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也參加過不少葬禮,印象最深的是外公去世,長輩們要連續幾天熬夜守靈,媽媽阿姨們間歇性的哭,憔悴的不得了,舅舅們不需要嚎哭一邊站著就行。最後有親友代表上去總結死者的一生,講的都是一生為集體奉獻之類,個人感覺很虛偽,假大空,有錢點的會在殯儀館大廳總結,說死者生平事迹,基本上都是這種套路話術,很沒意義。

總之整個過程就是勞心勞身傷財,媽媽都瘦了一圈,還有各種風俗禁忌(月經在身的不能怎麼樣,生肖相剋的不能怎麼樣。。。),我們這還有路祭,一路放炮一路磕頭,我媽當時還很緊張,生怕有環節出錯,比如磕完頭稻草是立馬扔了還是繼續拿著,細節特別講究,會犯大忌啥的。不繁瑣和形式主義嗎?這些環節真能體現對死者的感情?我是看不出這套流程哪裡有意義了


只要生前問心無愧,那麼處理親人的後事即使很簡單也沒事,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還是比較贊成你的想法的


可以啊。但是農村開明的地方還好說。不開明,很難。

說一下我自己,母親過世的時候,本來按照老風俗是三天下葬的,第一天火化,在家停靈三天,第三天下葬。因為白事的安排一般都是鄉里鄉親幫忙,考慮到第三天旁邊有戶結婚的,一是怕人家有想法,二是到時候沒有幫忙的,畢竟人家結婚指定的幫忙的都是很久以前定下的。

沒辦法,我們只好又安排人和我姥姥家的客人商量,其實就是我舅舅他們。他們都比較開明。都同意一天辦完。火化,下葬一天就弄完了。當時我孩子才六個月。也沒有強迫我愛人出來守靈,哭喪啥的。我們也算是農村吧,但是大家都很開明。一般只要主家願意,和死者娘家商量好。都沒啥異議。

最後算下來,省了大概三千多塊錢吧。

說這些,並不是說草草了事。對於親人的感情,很難用言語表述。母親病重的時候,盡心竭力,雖然打不到賣房拼盡家產救母的程度,也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選擇。最後的日子,母親很安詳,走的沒有痛苦。

現在孩子開始學話了,好多時候都是媽媽 奶奶。雖然不知道叫的是吃的奶奶,還是喊的奶奶。但一想到孩子能叫了,但是自己卻沒媽了,鼻子還是很酸。


姥姥癱瘓三年,今年入冬去世了,我也是才知道,親人去世後,要隔7天燒一次紙。從頭七燒到十七,然後就是一年紙、二年紙、三年紙。過程繁瑣,但我並不覺得煩心。因為這是緬懷親人的方式。


自己的親人去世,兒女們想怎麼辦都可以。但是但是,你如果覺得給親人辦個葬禮都沒意義,那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是有意義的呢?在死亡面前,掙太多錢,省太多錢又有什麼意義?

葬禮所有流程的真正意義其實是緩解你失去親人的痛苦,讓你心理有一個緩衝與過渡。你認真盡責地辦完一場葬禮,其實求的是自己長久的一個心安。

所以,如果自己不是實在太窮,我覺得葬禮還是有必有的。如果因為自己一時的草率,換來的是長久的自責與愧疚,那又何必呢。畢竟錢可以再賺,而親人說沒就沒了。

當然,經濟實在太過拮据,生活都挺困難的,不在此例。


結論是:當然可以,但你要想清楚這麼做的後果。

以下從如何主持親屬安葬的角度說:

1.當事人的態度。我認為,順從死者遺願是情理之中,假如當事人生前就和周圍人言明:一切從簡,那麼葬禮從簡自然順理成章。同理,假如當事人很在意,期待死後風光大葬,還是順著執行為好。

2.親屬的態度。葬禮本質上是為活人寄託哀思組織的,因此要考慮到葬禮前後親屬的態度。看題主的環境,親戚是很在意傳統習俗的,如果親戚朋友都在意傳統而你執意從簡,那麼要考慮到事前和反對的親戚鬧矛盾的情況,要考慮到事後在親戚口中被掛上「不孝」的名頭。為了省錢省事反而鬧心費神,大可不必。

3.個人的態度。作為有決定權的你,能否做到問心無愧。

最後,面對傳統觀念盛行的環境,最好的做法不是要求他人改變觀念,而是從自身出發,選擇自己的葬禮形式。

我覺得遺體捐贈、海葬、樹葬等方式都是極好的。


儀式感,或者說形式主義,都可以

有意義嗎?有的,讓人們緬懷老人家,抒發一下悲傷的情緒,順便所有來客因為喪事聚會一下,增加大家的家族感

反過來說,如果婚喪嫁娶都不請客辦儀式,逢年過節都不走動,那就真沒親戚沒朋友了,關係淡了,群體認同感也就弱了,關鍵就看你是不是重視家族感了


現在不都是這樣嗎?


