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嘉捷 時娜 編輯 黃蕾

  去槓桿如何兼顧經濟穩增長?債務水平有沒有一個合理的“度”?在29日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分論壇上,來自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高校智庫的與會嘉賓展開了探討。

  一談及去槓桿,有人就會聯繫到中國人民銀行收緊流動性、企業降低負債,導致經濟增速滑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則看到了二者之間辯證的關係。“去槓桿不一定意味着經濟增長下降,經濟增長也不一定要通過加槓桿來實現。”她認爲,作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國去槓桿採取的幾種方式對經濟增長其實是起正向作用的,去槓桿與穩增長二者並不對立。

  國企改革、減費降稅、加強資本市場建設,這些重要改革,既達到了去槓桿的目的,亦爲中國經濟“強身健體”。“當前我國推進國企改革,加強公司治理,強化財務硬約束,這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很大作用。”胡曉煉表示,經濟效益提高、資源更有效利用,這對於經濟增長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政府的大規模減稅降費也有利於去槓桿,這個可以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債務償還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資本性的股權融資實力增長。”她說。

  我國正大力加強資本市場建設,胡曉煉指出,這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二是能對有效處置存量債務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存量債務的交易、處置,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債務負擔。

  “去年我國債務佔GDP比重在下降,供給側改革也帶來了積極正向的影響。”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亦認爲,去槓桿有很多措施,其中一個就是降低我國非金融公司的槓桿率,通過債轉股等方式優化其債務結構,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進展。

  宣昌能認爲,綜合來看,中國有足夠的餘地來採取措施進行去槓桿,從而管理好整個債務水平。

  債務水平到底多少算高?社會整體債務是否存在一個量化的“度”?對此,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衆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債務的可持續性越強,對債務的容忍度就越高。”

  影響社會整體債務可持續性的因素,首先是成本。謝衆指出,“大水漫灌”肯定是不行的,“急剎車”也不行,這就需要調整相關結構來降成本。直接融資、發行債券非常重要,比間接融資更有利於降低成本,這塊市場增長空間還非常大。

  從債券市場來看,要滿足長遠發展,仍需進一步豐富其工具品種。“目前,債券市場的一個短板是用於風險對衝的衍生品工具不足,我國現在利率衍生品、匯率衍生品已有一定規模,但是在全球佔比還較低。”謝衆認爲,現在已有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對標的主要是民營企業,未來可考慮更廣泛運用信用違約互換等國外比較成熟的衍生品。在鼓勵境外機構參與問題上,還有跨境監管等協調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

  提升市場流動性,也是降成本的要點之一。去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謝衆表示,這個針對民企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實施效果非常好,相當於一個保險產品,增強了民營企業發債的信用度,起到了增信和保險的作用,這樣就增大了民企債券的接受度。“接受度提高了,交易度活躍了,市場流動性就活躍了。”

  促進交易活躍的同時,退出機制也要更完善。早在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提出,要儘快推出到期違約債券交易機制。“如果投資者不願意參加發債企業的債務重組,就可以通過交易實現退出。”據謝衆介紹,目前上清所和相關機構正在爲違約債券交易制度做技術和業務準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