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聞老師說她那裡死人竟播放《好運來》,讓我感覺不可思議…故有此問。


現在一些喪事估計得改名叫「喜喪」了。

戲台一搭,小曲兒先唱。

酒足飯飽,嘻嘻哈哈。

不管生前怎樣,死後一定得熱鬧!

老家的喪事里有一個環節是親朋好友們痛哭著向去世的人告別。

奶奶去世時,有一個近門三奶奶,手帕捂著大半張臉,混在一堆哭的「撕心裂肺」人群里,突出的大齙牙一片雪白!

我還想著她咋那麼傷心?再仔細一瞅,我的三奶奶!原來她的傷心欲絕竟是笑得合不攏嘴!

唉,我的奶奶呀,這就是你平時的好姐妹!


已經送走將近二十位親友的人來答一波。坐標閩中一個山區縣的偏遠小山村。這裡的喪事主要分為:信教的和傳統的,主要說一下傳統的。性別分男女,喪事亦如是。男的死了姑姑到,女的死了娘家到,在流程上也有區別,比如男喪有孝子鬧靈堂,女喪有目蓮挑經等,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日夜、三日夜、五日夜甚至七日夜等法事規格,當然,時間越長,價格也就越高。好了,流程差不多就是這樣,現在說說我的看法。由於閩中地區的居民的祖先很多都是唐宋時期從中原遷居而來,祖先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藝的同時,也帶來了中原的道術,,中原的道術與當時的福建地區的巫術相結合,形成了福建今天的道教主要流派——閭山派,扯遠了,說回正題。由於道教的中心思想是勸人向善,結合後的閭山派也是如此。在法事的過程中,道士所念經文都是對死者的歌功頌德和勸人向善,個人以為:雖然是迷信,但是他的中心思想是好的,比如勸人要孝敬父母,勸人向善等


都是拉火葬場燒,燒完了當天中午之前埋,能有啥看法?除了家裡親人也沒什麼機會參加葬禮,父母也不會帶我,我的朋友基本上父母都健在,他們爺爺奶奶的葬禮也不需要他們張羅,我有啥看法?基本上都是一切從簡的。


喪葬是很嚴肅,且特別講究的一件事。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和掌握,很大部分都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很有可能會面臨你拿主意的那一刻,自己家有長輩人百年歸天的時候,那一刻不至於手足無措。到了一定的年紀,每個人都會成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如果是兩個獨生子女戀愛組成的家庭,更應該提早了解當地的喪葬習俗,辦好家人後事。

對於裡面的細節,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人信教,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超度流程。因地域的不同,當地的習俗也有很大的差別。外行人都是當一個熱鬧在看,真的內行好好講究。

就我們當地來說,因做道場的天數的不一樣,在這期間所要念的經文也是不一樣,更不要說關於土葬,涉及到的墳地的選擇和下葬的擇日和時辰的選擇。

就我本人而言,是不贊成火化後在土葬。這樣如果遇到墳地因為什麼不可抗拒的事要遷移的時候,會很麻煩。不是特別專業的人,年久以後,什麼都不剩了,你都無從下手,以至於不了了之。不火化,幾代人以後還能有些東西留下。

更深的聊得話,這裡面就得分墳地好壞而決定殘留多少。你若不懂,你只會覺得是封建迷信,你若懂得,會敬畏造化的神奇。

國家推行火葬,這裡面的東西很多,本人才疏學淺就不去深究,和一些特區從業者討論過,覺得動機很不純。

先寫這麼多,以後再完善。


都流行火葬了,好多人還是會風風光光大辦一場,俗稱白喜事


從簡為佳,喪事宜笑不宜哭,其實人死才能真正的解脫,人生在世,活著便是受苦,眾生皆苦。


剛完整經歷一個喪事,總的來說,還是特別反感。

嗩吶響,入雲霄,

白鶴凄凄聲渺渺。

看這帳里悲痛欲絕哀意繞冰棺,

瞧那帳外眉歡眼笑趣語掩風寒。

人們說著嘆惋,

芳華不盡正當年,

人們說著嘆惋,

麻將牌九推桌前,

人們說著嘆惋,

言笑晏晏只轉眼。

她跌跌撞撞過靈門,

青絲髮,別耳尖,

十指顫也濕了衣衫,

自顧自一廂情願,

說棺冷也比人心暖。

披麻戴孝十八九,

哀慟痛哭情真意切,

天地都似降牌匾!

賓者左扶右也拽,

縱使旁觀淚滿眼。

知賓輕輕和一句,

大家注意細節,

呵,

此時才知是表演。

她跌跌撞撞入靈門,

枯油燈,白花圈,

童子白馬都訴說著,

靈龕內外各一天,

再不屬於這人世間!

人們說著嘆惋,

芳華不盡正當年,

人們說著嘆惋,

麻將牌九推桌前,

人們說著嘆惋,

言笑晏晏只轉眼。

人們說著嘆惋,

誰又需要誰可憐。


我們這邊最近幾年文明多了,也不放炮了,也不搞吹吹打打了,也沒有哭喪的表演了,有的靈堂也取消了,擺靈堂的也很安靜,我爺爺奶奶走的時候就什麼也沒有搞,老人家自己也認同,就是幾個老鄰居來看看,錢也沒收,這種簡便的方式現在越來越多人接受了


在我老家,以前喪葬是比較看重的,足足要辦七七四十九天,現在,大家的思想沒有以前封建了,慢慢地就簡單很多處理了!

我對於這個問題,主要有兩點看法:

第一:傳統喪葬,是一種傳承,是對往生者的一種尊敬。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其實喪葬的一些東西,也是當地的一種文化,該有的傳承還是要傳承,家屬當然也想往生者有一個體面,風光的喪葬,也是對往生者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往生者的一種哀思,體現了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從這點思考,當然是沒有錯。

第二:不能太過於封建迷信,要隨時代進步。

從第一點來說,雖然是沒錯的,但是,有些東西是比較封建迷信,時代在進步,我們要講求科學,少一點迷信,從節約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太鋪張浪費,對往生者的尊敬,其實我們可以在他生前多點關心,那豈不是更好,我們這時候,應該去除一些糟粕的習俗,簡單進行一些儀式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可能跟你們看法不一樣,謝謝!


個人觀點:仍然願意堅持舊風俗、很有儀式感、不想改變。


兒時家鄉窮苦閉塞,紅白喜事成了當時我們看熱鬧的一個期盼。如今再看家鄉的喪事,只覺得死去的人離自己越來越近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