、比較詞例的互參對比方法通讀甲文,盡量不由單句或殘辭中作判斷。因卜辭中多省略、移位等變異句型,會影響卜辭常態的語法和字用的理解。我常說,要用「投回大海」的方式窮盡詞例系統;

4.任何文字考實,答案需要回歸到原拓、原辭的順讀上來作驗算。古文字學的撰寫,是接近科學的一門學問。科學就需要驗證。文字的記錄,是要表達語言。唯有通讀上下文,纔是正確考釋的基本驗證;5.用語言來破字,自然是值得思考的方向。但亦需要配合文字字形的傳承系聯關係,作為文字解讀的保障。先形而後音,是考釋文字的一個相對客觀可行的順序;6.初學入門掌握甲骨體例後,宜開始注意文編中的異體字和附錄字,及傳統考釋中的不同異說。複核原拓,遍核詞例,重新思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可能時空原因,並能經常抽離、懸空思維,清明的看待材料和材料間的關係。其實古人並不複雜,正確的答案可能不在苦思冥想的困難之處;7.汲取最新的尖端研究成果,但需要掌握批判精神,任何成名的文字學家都有可能誤判;8.具備闕疑精神,念茲在茲,常存單純的求真酒神放下不等於不管。他提到自己有兩個學術方向,他有兩張桌子,一古一今,一張放古書,一張放今書,既研究3000年前甲骨文,也研究近代民國的知識分子。精神吞吐之間,時而跳進跳出。目前出土甲骨已超十萬片,遍及河南、陝西、山東等地,但掌握的實際上才1000多字。甲骨文研究培訓流程這裡朱先生真的是無私奉獻出自己完整的培訓流程了,希望讀者珍惜!1.研讀第一手資料:推薦研讀順序是

張秉權《殷墟文字丙編》(配合閱讀張的釋文)張秉權就是董作賓的學生,朱歧祥先生的老師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編《殷墟文字甲編》(對照屈萬裏《甲編》釋文(聯經))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甲骨文合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小屯南地甲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徐錫臺和陳全方《周原甲骨》並養成隨時描片、描辭和互參的習慣。老先生還提到說現在不要再挖甲骨了,要先放放。越多新材料越會引起爭強鬥勝的風氣,反而忽視了舊材料的一些舊問題。輔助的研讀資料: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胡厚宣編《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

附:早期的甲骨拓片資料:

劉鶚《鐵雲藏龜》林泰輔《龜甲獸骨文字》羅振玉《前編》《後編》《菁華》郭沫若《卜辭通纂》《殷契粹編》2.甲骨基礎知識的掌握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陳夢家《卜辭綜述》王宇信《甲骨學一百年》《新中國甲骨學六十年》宋鎮豪《百年甲骨學論著目》

謄錄干支表、殷先公先王表、貞人分期分類圖表備查

輔助讀物: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附:王國維《觀堂集林》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唐蘭《古文字學導論》3.甲骨文字形對比孫海波《甲骨文編》金祥恆《續甲骨文編》考古所《甲骨文編》

劉釗《新甲骨文編》

李宗焜《甲骨文字編》。逐字複核原拓,對比諸文編收錄的不同字頭、異體字和置於附錄中的差異字例。同的放過,異的圈起來。4.甲骨文釋文對比《甲骨文合集》釋文:姚孝遂、胡厚宣、曹錦炎等釋文的互較。《小屯南地甲骨》釋文:考古所、姚孝遂和趙誠的釋文互較。《花園莊東地甲骨》釋文:考古所、朱歧祥和姚萱等的釋文互較。《周原甲骨》釋文:徐錫臺、陳全方、王宇信、朱歧祥、曹煒的釋文互較。逐版對應原拓,參考詞例,以較諸家的異同。思考為什麼有的字放正文,有的放附錄?輔助釋文讀物: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

王輝《商周金文》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14種)》5.甲骨文字用對比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姚孝遂《甲骨文字詁林》華東師大《甲骨文字詁林》將以上諸書中所收錄的字用進行對比互較。6.甲骨文詞例對比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辭類纂》

朱歧祥《甲骨文詞譜》將以上諸書所收錄的辭彙進行對比互較,並作分期、分域的立體整合系聯。輔助詞例資料: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華東師大《金文引得》7.甲骨文語法互較管燮初《甲骨刻辭語法研究》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文法>朱歧祥《殷墟卜辭句法論稿》

