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藏來答】小編首先想起來的是陶淵明的《己酉歲九月九日》。

這首詩作於陶淵明歸園田居四餘年,去歲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復了鄉間常規生活。又是重九暮秋,傷時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紛爭的官場,歸耕於寂靜的田村,時感的強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後下世,淵明十分哀傷,常觸發人生短促之慨,於是作下此詩。

己酉歲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悽悽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詩的最後他寫道:「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說:有什麼可以使我稱心呢?沒有啊!所以,姑且飲此濁酒吧,飲酒之中可暫得快樂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瞭解的,還是來歌詠(永)今朝吧。執著於「今朝」,把握這可以把握的實在的人生。最後二句意謂恢復到千載之前的淳真社會已然不可料想,那麼,只有歡度今朝,自我完善了。這樣他就可以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裡他似乎是在「借酒澆愁」,但並不怎麼勉強。重陽節的習俗就是喝酒,這個應節的舉動正好作了他消解萬古愁的沖劑。


首先,謝謝邀請,然後說聲抱歉,我搜尋了腦海中記憶的詩詞,能想起關於重陽的,也似乎只有小學課本上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會背而已,談不上什麼深刻的感觸。

不過,我今年真的特別留意了重陽節,因為工作原因,今年一整年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回家陪陪父母竟成奢望,每每想起母親那滿頭的白髮,愧疚之心猶重。忘了從哪裡看到,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所以,今年有了特別的留意。

重陽時節,時間已入深秋。若說到秋,還是有些感觸的。

秋,是一個變化最大的季節,承夏至末,啟冬之元,由烈日炎炎到白雪皚皚,從生機盎然到萬物凋零。今年工作忙未能遠行,我的這個秋,只有院中的這些生靈陪我度過,我眼中的這個秋天,處處呈現出一種悲壯的美。

那棵高柳,萬條垂下,風吹過,黃葉如雨落,簌簌有聲,樹枝輕擺,悲涼與無奈齊生。地裏的農作物,柔弱的枝幹,掛著幾片枯葉和累累的果實,像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心中裝滿故事,卻坦然接受輪迴。夜晚,蟲鳴幾近消失,晨起,鳥兒的叫聲也不似以前歡快。只有牆角的那棵刺梅,花開的仍舊妖艷,在明媚的陽光下風情萬種。一年就要過去,不知有多少生命就要終結,幾場秋雨過後,全無痕跡。

人的一生也是這樣,秋,千人眼中千種模樣,有美麗,有頹廢,有收穫,有遺憾,重陽將至,願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願全天下的老人都能健康長壽。


《重陽-詩詞曲集錦》

有關重陽的詩詞俯拾即是,現小集如下。先瀏覽李白的三首重陽詩。選二。其一:《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詩人與朋友九日登龍山(在安徽太平縣)後,在朋友家飲酒。「黃花笑逐臣」表明詩作於被排擠或被流放之時。其二:《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唐時,初九為重陽,初十號稱「小重陽」。十日舉行宴賞,飲菊花酒兩遇宴飲,兩遭採摘,因此說「菊花太苦」。看唐代詩人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裏同悲鴻雁天。

玄武山,在四川中江縣縣城附近。玄武山與東觀山毗連,山勢不高曲徑通幽。山上有詩碑林、石牌坊、石龍、石刻等古人物畫。「他鄉共酌金花酒」,可見盧照鄰是仕宦遊玄武山後與朋友同飲菊花酒。

再看孟浩然的《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鈄。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詩人日暮之時去訪友,不料主人登高還未回家。心中不免有惆悵失落之感。再看王勃的《九日》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陶家」指陶淵明,平生愛菊嗜酒。是隱者又是飲者。再看唐代王之渙的《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這是詩人們登高後宴飲為朋友送別。

詩末兩句發感嘆:今朝同朋友把盞菊花酒,明朝就成了斷蓬飄飛。再看宋代詞人晏殊的《訴衷情》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

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元代張可久的曲子詞《折桂令-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盃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重陽佳節,倦客思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慨嘆人生易老,蝴蝶飛來見明日黃花也會發愁。以上小集部分有關」重陽」的詩詞曲子以供愛好者欣賞,僅此而已。


重陽文/周延龍

幾處霜痕黯日光,幽人客子畏重陽。

三更露向心頭白,一夜籬從夢裡黃。

未滿東風吹玉面,已然秋雨洗殘妝。

茱萸或解愁滋味,半為登高半為殤。

(平水.下平.七陽)


關於重陽的詩詞,有很多,我最喜歡的有幾首。排在第一的我認為是晏幾道的阮郎歸。

阮郎歸·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此詞是重陽佳節宴飲之作。表達晏幾道悽涼的人生感懷。其中飽含備嘗坎坷滄桑之意,全詞寫情波瀾起伏,步步深化,由空靈而入厚重,音節從和婉到悠揚,適應感情的變化,整首詞的意境是悲涼淒冷的。最著名的是「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這兩句,已經成為千古絕唱。詞人想尋求解脫、忘卻,而他自己又明知這並不能換來真正的歡樂,這是真正的悲哀。

第二首是著名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這首詞是她婉約詞中的巔峯之作,也是寫重陽節中最好的詞之一。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最出彩的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句。寫晚來風急,西風把簾子掀起了。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充分體現了少婦李清照的思夫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亦是老人節,也代表著家人相聚的一種情懷。在這一天如有空閑的時間,大多數人都會回去看看老人,幫忙做些家務。再有甚者,帶著自己年邁的父母爬爬山,賞賞菊。做些有意義的活動,以此來體驗重陽將至家人相聚的一種樂趣。

以前的重陽節覺得也沒有如今的熱鬧和被人看重。可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越來越多的節日都能被人們所重視,來緩解一些緊張的生活氛圍。

之所以想到這樣的一首詩,也是想抒發自己對親人的思念。看著重陽節大多數家庭的和樂與聚首。而我的家庭卻是殘缺不全,越是過節對親人越是想念。越想則內心越是孤寂。

所以說,重陽節唯有這首詩能代表著我的心情和對天堂親人的一種思念!


先是王維的《九月九曰憶山東兄弟》,懷念故人,父弟已亡,所以我也有這首:

重陽

一歲重陽值千金

菊花瘦後又霜臨

空巢孤影君莫忘

人間大愛反哺情

——只有青春作於丁酉年重陽節


謝邀!

重陽節將至,我首先想起的是毛澤東主席的《採桑子.重陽》。藉此重陽節到來之際,祝網友們重陽節快樂!週末愉悅!祝友友們家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是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裏霜。


關於重陽的詩詞,每每都想到毛主席的詞《採桑子 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不僅充滿革命浪漫主義,不「悲秋」。而且大氣磅礴,沒有「小我」。思想性藝術性都很高!也是我常書寫的內容之一。


我於「九月九」首先想到毛主席的《採桑子.重陽》,還有王維的《七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大家都知道,不再說了。我還有自己幾首,錄在下邊以供批評一一觀菊有作 陳振民 (一)五律.金菊吟 不為羣蕊伴,霜降自生輝。香冷蜂難犯,色寒蝶不摧。高潔承夏藕,孤傲啟冬梅。世上觀花者,識君當是誰? (二) 七絕.在張甕村尚印勝家賞菊二首 〈1〉農家奍花 小院奇香溢上天,只緣累累菊花妍。主人陪客觀賞罷,笑道清時有餘閑。 〈2〉觀花有感 赤紫紅白艷欲燃,庭園如錦賽花園。尚公宅裏勾留後,最慕農民亦雅嫻。 (作者為中國國學研究會和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山西詩詞學會理事,河東詩詞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