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似乎都是以相對的,或者說是以互相依賴的形式出現,包括宇宙兩種基礎的屬性:空間物質。沒有空間,能量物質粒子就無法運動,要運動的話就要有空間。沒有物質,空間也沒有意義;因為這樣空間中所定義的一點座標,其實與空間中的任何一點都沒有任何分別。那麼即可說,空間與能量物質粒子是雙生或共生。

其實我個人偏向認為空間是「無際永有」,大爆炸(大霹靂 / Big Bang)只是生成「有限有壽」的能量物質粒子而已。那麼可以再推斷,我們這個宇宙其實只是無際永有空間中其中的一個宇宙;我們這個有限有壽的物質宇宙之外,的確可以「並存」其他更多有限有壽的物質宇宙。

而無論物理學或哲學上的空間,都不是指空無一物的真空,仍然有「某種東西」存在。物理學認為宇宙空間有量子漲落暗能量斥力,而且更能傳遞重力磁力。哲學則認為空間不可分割,能產生萬物並永遠保存萬物,是宇宙的第一因。因此我可以相信,無論是宇宙萬物還是宇宙創始的大爆炸,都可以從似是空無一物的空間中生起。

「整個自然並非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只是它的一部分。」——亞歷山大·誇黑

以上的空間特性,與佛家所說的真空妙有非常一致,空間指的就是真如、法身、一真法界、如來藏 等,還有眾多名稱,都是同一樣東西。在空性中能生萬法,真空並非空無一物,而是有微妙的存在。而這種微妙的非物質存在,卻能生起有限有壽的能量物質粒子,繼而凝聚變化,形成大家眼前的宇宙萬物。

例如以下《楞嚴經》中比喻我們的宇宙就如「海一漚發」,即大海中生起的水泡。性質同是水,但是形態不同,就有世間的顯現。可是水泡會壞滅,表示物質宇宙的壽命是有限的,因此連帶時間這個屬性也是有限。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楞嚴經》

又如以下《華嚴經疏鈔》,當中描述「一真法界」的特性,與前面提到「無際永有空間」的特性非常一致。「無二曰一」就是指空間的不可分割性,「從本以來,不生不滅」就是指永有性,「非空非有」即前面所講的真空妙有,「離名離相」指非物質性,「無內無外」指無際性。

「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是名一真法界。」——《華嚴經疏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