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海南博鰲3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林 任明超)近幾年,中國在宏觀經濟層面持續“去槓桿”,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有人認爲“去槓桿”政策矯枉過正,可以考慮加一些槓桿來刺激經濟增長。對此,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今天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當前的“去槓桿”必須兼顧經濟增長,但中國不會讓整個經濟重新“加槓桿”。

  “無論是增長穩定還是‘去槓桿’,都是中國的重點,因爲現在債務問題仍然是個嚴肅的問題。”朱民強調,雖然當前中國經濟的宏觀負債率和去年相比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國企負債佔GDP的比例也下降了0.7%,但仍然存在風險。進一步降低債務、推行“去槓桿”仍然是中國政府的重點工作。

  “但在進行‘去槓桿化’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考慮到兼顧增長,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來確保增長能夠穩定下來,而且仍然能夠保持一個有意義的增長。”朱民說,下一步的“去槓桿”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流動性問題,尤其是要爲地方債券市場提供足夠流動性。

  朱民還提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政策環境已經非常清晰,例如兩萬億的減稅降費主要就是用於減輕企業負擔,釋放企業市場活力,但這並不是讓企業增加槓桿。“今年爲了促進增長,中國更多的是動用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來促增長,我認爲這是今天更加合適的政策工具。”

  在這場名爲“債務的‘度’”的分論壇上,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也表示,作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國的“去槓桿”不一定意味着經濟增長下降,經濟增長也不一定要通過“加槓桿”才能實現。

  胡曉煉指出,與美國的情況不同,中國的債務壓力主要來自企業債務而不是政府債務,企業因債務壓力而退出市場,對於經濟長期增長而言是正向效應,但政府債務透支的是未來幾代人的潛在增長收益,對經濟的長遠負面影響更大。

  “當前我國推進國企改革,加強公司治理,進行財務的硬約束,這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很大的作用。”胡曉煉說,今年推出的大規模減稅降費也有利於“去槓桿”,可以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債務償還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資本性的股權融資實力增長。

  此外,資本市場的建設也被認爲是應對債務問題的有效路徑。胡曉煉認爲,中國大力建設資本市場的行動有兩個好處:一是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二是能幫助有效處置存量債務。“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存量債務的交易、處置,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債務負擔。”

  “我想這幾個方式都不是對經濟的增長起負面作用的,而是起正向作用的,所以我覺得兩個並不是完全相對立的問題。”胡曉煉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