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解析:选C题干中该官员奏折的大致含义是:岭南乡村,隔一天就会有集市,被称为“墟市”,请皇帝您降旨,让他们到城市里去进行交易;而宋太宗回答得很干脆:你这就是在扰民,不要去改变这种情况。“间日”是隔一天的意思,而A项强调的是“每天”,故排除A项;乡村市场的繁荣是材料所述的现象,不是反映的实质,故排除B项;君臣之间的一问一答,看似简单,实质上蕴含了两种不同的管理经济的手段,即大臣想要“严管”,遭太宗反对,即太宗走的是“宽松”路线,故选择C项;本题与“坊市制”无关,故排除D项。

2.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会聚于城镇,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伕、脚伕、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饭馆、酒馆、娱乐服务业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 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选B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增加,这是与该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故选B项。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材料所述现象的影响,A项错误;据材料内容无法推断出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明清时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呈现分立态势。

3.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选C明清时期小农经济虽然占主导地位,但已受到手工业、商业的较大冲击,对于人口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江南纺织业部门中,对于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发展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大都市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发展,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摘编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

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1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9分)

向左滑动图片找答案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钱荒’却十分严重”“由于携带不方便……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北宋政府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分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发展,推动了政府货币改革,纸币便于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与“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对比分析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可知,当时都同时存在多种货币,“交子”一开始在四川地区使用,而白银也是在南方流通,因此都具有地域性,并且都是由民间使用,后来得到官府的认可。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钱荒”严重;铁钱等货币流通不便;发达的金融信用事业(飞钱、柜坊的影响);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意义: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2)变化: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

相同:多种货币并存;具有地域性;民间货币影响较大。

END

▌声明:高中历史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