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区别在于政治和经济体制。希特勒上台后,有几个政策集聚了大量实力。一是国家指令性生产,以国家名义发布生产计划,并由几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例如军火工业;二是争取大财团支持,将国家有限财力收拢,对某业行业进行重点投入,并吸引大量就业,例如军火工业;三是没收反对者比如犹太人的资产,直接投入国家工业,例如军火工业。其他还有,煽动民意的狂热宣传,给大量失业工人工作机会并收取民意支持,同时间接控制人的思想和行动。大力发展围绕军事科技,其实科技发展最新成果都是首先围绕军事服务的。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竭泽而渔的集聚全国财富,在某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跟进的经济政治模式。之所以选择军火工业,是因为可以武装暴力机器,然后进行对外扩张,抢夺一切可以抢夺的资源,比如黄金、矿产、人才、工业设备、科技成果等等,看德国侵略就可以知道。另外说一句,土地反而最不值钱的,因为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资源。

其实,前苏联也是实行的这种集中全国资源发展经济某一个方面,比如重工业,然后带动整体经济上升的一个政治经济模式。还有*国建国30年内也是如此。这种方式有个最大弊病,那就是没有活力,没有自生的循环创造的经济活力。因此,这种模式也是不可持久的。在初期,见效很快,但在没有新的资源投入之后,内部的矛盾就可以把这个经济体给炸开,回到比刚开始时,更加痛苦的境地。比如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十年。


经济危机过程中,生产资料并未被大量破坏,人口也未大量流失。

也就是说生产基础是在的。

但是经济危机中生产率是大幅下滑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为,经济危机中失去的不是生产基础,而是失去了社会经济秩序

缺少了适合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了生产率的大幅下滑。

而战争,可以快速建立新的、高效的社会经济秩序。

我想,这个和可能也是德国民众支持战争的原因所在。


从普鲁士时期到第二帝国时期的基本盘容克地主阶层还在,容克阶层为军队提供了大量优质专业的士官、参谋和将军,这是所有参战国都不具备的。提供了军队的骨架

第二帝国的工业基础还在,提供了军队的武器和后勤。

吞并了奥匈帝国的精华,奥地利和捷克,增加了1000万主体民族,以及将近1000万的可接受文化民族,组成了军队的血肉。拥有了捷克和奥地利后德国的工业能力是英法的两倍,英法已经无法控制纳粹了。


一个是魏玛共和国留下的底子还在 二是希特勒实行的扩军和政府掌管经济 (包括没收犹太资产冲国库和国家工程) 不过纳粹德国上限也就这样了 跟美苏没法比 苏联的发展明显比德国高的多 上限也是德国比不了的 德国直到二战爆发后勤还有马和其他牲畜 卡车产量严重不足 之所以打的顺风顺水 除了法国高层一再失误 就是法国良好的交通道路 作为一个德粉 越研究二战越觉得德国不那么神圣 德国要不是打了一个好的时间差 等苏联再完成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的粮食 钢铁 和石油产量能再反一倍 估计到时候有德国受的


经济危机不是厂子都拆没了,工人都饿死了,而是资本在负效益下停工停酬转移非固定资产,但是这个国家的生产工具还在,高水平劳动力还在。经济危机对于非工业为主、尤其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是致命打击,但对于工业实力强劲的国家而言,不过是一次低潮罢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国家全面统筹经济,用金融及行政手段强行让所有生产机构运转起来,就可以在国民心理还未崩溃之前,维系足够大的工农产出。


本来29年那次德国影响就不是很大,主要是23年金融危机后,德国成了惊弓之鸟,希特勒只要弹一下弓弦就行了。。。

只是可怜了犹太人,谁叫希特勒没种整容克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