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彥君 記者 趙紫君 實習生 肖琪 魏明會

從一名普通的設備操作工、維修工逐漸成長為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安分公司設備技術工程師(副總經理),42歲的廖文用了22年。而翻開廖文這22年以來的人生篇章,寫了兩個大字:「匠心」。

一名普通工人,是廖文維修生涯的起點,設備技術工程師卻不是終點。「工」字橫豎頂天地,「人」字撇捺書春秋。從工人到工匠,這22年的橫撇豎捺光陰裏,藏著廖文的天地春秋。

認真雕琢一顆「匠心」

2000年,廖文從四川省機電工程學校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畢業後,入職四川科倫大藥廠(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從事包裝、洗瓶、燈檢等工作。

但廖文的志向不止於此,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接觸到機電設備維修,發揮自己所長。

2003年,廖文迎來了機會。公司內招機電維修工。廖文順利通過理論與實踐測試,成為一名機電維修工。兩年後,廖文被調到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安分公司(位於四川嶽池縣經開區)工作,成為廣安分公司的一名設備調試、維修工。

彼時,醫藥產業正處於轉型階段,傳統醫藥輸液玻璃瓶逐漸被塑膠輸液瓶所替代。廣安分公司上馬第一條生產線,要求2個月內調試完16臺生產型設備和近30臺輔助設備。

而維修人員也青黃不接。這時,廖文主動擔起車間維修組的建設工作,每天「泡」在車間裏長達16個小時,「有時候夢裡都在調試設備,如果有了靈感,便會第一時間驚醒。」

研究、調試設備,積極組織和配合完成生產線設備的安裝,不到2個月時間,所有設備調試完畢,投入試生產。

一路上,廖文一邊走一邊學。在他眼裡,想要幹好這行,就得在喧囂中固守內心的寧靜,雕琢出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匠心。

從失敗中萃取能量

廖文走向工匠的這條路,凝結著他無數心血。

時間來到2007年,廖文首次參與公司技改。

當時公司生產線上的洗瓶機設備,清洗瓶子的水耗大,原有的平面閥材質為陶瓷,摩擦係數高,韌性差,稍不平衡便會報廢並且還容易造成陶瓷平面閥損壞。「平面閥每個月要壞掉兩三個,而換一個平面閥需耗費幾千元。平面閥一旦報廢就意味著設備『停擺』。」廖文看在眼裡,急在心裏。

研究之下,廖文與同事們決定攻克「水改氣」(「水洗」改為「氣洗」)的技術難關,就能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而這也是四川科倫葯業公司第一次嘗試。

沒有前人的基礎,廖文與同事一道盲人摸象。通過不斷做實驗、嘗試,探索出等離子切割鑽孔法,在40毫米厚的鋼板上鑽孔,再在氣洗設備安裝傳動軸,改造平面閥……

經過半個月改造、調試,「水改氣」的技術難關被廖文與大家攻克。改造後的設備只需一個月檢修一次,並且水耗和設備損耗大大減少。

去年,廖文又有了新的嘗試。傳統工序中,吹瓶後瓶子瓶口朝上,到灌裝工序有3.8米。這段距離,存在異物飄落入瓶內的風險。「如果吹瓶後瓶子瓶口朝下,異物飄落入瓶內的風險就消除了。」

2018年,廖文嘗試「吹灌連線倒立傳輸」技改。技改失敗了5次。廖文都想放棄了。公司領導鼓勵他,「再做一次,萬一成功了。」

今年6月,第六次實驗取得成功。現在,吹瓶後瓶子瓶口朝下了,減少了產品受損風險。

每一次失敗後,廖文都會暗自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廖文從失敗中萃取出能量,越挫越勇。

多年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廖文工作的機修房換上了新標牌—廖文創新工作室。這是四川科倫葯業有限公司首個以人名命名的工作室,也是該公司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工作室。

因技改創新成效顯著,2017年,廖文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四川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廖文本人榮獲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

工作22年以來,廖文也曾出過差錯。

2007年,一次夜班。廖文實在是太困了,於是趁維修閑暇時間,到維修房打了個盹,沒過多久便被領導發現並罰款。

廖文當即痛定思痛,寫了一份檢討書,在檢討書裏陳述了自己關於安全生產方面的心得體會。這份心得體會,後來被廖文編進了《設備日常巡查、維護、常見故障處理手冊》。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維修崗位一直以來非常缺人,廖文著急上火。

於是,手冊被廖文運用到各個操作崗位,先後培養了維修人員30餘名,每年定期組織設備維修人員進行技能競賽、實操與理論比賽,目前已有10餘人成為公司主要設備維修技術骨幹。

「去年,我的徒弟龐小冬獲得了2021年廣安市勞動模範,今年又獲得了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提起自己培養出的人才,廖文滿是自豪。

龐小東是公司設備部內線組組長,也是廖文的大徒弟。對龐小東而言,廖文是最嚴厲的師傅,也是最親的朋友。「跟著師傅,我不到半個月就順利出師了。在生活中,他也待我親如家人。」

「行業永無止境。」廖文藏著一個心願,今後他還想帶著自己的維修團隊多見見世面,讓大家飛得更高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