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批网路流行小说改编并真人化,而其最后的结果惨不忍睹,但为何还是有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是已经写不出好的剧本了吗?还是只追逐经济利益?亦或是其他?其最后的结果剧组们看不清吗?您的态度观点看法又是什么?

第一次知乎提问,如有言语不当,轻喷!(狗头保命)


我不知道你「惨不忍睹」的结论是怎么出来的:《鬼吹灯》改编的《寻龙诀》惨不忍睹吗?最近正火的《魔道祖师》改编的《陈情令》惨不忍睹吗?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等网文改编的清宫剧惨不忍睹?《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等网文动漫惨不忍睹?

网路小说影视化不是件很正常的事吗?

过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二月河的历史小说……还有现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也是被影视化了吗?哪里惨不忍睹了?

隔壁日本每年那么多轻小说、漫画改编成动画,大洋彼岸的好莱坞把小说、动漫影视化拍出了多少经典——《肖申克的救赎》、《教父》、《哈利波特》、《指环王》、《变形金刚》……漫威宇宙和DC宇宙哪个惨不忍睹了?

说到原创,内地电影近些年原创佳作也不少啊?《我不是药神》、《战狼2》、《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

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以腾讯影业、阿里影业为首的互联网资本入侵影视行业,遭到行业抵制,转而另辟蹊径,搞出一个「流量+IP」的路子来搞影视。

具体来讲,就是影视行业的好演员、好编剧、好导演啥的早就被被影视行业的传统势力们瓜分光了,所以互联网资本要通过流量炒作造明星、购买IP搞改编——甚至找外行名人来指导电影(《小时代》)。

在互联网资本的瞎搞下,近些年影视行业产出了一大堆翔——偏偏很多翔还就大卖了,骗到了粉丝和路人的钱,所以有人前赴后继的搞「流量+IP」电影。

但最近《上海堡垒》的爆扑已经为这一模式判死刑了,所以总是产翔的「流量+IP」电影应该会慢慢凉掉,但IP影视化会继续下去。


这不是坏事啊。泛娱乐时代,文学改编影视剧必然成为常态。这是个多赢的局面,只是目前还没找到或者说还没形成一个有效的方法而已。

追求经济利益当然是最根本的动力,网路小说本身的盈利空间已经见顶了(对资本来说),想要扩大盈利必然要走影视改编这条路。对读者来说,自己喜欢的作品能够以影视来呈现其实是无比开心的一件事,当然前提是要改编好。没有人会反对影视改编,大家反对的只是很烂的影视改编。

网文故事确实也是很好的剧本素材库,毕竟体量的差异在那里摆著。而且现在很多网文作者就是冲著剧本改编在写文。在我看来这是对于影视剧本创作非常有益的补充,没什么不好的。

「结果惨不忍睹」倒真不至于,《甄嬛传》不好看么?《琅琊榜》不好看么?当然烂片比好片多确实是事实,但网路小说里不也是烂文比神文多么?这就是个试错的过程,慢慢等吧,大浪淘沙最后总有很多精华留下,只是可惜了那些被烂改编毁了的IP。

很多烂改编一看就知道是只拿了个IP过来骗流量的,故事改得面部全非,完全就是老套路换个皮。这种就叫舍本逐末,网路小说的精华在于其故事,IP流量只是附带的奖励而已。不过相信近期的很多事实证明,观众的品味是会提高的,烂改编会越来越没有出路。


谢邀。

好事啊。

这其实是双赢的事,小说得到了更多的名气,影视得到了原著粉的追从。作者拿到了更多的钱,影视公司省下一笔宣传费,原著粉也能欣赏影视化的心爱小说。

呃,如果它好好拍的话。

如果影视公司拍得不好……

详情请见今年暑期档江南江老狗多路翻车。


事实证明观众还是很好哄的,只要制作团队不敷衍,观众也不会敷衍。


1:男频改编难度大于女频。

2:作品质量决定了口碑,口碑的好坏决定了影视化的成绩。

3:部分升级流,情绪流小说必须要进行大范围的改编,相当于重新写个剧本。

4:小鲜肉已经成为票房毒药。

5:编剧决定了作品质量。

6:盲目迷信流量数据,相信所谓的商业营销,不如想办法弄个好编剧。

7:写手和编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

8:男频剧本的质量要和美国工业大片看齐,而不是国内的作品。

9:捞一笔就跑的资本会赔的连本钱都不剩。

10:观众越来越理性,一部好作品会决定国内观众对某个题材的质量要求。

11: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12:国家的宣传机构会对作品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3:不要再把自己拍不出好作品的锅甩到审核上了。

14:影视化请找专业演员,演员的表演效果会对口碑起决定性的影响。

15:粉丝不等于无脑支持。

16:国产的好作品会获得加分。

17:剧情冲突紧凑和剧本完整度是一个合格剧本的标志。

18:毕业之后我只看了两部电影,一个叫流浪地球,一个叫哪吒。

19:流浪地球是被知乎一群人吹过去的,哪吒是被b站自来水刷屏刷过去的,这意味著什么,自己研究吧。

20:研究不明白,就好好看看这两部作品的宣发有什么共同点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