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浴巾大大搶鏡)《甲骨文語法學》

喻遂生<甲金語法札記><甲骨文動詞和介詞的為動用法>等在甲骨句型、語法、詞類研究的異同比較。8.甲骨文字學互較陳夢家《卜辭綜述》唐蘭、楊樹達《中國文字學》李圃、趙誠、鄒曉麗、朱歧祥諸人的《甲骨文字學》內容異同,如甲文六書、三書說等的互較。以上,進行的是不同線索的甲骨對比工作。沒有對比,就不能產生異同,就沒有研究。「依附他人,強調門派不是好漢!」9.對應文獻研讀最基本的古文獻書單尚書的《商書》和《周書》詩經《商頌》《周頌》史記《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春秋、左傳、國語、周禮、楚辭、戰國策、論語、孟子、竹書紀年。不能依賴索引,不然做不了熱的學問。要之,古文字本是一門工具的學問,最終仍要落實到古文獻中去。因此研讀古文字的方法和目標,不僅僅是在古文字,而應該時刻結合在解讀古漢語、古文獻和了解文化源流上。10.甲骨文今後的論題甲骨文的研究方向,除了面對新出的材料和持續的針對考字、釋詞、虛字語法句例、對應考古考史等課題外,仍將對下列諸項目進行關註:(此處真的是太無私了,浴巾大大說自己是捂著耳朵聽的,因為相當於劇透自己在做的方向)(1)王卜辭和非王卜辭互較。研究甲骨應脫離平面的研究,而儘可能進入立體的、分期分類的對比研究。推薦大家看朱先生寫的《花東以外有花東》,應在現存甲骨中尋覓可與花東相互系聯的非王甲骨。同時,周原甲骨、周公廟甲骨基本屬周人甲骨,亦可與殷甲骨對比研究。殷周金文可以與甲骨語料互較參考,特別是殷金文和圖騰族徽文字,可與甲骨文字詞對比。(2)辨偽。小心沒有身份證(考古挖掘記錄)的材料。單由拓片文例不見得能判別真相,實物厚度顏色不一樣,最好目驗實物,浙大簡、北大簡恐有偽刻。(開始點名了)今年焦智勤《殷墟甲骨輯佚》、郭青萍《洹寶齋所藏甲骨》等書亦存真偽問題,最好不要使用。(3)加固不辭的性質。卜辭命辭是問句抑或陳述句,仍需謹慎面對。(4)甲骨分期、分類優劣比較。董作賓的五期斷代,甲骨進入縱線對比分析;陳夢家貞人分組,又一般以此為標準,但近人黃天樹結合貞人組別、書體、大小字又細分廿七類,對初學者造成困擾。今後提出合理的區隔方法,肯定有進一步討論空間。(5)周原甲骨是周人所刻,抑也存在殷人之物。(6)小屯南地甲骨,原拓印模糊不清,釋文公信力不夠,在應用其中特別的文例時要小心。屯南甲骨實有重印和重作釋文的必要。據說當年曹定雲記載挖出來又香又臭,原來是埋在廁所下面。(7)花東甲骨。它是目前最早的一坑甲骨。朱先生說自己守了它十年了!!!寫了7篇文章,現在在讀第3遍,可能也是最後一次通讀(莫名的滄桑感)其中「阿丁」是誰?,「阿子」是誰?這個三角關係又是如何?據朱先生初步判斷,阿丁和阿好是夫妻,阿子是阿丁的兒子。為什麼龜板上有刮痕?還有花東甲骨是殷武丁早中期作品,抑或是晚期以後的材料?花東甲骨和刻寫的形式,與一般王卜辭有很大的差異,二者之間是否有不同語言或方言記錄的可能?花東還有好多好多懸案問題。老先生還提到以前來大陸看甲骨,安陽的考古先生們不願意給他看全部的真品,於是在一番成果交換之後,考古隊的人把甲骨片鋪滿了一地給朱先生看,朱先生看完之後,走出門馬上蹲下,他說他那時已經把所有的甲骨片全部硬背下來了。(8)村中南甲骨。多屬殘辭殘片,整體價值不及屯南和花東,其中原釋文復存在若干問題。(9)由甲骨上溯夏代文字研究。殷商甲骨文中自有保存夏文字的可能。(10)應用甲文來瞭解字源,並作為近世漢字教學研究實用教材。(11)甲骨學是一門國際學科,由甲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漢字的源頭,既是提供凝聚中華民族自信的一門學問,也是中西方知識文化交流的重點。今後需要更多利用外語撰寫甲骨的介紹和論文,讓正確客觀的甲骨知識以至於上古文明能介紹到西方。11.我對甲骨文字的一些看法由於朱先生舉了比較多的例子,都是他老人家比較確定的字形分析,我挑著說。帝,從燎從一。一,示區別功能,與燒柴祭祀泛神的燎祭祭儀加以區分,用作為神中之神:「上帝」的專名。爭,象手持力形耒器挖掘坎穴的側形。字本與靜字同源,靜增從生聲。涉,從水從二止,本指一人跨越水之形。甲骨文例有「涉三羌」一特殊用法,字所從二止似可理解為不同的二人相逐,引申有追捕意。冊,稱冊,卜辭有「示冊」的儀式,指祭祀時獻祭內容的獻神清單,或書於竹簡。字並沒有如禹省吾所說的砍殺意。丁,花東甲骨人名的「丁」都用為殷時王武丁的生稱。(口裡面一個卜字)象卜骨,字仍應讀為禍。裘錫圭轉讀為尤,但甲骨文恐仍無尤字的用法。這裡玉金老師還強調了自己會引朱先生的觀點。甲文習見從止從它的字,傳統由蛇咬腳趾引申作災禍的用法,可從;裘錫圭改從蟲聲,讀為害的初文,恐不是事實。Q&A這個環節雖然部分問題很尷尬,但是朱先生還是傾心地表述了自己的治學心態。他說做學問不是苦的,是很好玩的,他正是抱著這種遊戲心靈做學問,但同時又很謹慎。他30多歲就當正教授,就像通關打怪很快就結束了,但他還是認為自己是一個研究古文字的小孩,小孩就很叛逆,有一種不服輸的心靈,而他想做的就是要挑戰古人,知道他們做了什麼。這場講座帶給我的更多是心靈的震撼和鼓舞,謝謝朱歧祥先生。2017年4月26日 記PS:朱先生,有緣再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