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字解釋的過程中,如何解釋能使被解釋字詞對觀眾更友好?比如很多以「女」為旁的字對女性存在一些貶低意味,這在解釋過程中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如:「婚」字是遠古時在黃昏,男子搶婦行動;「娶」表達結婚是用武力搶個老婆;「妻」是一隻手抓著女子的頭髮……


字理是客觀的歷史和現實的客觀存在,人們只能根據這種客觀意義去理解,決不能根據自己的想像胡亂髮揮,否則的話會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對於某些不友好的意義,你可以解釋說這是歷史現象,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和思想觀念,不代表今天人們的看法。


縣的本意是殺死罪犯將首級懸掛示衆;取的本意是割下敵人的耳朵用以計算戰功;握手原本是為向敵人展示我沒帶兵器,碰杯是為了防止下毒。可見不論東西,在蠻荒的古時都是些刀兵血刃,有什麼可遮掩的?文過飾非,反而沒意思了。對罷。


「婚」是古時婚禮在黃昏時舉行,叫「昏禮」,後來寫作「婚禮」,不是黃昏時「搶婦行動」,

「娶」是迎娶,「取」有迎接的意思,後來寫成「娶」,不是「用武力搶個老婆」,

「妻」是象女子以手束髮,不是「一隻手抓著女子的頭髮」。


毫無意義的問題,書讀得少想得多


就照實解釋,然後給學習者說明這是限於時代的錯誤觀點就行了。


現在的人為什麼總要改變以前的事?


無病呻吟,中國尚未完全強大,就開始考慮這些對國家發展毫無用處,甚至有負面效果的東西,真沒意思。為什麼不能踩題目?已舉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