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郭靖的武功和江湖人脉,作者给他安排一个陈近南似的剧情,联合丐帮、全真教、神雕侠、古墓派、五绝后人等众多江湖势力,发展并壮大一个类似康熙年间「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发挥自身余热,为什么没有这样写呢


以身殉国大概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了。

靖康耻,犹未雪。内有奸臣庸主,外有劲马强敌,岳飞韩世忠兵强马壮用兵如神,尚且有心无力,有力无门,郭靖拿著一本岳飞留下的武穆遗书,招纳一帮江湖人士,真的能挡住蒙古大军铁蹄吗?

陈近南是发展了民间组织,最后呢?

即使郭靖逃走,后面大概也只能眼睁睁看著城破人亡山河碎。大势已去,无法抵挡历史洪流,能做的,就只有人在城在,城破人亡,唯此而已。

……兵临城下,外面厮杀之声滔天,两人相视而坐,忽然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了张家口的初遇,想起了赵王府的历险,想起了归云庄,想起了桃花岛,想起了密室疗伤,想起了大理求救…… 虽然也生过一些嫌隙,但上天眷顾,还是做了这么多年恩爱夫妻。

……爹,娘,孩儿守城数年,杀敌无数,今无力回天,城中百姓已疏散,儿今率领部众,誓战至最后一刻……

……靖哥哥,这一生除了我爹爹,只有你待我最好,我心中并无家仇国恨,我也不懂为国为民,我只是不能与你分离。大军压境,你说要走,我便陪你走;你说要战至最后一刻,我便陪你战至最后一刻……

诗曰: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诗又曰: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为伊去


郭靖为什么不逃走?读读历史不就明白了吗?

金庸小说的襄阳原型是历史上的钓鱼城,只是地点改了一下。后者是真的坚守数十年,打死了蒙哥。最后,宋亡了,忽必烈承诺不杀降,钓鱼城终于同意投降,但守城的军官却自杀殉国了。

是因为不想死在忽必烈手里吗?当然不,忽必烈肯定不会杀他们。但和一城百姓同生共死几十年,从年轻熬到老,他们的生命已经和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融为一体,坚守已经成了人生的全部意义。现在,城破了,精神意义上的人生已经结束,肉体也就不必存在了。

这还是敌人承诺不屠城的情况下,真要按照金庸小说的设定,襄阳抵抗到底,恐怕是免不了被屠的,比钓鱼城更没有退路。

相信我,换作你,也不会逃的。

你怀疑郭靖为什么不逃走,是因为你只懂逻辑,而不懂人性。


杨过道:「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郭靖听他体会到了这一节,很是欢喜,说道:「经书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

杨过问道:「郭伯怕,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

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什么叫山河沦陷,衣冠不保。国破家亡,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连慕容博都知道得保首领都很难,更别说光大兴复了。

慕容博叹道:「亡国遗民,得保首领,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诸葛亮是什么结局,郭靖就是什么结局。


你知不知道襄阳城破时郭靖多大岁数?

七十多了,和妻子已经抱了和襄阳共存亡的心思,对他而言,只要倚天剑屠龙刀传下去,以后自然有人完成他们的遗愿!


用不著,真有五绝那样的超能力者,每天晚上固定出动,袭杀三到五名百夫长级别的中低级军官,一个月就能把十万大军杀成难民。

金大侠不过是根本不理解低级军官对于军队的意义而已。

这个不理解既有无知因此对军事科学神秘化的文人想像。也有对中下级军事人员从根本上的蔑视。

通俗点说就是没把底层士兵当人,也没把中下层军官当人。眼睛里只有将军,统帅,只认为「统兵之人」才是有资格被描述,有资格跟主角乃至所有「武林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自我带入的文人阶层)打交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