當然可以。完全提倡。守靈累日踏人了。


現在國家提倡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哦。

而且疫情期間還是一切從簡吧,沒什麼不可以的。

最理想的狀態是

直接告訴親友,然後打殯儀館的電話,出局死亡證明,可以中途做一個告別儀式,看最後一眼,經濟情況好也可以在殯儀館做一個追悼會,如果當地殯儀館有這個條件,領取骨灰和火化證明後到墓園做一個簡單的落葬儀式。

就可以了

我一直認為,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找一個環境好的墓園,好好的立個碑,就可以了。


對於喪事我希望還是要大辦一場比較好,在人去世後嗎,哭嚎是一感情的宣洩,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如果你不讓他發泄出去的話,憋在心裡會憋出病來的。其實習俗也是一種習慣,中國人講究的是重喪不重生的。

編輯於 02-2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介一居士介一居士止於至善

有些傳統文化是深入骨髓的,如果做兒女的有一顆強大的心和強壯的身體,並能坦然面對以下場景,完全可以這樣操作:

1、為何有最少要停靈三天的說法?這是因為人有假死的可能!不要跟我說現代醫學發達,看一下腦電圖、心電圖就可以確定是否死亡的事,我親眼見過觸電假死五天還活過來的人,也聽聞過火葬場的慘劇!

2、直接火化,總有不能見最後一面的至親好友吧,兒女如何面對他們特別是長輩們的責罵與質疑?我也曾親眼見過如題主如此操作的,因其母久病在床,去世後直接火化,由於幾個舅舅都沒見到最後一面的遺容,以致懷疑是兒女們謀殺了其母,在葬禮上對外甥們大打出手,且不準還手,其慘狀可自行腦補;

3、能坦然面對面對同事和眾鄰的指指點點和白眼;

其實,讓親人體面而又有尊嚴的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也是孝文化的一種表現。無論是簡單到哪種程度,停靈二十四小時以上,是絕不可少的,最起碼心安一點,也對眾親友有個交待!


有些傳統文化是深入骨髓的,如果做兒女的有一顆強大的心和強壯的身體,並能坦然面對以下場景,完全可以這樣操作:

1、為何有最少要停靈三天的說法?這是因為人有假死的可能!不要跟我說現代醫學發達,看一下腦電圖、心電圖就可以確定是否死亡的事,我親眼見過觸電假死五天還活過來的人,也聽聞過火葬場的慘劇!

2、直接火化,總有不能見最後一面的至親好友吧,兒女如何面對他們特別是長輩們的責罵與質疑?我也曾親眼見過如題主如此操作的,因其母久病在床,去世後直接火化,由於幾個舅舅都沒見到最後一面的遺容,以致懷疑是兒女們謀殺了其母,在葬禮上對外甥們大打出手,且不準還手,其慘狀可自行腦補;

3、能坦然面對面對同事和眾鄰的指指點點和白眼;

其實,讓親人體面而又有尊嚴的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也是孝文化的一種表現。無論是簡單到哪種程度,停靈二十四小時以上,是絕不可少的,最起碼心安一點,也對眾親友有個交待!


我們這現在有種簡化模式,只通知與逝者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姻親這些都不通知。逝者穿好壽衣後大家見最後一面,鞠個躬。然後火化。追悼會這些都免了。挺好的。


我來說一下我們老家喪事吧。我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在我們哪裡老人到了一定年紀下面的兒子女兒是要坐在一起商量如何給老人安排後事的。 於是我的大爺,我爸,三叔坐到了一起。我還有一個姑姑,因為我們哪裡女兒是可以不參與後事安排的,所以我姑姑沒來。他們三個開始商量,我大爺,三叔的意見就是人去世以後就簡單辦理,在我們哪裡簡單辦理的意思就是人快死之前穿上壽衣,死後立馬裝進棺材,來幾個院里人挖坑,然後燒點紙,埋掉。時間不會超過一天,相當簡單。我爸極力反對,說那樣做他接受不了。他的意見還是按照村裡傳統那樣給老人一個差不多的葬禮。於是三兄弟意見不同,沒有商量成功。


我家老人就是這樣的。 哀樂就拿了一個mp3。大家在火葬廠開了個追悼會


沿海大城市不少這樣的,火了後扔海里或種樹下。


好傢夥,這種問題能問出口?

可以不鋪張浪費,但是儀式感不可少,老話有說過:「逝者為大」


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同一個地方問不同的人,也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葬禮是否按世俗的規矩來,主要看你是否在意世俗強加給你的東西。如果你很在意麵子,在意旁人的說辭,那沒辦法,只能按世俗的程序來。如果你不在意,那就無所謂了。

孔子就是干這個的,哪家有親人去世,他都要去幫忙。所謂的程序,是親人們對逝去的人的懷念,真誠的懷念。但對現在人來說,這些程序不再是懷念了,變成一種負擔了。

活著好好對待孝敬就OK了。


可以,殯儀館本身就有附帶的流程,也算是尊重國人習慣,完全足夠

加上現在也疫情原因,白事推崇從簡原則,不辦世俗葬禮(不知道理解到位不,就是指農村敲鑼打鼓那種)也是合理的

再一起吃頓飯,足夠了。

逝者安息,生者平安。


好多地方不允許的嘛。

成都,重慶好多區縣不允許擺了。


我感覺如果經濟能力可以的話,還是尊重自己父母的意願。如果自己的父母對身後事不怎麼看重,可以從簡。如果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死後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那最好該辦的儀式還是辦。


喪葬從簡,國家一直提倡噠。不要拿舊制服那一套來套自己。


不狠點折騰,怕你根本不傷心啊,我也覺得葬禮好麻煩,聽說現在疫情一切從簡,直接拉走一燒一埋挺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