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現就讀於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對土木工程有無限興趣的本科生。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了解大家心目中最偉大的土木/結構工程師是誰,並以ta為榜樣,為學習生活增添一份動力。各位答主同時被期望在表明自己所選人物後簡單地介紹這位人物的主要事迹等細節。歡迎各位答主踴躍回答!


毫無疑問就是我!我在知乎上寫了大量文字,揭露設計院黑幕,揭露結構設計的種種苦逼,告訴年輕人結構設計成長難、成長慢、前期賺不到錢、青春飯、臨時工、夕陽行業等等,我寫的文字等在QQ群、微信公眾號廣為流傳,覺醒覺悟了很多初入設計院的年輕人!

設計院常見問題問答錄,寫給設計院新人,尤其是想去做結構設計的土木工程畢業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245053?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雖然我猜測題主偏向於問結構方向的大師,但是還是想提一下土木工程岩土領域的大師——太沙基(Karl von Terzaghi)(美籍奧地利人)。

太沙基提出了土力學中最重要的概念——有效應力原理,研究了土體固結最基本的模型——一維滲流固結模型,也可以稱為「太沙基固結理論」。這是土力學中為數不多的較為嚴密和精確的理論。另外,太沙基對極限土壓力的研究與承載力公式也非常重要。

太沙基著作的《土力學》(應該說是《土力學和地基基礎》1925)標誌著土力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連續介質力學中獨立出來),而太沙基也作為近代/經典土力學的奠基人名垂青史,被稱為「土力學之父」。

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oretical Soil Mechanics這兩本著作相當經典。

對於正常點的學科,人們對其框架的認識是循序漸進逐漸加深的,但是土力學/岩土偏偏不,作為經典土力學的奠基人,太沙基基本完成了對土力學的體系框架的構建,這相當偉大了。

關於太沙基教授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

太沙基教授名言:

Geotechnology is an art rather than a science.

ps:雖然說太沙基是土力學之父,但不代表之前的岩土開拓者貢獻低呀。Coulomb庫倫,Rankine朗肯,Mohr莫爾,Darcy達西,Boussinesq布西內斯卡等等,都是大佬!其中不少人在土力學領域只是跨界。(瞧瞧人家跨界做出來的成果,都是我們需要仰望的~)


(以下簡介來自百度百科)

一、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來自百度百科:

詹天佑(中國鐵路工程專家)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二、宇文愷

宇文愷(555年—612年),字安樂,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隋朝城市規劃和建築工程的專家,北周大司徒宇文貴之子。

出身武將世家,生於長安城。自幼博覽群書,熟悉歷代典章制度,精練多種工藝技能。勤奮好學,擅長工藝,精善建築。初為千牛,遷萊州刺史、儀同三司,拜檢校將作大匠。規劃設計隋朝多個著名工程,例如都城大興城、新都洛陽城、仁壽宮、隋文帝皇陵、觀風殿和廣通渠,這些他都參與了設計。官至工部尚書,封安平郡公,進位金紫光祿大夫。

大業八年(612年)十月,卒於位,時年五十八,謚號康。撰有《東都圖記》二十卷、《明堂圖議》二卷、《釋疑》一卷,見行於世。

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隋文帝「修宗廟」,宇文愷被起用,任營宗廟副監、太子左庶子,負責宗廟的興修事務。宗廟建成後,被加封為甑山縣公,邑千戶,隨後投入了隋代都城大興城(今西安城)的營建工程。 隋朝建立之時,仍承襲北周以長安城為京都。長安城始建於漢代,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城市已顯得過於狹小,宮宇亦多朽蠹,加上供水、排水嚴重不暢,污水往往聚而不泄,生活用水受到嚴重污染,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需要。因此,隋文帝嫌其「制度狹小,又宮內多妖異」,通直散騎常侍庾季才也奏云:「漢營此城,經今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於是決定另建新都。

大興城(長安城)

來自百度百科:

宇文愷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三、魯班

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春秋時期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來自:

魯班(中國建築鼻祖木匠鼻祖)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四、李冰

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詳),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後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歷史治水名人。

他在修完都江堰後,在四川什邡洛水鎮修建水利工程,後病逝於此,葬於洛水鎮旁邊的章山之上。被後人尊為川主。在洛水旁邊的高景關和洛水之間的地段關口兩側後人修建有大王廟、二王廟紀念李冰父子。

來自百度百科: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五、大禹

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 。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13年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來自百度百科:

禹(夏朝開國君主)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到了現代,我覺得土木工程學科的院士都值得學習!


具體到個人,推薦林同棪,越了解越敬佩!

林同棪(T.Y.LIN 1912~2003),美籍華人,世界著名結構大師、預應力混凝土之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首屆終身成就(OPAL)獎得主。海外建議開發浦東的第一人,曾任浦東開發外國專家組組長。1986年,獲得美國總統里根頒發的美國最高科學獎——「國家科學獎」,獎狀上的讚詞寫著:「他是工程師,教師和作家。他的科學分析、技術創新和富於想像力的設計、不僅跨過了科學與藝術的壕溝,還打破了技術與社會的隔閡。」

建議看下林先生的著作,國內網站能夠買到。


美劇越獄的男主角Scofiel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