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呼吸机来说,同样也是这种现象。

依赖进口,有几个因素。

1.进口的呼吸机,通气模式丰富,指标齐全。

目前,国产的呼吸机在模式和指标上,有些已经接近进口机器,甚至不相上下。但有些新的复杂模式可能还没有。

2.进口呼吸机,功能稳定,品质可靠

国产呼吸机在功能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上,还有一定差距。

普通人买个手机都不想出异常,更何况医院采购呼吸机。出异常影响使用体验是小事,造成患者安全是大事。

3.进口呼吸机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好。

呼吸机是治病救人的,大量的临床使用数据可以反过来推动产品设计改进,尤其是在软体演算法上的优化。

国产呼吸机要想获得必要的临床数据是比较难的,虽然注册过程有临床试验要求,但真正的在人身上实验是非常难的。多数是先在动物身上试验,然后与已上市的机型做波形对比,间接验证机器的临床功能。

即便是拿到了注册证,被市场真正接受也需时日,通过临床反馈进行设计迭代就更久了。

提升国产化,有几个方面。

1.加强调研临床需求,研发适合自己的呼吸机。

国产呼吸机基本是模仿国外机型,尽量功能全,参数全。什么都做,又不能吃透,没有自己亮点,而且细节做不好。

2.加强研发质量管理

好产品是设计出来的,有些公司的产品研发急于求成,总以为注册过啦就行了,测试验证不充分,为产品品质埋下祸根。

3.加强人才建设

工程师并不只是干活的,还承载著技术传承和革新的作用。很多公司的工程师流动很大,不但公司内部技术迭代缓慢,而且造成行业人才流失。


这个属于高端制造业啊!

核心的硬体(材料)和软体(演算法)都是国外掌握啊。

而且,我们国家目前的氛围并不是很好。

赚快钱还是非常流行啊!


国产医疗器械厂家发展的比较晚,一个从零开始的厂家怎么能跟的上有著几百年经验的厂家呢。一个婴儿很难追的上一个巨人。别人跨越一小步你要跑几百步。

现在我们国内厂家的制造基本上都是仿著别人的技术在做。像心肺复苏机、除颤仪、监护仪等产品很多国内厂家都在仿著别人,跟著别人脚步在走。

不是说国内厂家为了赚钱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不行。是我们的技术还不能够达到那水平,同样的一个外壳,使用的材料不一样,加工工艺不一样做出来的东西质量肯定不一样。国外的已经在研究机器内部的晶元问题了,我们还在研究怎么把外壳材质工艺给做好。

不断的创新、改进、研发需要大量的人员、物力,财力。国内的一些小型企业也不太具备这样的实力。

现在国内很多厂里也在不断的努力开荒、在泥泞里艰难爬行。近几年来我们也慢慢的看到了在医疗器械领悟开始萌芽的企业比如:迈瑞医疗。迈瑞医疗现在的技术领悟产品也在全世界运用中。

要想国内医疗器械产品能快速的发展也要靠国内的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想要有新的突破还是需要资金的支持。


第一是技术问题,不得不说欧美在医疗器械这方面做的很厉害,国内用的绝大部分医疗器械都源自欧美,都仿制欧美,因为现代医疗技术源头在那边,他们又经过上百年的积累与发展,技术超前,理念超前。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医疗器械也在赶超。

说句医疗器械内真实的情况,很多医用塑料都依赖进口,为什么,因为国内做的塑料抑菌性能达不到,容易发霉,,不过这种塑料一般用在比较特殊的地方。

第二是意识导向,不得不说国人崇洋的心态还是有的,总觉得国外的产品就是好的,造就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这里不仅患者是消费者,还有医生。

提高医疗医械国产化不是一句话的事儿,要做很多很多配套工作,这里说一点浅见。

一,政策支持,提高国产医疗器械采购量,政策上放宽医疗器械公司的限制,降低医疗器械上市时间,但不放松监管,经济上扶持这些公司

二,加大对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支持,进行相关培训,加大与国际医疗器械公司的沟通交流力度

三,鼓励医生与医疗器械公司合作,鼓励创新

四,加强专利保护,打击非法行为,维护创新型公司的合法权益


这个跟基础科学有关,查一查伦琴发现X摄像的历史,还进行实验,向实际应用,这是漫长的阶段。对比国内就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止医疗器械,晶元,航空,军事,甚至互联网都是大部分国外研究的早。

苹果砸头上到现代人,也很少人去思考。

先人一步很重要,在路人肩膀上能站好同样重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