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槓桿的過程,而「槓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粗獷發展40年,靠房地產施工建設吹起來的泡沫越吹越大了,快要到極限了,

2017年開始本來是準備把泡沫刺破的,但是

2018年開始,一堆P2P跑路,地方財政都是赤字,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來,地方政府融資也叫停了,債券違約頻發,棚戶區改造叫停。。。。各種問題出現

上面有點擔心出問題,央行和財政部開始對罵

想出來債轉股一招,以為可以控制泡沫逐漸縮小,讓銀行消化債務,但實際行不通

繼續放水也不行,全球進入加息周期

刺破泡沫肯定要亂套。

還是繼續吹吧,什麼時候泡沫爆炸就不管了,說不定泡沫極限還能撐幾年,擊鼓傳花,反正別在我手裡炸了就行。

發了一堆資管文件,最重要的就是提出的就是「打破剛性兌付」,著就是任何理財產品,以後都是為了接盤呆賬爛賬做準備,老百姓隨時可能本金都虧損,老百姓的投資就是位呆賬爛賬做接盤準備。

公募可投非標,從股市裡抽錢去接盤呆賬爛賬,公募允許虧損,實際就是要基民和股民來接盤呆賬爛賬。

又開始窗口指導買垃圾債

叫擴大信貸投放

開個會說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寬鬆,

主流報紙報紙說槓桿已經去了大部分,進入穩槓桿階段,他想咋說咋說,

GDP報告編的很好,領導喜歡看啥,就遍啥數據,證明泡沫還能繼續吹

住建部說沒有叫停棚戶區改造,國開行說審批權還在分行。

又要繼續加大支持對地方融資平台的合理需求,怎麼是合理的,語文博大精深。

回到前面說的,去槓桿是「金融危機之前」的措施,

有人自以為能hold住局面,

刺破泡沫肯定是炸在自己手裡,央行和財政部對罵也推卸不了責任,

泡沫繼續吹,擊鼓傳花,只要不再自己手裡炸了就行,不用推卸責任,只要炸在別人手裡就不關自己的事情,繼續吹下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