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朋友發了一條友圈:

好吧,有同感,然後就打開後台開始寫文。

如果真要了解去槓桿這件事,還是要去看看Dalio的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老達又要在此基礎上出新書了。

很多人覺得「去槓桿」這件事情和自己無關,但……債都是要還的,窟窿總要有人補的。

誰還呢?總要有被扒皮的,你會不會被扒到?!——這是為什麼要去關注一下的原因。

國內很多大佬也在達利奧的基礎上,對中國的去槓桿有過自己的解讀。就看過的一些,分享一些自以為的重點給你們。

首先,什麼是槓桿?就是借錢辦事兒唄,而且不光是個人,政府、企業其實都會放槓桿。

"

如果有過信用卡賒賬經驗的碰友都應該知道:這幾乎就是一條不歸路。所以去槓桿,大概就是:「把透支信用卡為日常,經常借東還西的人拉回到正常的收支軌道上」

"

國家、對企業、都可以這樣類比理解。我們就看看政府和企業怎麼樣放槓桿,以及對我們生活是怎樣的影響。

政府放槓桿是在做什麼?

放眼全球,政府放槓桿放的風生水起的……要不我們就去看看日本和歐洲。

日本政府+央行,一直通過發國債、買國債實現「放水」。政府用的什麼錢呢?財政赤字(相當於是借的,要用後續國家稅收去還的)!而政府買了國債後牽動的利益體大致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圖:我對這塊看得不多,大致看個意思,深究的話,這畫的肯定不嚴謹。

  • 政府把財政收入存在央行
  • 政府發了國債,央行用財政存款買買買,但這讓政府每一年都入不敷出,赤字擴大,等於政府欠債放槓桿
  • 而這個時候央行的負債表是這樣的:
  • 央行有了更多的「活動資金」,通過放出貸款+直接在二級市場買入ETF,刺激經濟
  • 這一輪下來政府的願景是:經濟上來了,我的稅收就多了,就能把「欠債」還上。所以在經濟沒有大的起色之前,肯定是依賴低利率的,要不最大欠債方的政府還債壓力就太大了。

這是日本,以政府主導放槓桿的情況。

From《徐小慶的利率課》:

早期的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有十塊錢就可以貸出去一百塊錢,早期的時候槓桿率是不能這麼高的。金融監管的放鬆助長了什麼?大家都希望通過借錢的方式推動增長。而一旦開始通過借錢推動增長,這就是一條不歸路。每個人都認為現在借錢的成本,將來一定能夠通過更高的增長來填補。

中國:「自我放縱」的銀行

中國政府也放槓桿,但更高的是企業槓桿!!這來自於…… 央行拿到政府的放水後,給各大銀行,然後銀行……大概就是怎麼賺錢怎麼來。

我覺得,國外的銀行,比我們的,是克制很多的。而我們的銀行真是蠻自我放縱的:

  1. 銀行其實是「綁架政府」地把錢呼呼呼往國企送,不管這企業利潤是否可持續;
  2. 另外藉助「地下通道」把錢貸給一些「不合規」的企業,影子銀行就是亂象中的重要角色。

現在呢……政府覺得,再這麼透支不行啊,而且以上這兩種「低效的貸款」真心沒法持續拉動經濟增長(一些踏踏實實創造利潤的實體企業都快被搞死了)。於是,就下了個挺大地決心去槓桿,或者是穩槓桿,很粗略地說幾點啊:

  • 理財新規 —— 對應的是打掉「影子銀行」,規範銀行的浪性
  • 供給側改革——對應一些國企的槓桿,通過去庫存慢慢把債先還了
  • 房產政策 —— 對應個人的槓桿,老百姓的錢鎖在樓市,先慢慢還貸款
  • 而房產……直接關係到政府的財政收入,新的收入來源在哪裡??

如果政府這次真的有決心去槓桿……總有一些債是還不上,加上美國在這種節骨眼上來一記毛衣衝突,企業的債,很可能會轉移到個人部門來分攤的;政府的財政收入總要尋求新來源的……下一篇再說。

  • 我的微信公眾號:張小乘的玩賺世界
  • 我的 小黃書 >>

《躺著賺錢:一看就懂的懶人理財盈利技巧》(張小乘)【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

item.jd.com圖標

  • 在華爾街見聞新出的理財特輯>>

華爾街見聞Premium - 華爾街見聞Premium?

wallstreetcn.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