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VideoCardZ曝光了Raptor Lake 详细信息


大半年过去了,VCZ居然才知道RPL的存在?

Raptor Lake就是ADL Refresh,但是桌面版换了晶元组所以改名字(6代和7代的区别),移动端还是叫ADL-P-Refresh

至于为什么会插进Refresh,因为2022一整年桌面端没有新品,2022下半年到2023上半年移动端也没有新品,不插进一个Refresh,让ADL一直卖到2023下半年?

Raptor Lake和Meteor Lake都是13代酷睿,同代双制程在之前就出现过,这并不奇怪。


Raptor Lake和Zen4桌面版Raphael缩写都是RPL,这俩还都是同期,到时该怎么区分?


有趣,Raptor Lake现在越传越真了。其实关于Raptor Lake,很早前就有点苗头,是Alder Lake的Refresh版。 但是关于Raptor Lake到底有没有一直是个问号,这次VCZ的消息也比较突然,可信度打个问号(Rocket Lake写在了2020年)

就先当成真的吧,根据VCZ放出的Raptor Lake资料显示,Alder Lake的大小核到了这里会有改进,然后移动端加入DLVR供电,LPDDR5X。 桌面端会加强Cache,提升游戏表现。

这里就有趣了,什么叫做修改大小核来提升CPU表现呢? 众所周知,Alder Lake屏蔽了AVX512,并为小核心Gracemont可能有超线程支持,那么任意解决这一个问题就能改善性能。 我比较认为解决AVX比较现实,Alder Lake因为是X86大规模上市的第一个大小核,调度不能太复杂,虽然有AVX512,但也只能屏蔽。 Raptor Lake有了一年的时间,大小核适配好以后就可以开放了。而CPU架构的升级不太现实,这到Meteor Lake可能都没大变动的,Intel不太可能准备两个10ESF架构。Gracemont的超线程的话,对于桌面意义不是很大,主要拿来跑分,不知道会不会有。

移动端加入LPDDR5X绝对好评,Intel的Xe非常吃带宽,LPDDR5X正好合适。Alder Lake用LPDDR5 5500应对1.5-1.6G的Xe 96EU还是吃力的,内存浮点比例对比Tiger Lake没有明显改善。DLVR的话,应该能优化下供电,提升一些频率空间吧。

桌面端的Cache提升很有趣,特别是在现在Rocket Lake核Tiger Lake饱受这方面吐槽的前提下。 不知道是加大Cache,还是单纯的小修改。加大Cache是不是意味著给Meteor Lake做胶水做准备?

反正总而言之,如果这是真的,对于一次Refresh 而言,这相当够意思了,应对Zen4也不差了, 但具体真不真看情况了。

AMD 锐龙5 5600X 处理器(r5)7nm 6核12线程 3.7GHz 65W京东¥ 2399.00去购买?

【现货定制16+256】Apple MacBook Pro 13.3 八核M1京东¥ 11299.00去购买?

英特尔(Intel)i5-10600KF 6核12线程 盒装CPU处理器京东¥ 1349.00去购买?


感觉大概率是12代的优化版本,第一次上大小核大概率会有一些问题,13代能把这些问题改掉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换小核心。

从已经发布的大小核试验品来看,面积比例是按照大概1:4来的,但问题在于X86是否适合这种这种比例?

盗张图

从已经发布的试验品来看,两者在汇流排上的地位也是一致的,4个小核心只占据ring bus上的一个节点。

所以十二代实质上在ring bus角度与10代区别不大,是1+1 2+2 ……8+2,最大到10,只不过有1-2个节点被小核心簇占据了。

从这个角度讲英特尔的大小核有糊弄消费者之嫌。

这样的比例也就意味著小核心充当的更多仍然是低性能需求时的功耗问题,而不是多核性能提升问题。

这应该是考虑延迟的问题,随著节点增加,环形汇流排的延迟会逐渐增加,所以让小核心与大核心同样拥有独立节点是不现实的,因为对于8+8的顶配著意味著16个节点,单环延迟不可接受。

但这汇流排管理上小核心必然面临簇内互联问题,4个小核心之间,小核心与大核心之间的互联很麻烦,共享的L2也会拖后腿。

小核心即使设计得不错,依然属于从属地位,发挥不了全部作用。

而且还有早就讨论过的指令集问题,大核心支持一些小核心不支持的指令集,大核心支持SMT而小核心不支持。

与其这样,不如采取差距更小一些的大小核,类似于骁龙855上用的高低频大核心,现在同源的X1 A78架构。

红巨星:如何评价 Intel 公布的 Rocket Lake S-Series 桌面处理器??

www.zhihu.com图标

我在11代公布的时候就有类似的想法。

实践中我觉得X86可能更适合X1 A78模式,同源的架构分别向性能提升和高效率(包括能效比以及面积效率)优化,855仅仅使用不同的工艺库就能带来面积、能效比以及频率的显著差异。

再盗张图

实际上英特尔从2代SNB到10代都是类似架构,从实用角度讲英特尔完全可以从中挑选一个作为与最新大核心搭配的蓝本,特别是打磨四年的skylake。

脑洞一下,以skylake为蓝本,使用高密度库,降低前端乱序执行性能,简化前端流水线同时略微加强超线程性能,阉割一些缓存,控制在大核心一半面积应该是差不多的,毕竟11代已经比前代大不少了。

脑洞

大小比例1:2的核心挂在同样的ringbus上问题就不大了,大部分不会出现由于小核心太多占据太多节点问题。

以前面提到的大核心相同面积计算,低端型号无非是增加几个节点问题,但高端型号这样的结构最多需要12个节点,一个环似乎不太够用了,历史上英特尔伺服器CPU还有一个半环的设计,可以支持12个。

再多就要两个环互联了,英特尔没在消费级上用过,但AMD的12核,16核的五代锐龙其实是类似的。

ringbus早就炉火纯青了,面对AMD的步步紧逼,应该要实在一些。


对自己极端不自信的情况下,才会在11代还没出就开始宣传13代的牛逼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