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不能

5820k和4667v3的功耗是差不多的

但4667v3的性能遠超5820k

因為頻率和功耗是二次關係,頻率提升需要提升更多的功耗

所以同功耗下,多核低頻性能更強

所以自然也存在功耗更高,性能更低的情況

比如2650L v3比5820k省電的同時多核高了40%


當然不是

首先是這個「功耗」的定義。今天的CPU基本都是動態功耗,如果按TDP算,這個顯然很不準確。但即使按照實際功耗來算,對於今天主流桌面4~16核心的CPU來說,其實更多的是主板/CPU設置的功耗限制,因為超過8核後,全核滿載幾乎都是要功耗爆炸的。事實上4、6核不爆通常只不過是因為CPU廠家把這些型號設置為低端型號,強行限制了最高睿頻頻率而已。

其次是CPU存在體質區別,兩個除了頻率不同其它規格完全一致的CPU,往往功耗是相同的,但很顯然主頻高的CPU性能更強。例如i9-10850K和i9-10900K都是10核20線程的規格,製程和架構也相同,功耗基本一致,而i9-10900K在多種情況下主頻都略高於i9-10850K。

最後是對於多核心CPU來說,核心少頻率高的型號和核心多頻率低的型號功耗是可以相同的。例如TDP同為65W的i5-10400和i9-10900,i5-10400是6核心,i9-10900是10核心,哪怕因為功耗牆,全核滿載時i9-10900的頻率比i5-10400低不少,但憑藉多出4個核心,以及體質更好、三級緩存更大,在各種場景中性能都比i5-10400強。


我還是第一次見想要用功耗來看性能強弱的,

製程和架構確定相同,那樣就好比較得多了,功耗的高低只能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性能的強弱,

比如說i9 10900K,保持全核心4.9GHz的時候,電壓1.2V和1.4V的時候功耗是不一樣的,但是它們的性能基本上會是一樣的,功耗高和功耗低的性能一樣,所以這種情況下以功耗高低來評價兩個CPU性能強弱也是不對的,

不少人超頻的時候都喜歡去探索以盡量低的電壓實現盡量高的頻率,這思路沒錯,降低電壓有利於降低功耗發熱,但是這裡會出現一種超頻失敗的現象,

比如說一個i9 10980XE,假設以核心電壓1.2V VCCIN 1.55V實現了全核4.6GHz穩定跑過AVX2 FPU測試,功耗、溫度一看還不高,全程看頻率也沒降低,這種情況下大概率會被認為穩了,這體質不錯,

結果跑一個R15跑分才2000分左右,這顯然就不對了,這種分數就像是全核2.05GHz左右的性能,這種情況的超頻也是無意義的,這種情況下對比VCCIN 1.85v時的性能肯定也不一樣了,性能要落後於後一種設置,後者的功耗肯定更高,但是後者的性能也肯定更強,而且強不少,這種情況就是功耗高的比功耗低的性能要強。

在不同的CPU里就更不能這樣對比了,就比如說i7 10700K和i9 10980XE,它們實現相同多線程性能的時候,功耗也是不一樣的,而且還不敢說誰就一定全程會比對方功耗高/低,

還有一個就是測試環境的差異,

就比如說打遊戲,i9 10980XE要想在不關核心線程的情況下實現 10900K的遊戲性能,那這二者的功耗也不會是一個水準的,10980XE需要更高的功耗來實現10900K常態下的遊戲性能,

但是如果優化很怪的遊戲,也許i5 10600KF常態下就和10900K常態下幀數差不多了,此時10600KF的功耗又會顯著低於10900K,這也是很難說清的。

又比如說Pr的導出測試,Pr的多線程優化不好,差不多十核左右的樣子,同時對單線程性能也會有一定要求,所以測試結果也會出現很多意外,

又比如說3D渲染,在一定範圍內,3960X是可以做到功耗低於10980XE而性能超越10980XE的,但是也可以實現同性能下功耗超過10980XE,甚至還可以出現二者功耗相同、成績也相同的場面。

所以不要片面的用功耗來很寬泛地評論性能。

機械師 i5 10500H 16GGB RTX3060 512GB 144Hz京東¥ 6999.00去購買?

華碩(ASUS)天選2 15.6英寸 7nm八核 RTX3070京東¥ 9999.00去購買?

雷神911黑武士三代 10400F+16GB+1660S+512GB京東¥ 5199.00去購買?

飛利浦猛騰 27英寸電競顯示器2K Nano IPS 170Hz 1ms京東¥ 2999.00去購買?


不能。

因為P=U2/R

i5 10600kf在不同電壓下的功耗表現

所以即使是頻率一樣的情況下,電壓U不同所帶來的功耗也是不同的。

另外功耗同樣和核心數量掛鉤,因為核心數量越多,R越低(並聯電阻)。

所以伺服器cpu就是利用上述原理,提高核心數量,降低頻率(電壓),從而達到更高的全核性能能效。

舉個例子,5GHz下的i9 10900k的功耗大致是250瓦,其全核心性能要比至強鉑金8280主頻下(205瓦)更弱,而這兩者的架構和製程都是差不多的。


當同代同功耗時,核心與線程數越多,CPU多線程性能越高

以同為14nm Comet Lake架構的i3-10100和i9-10900為例,

I.i3-10100

4核8線程的i3-10100在65W時頻率為3.6GHz,

則其多線程性能為:

頻率*核心數*超線程效率=3.6GHz*4*1.3=18.72GHz

II.i9-10900

10核20線程的i9-10900在65W時頻率為2.8GHz,

則其多線程性能為:

頻率*核心數*超線程效率=2.8GHz*10*1.3=36.4GHz

III.總結

在65W下i9-10900的多線程性能是i3-10100的36.4/18.72=1.94倍

IV.原因

頻率~電壓

功耗~核心數*(電壓^2)

所以功耗~核心數*(頻率^2)

(「~」符號在數學中表示線性相關,即成正比)

單核的功耗和頻率是二次方關係,

核心數量增加和總功耗是一次方關係。

擅長超頻的選手都知道:

i9-10900K全核3.7GHz是95W,但是全核5.3GHz卻是353W,提升43%的性能卻增長了271%的功耗。

高頻下功耗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頻率提高的速度。

同功耗多核心的優勢就很好體現了。


製程和架構相同 -- 為什麼是兩款?

同一製程不能保證生產出一樣的CPU,體質有強弱.

目前位置Intel和AMD都沒有公開數據明確說明體質和功耗的關係。


ipc 主頻 不考慮嗎


功耗從來都不是定義cpu強弱的項目。真的要比也是比平均每瓦功耗的計算量,製程這個東西更是見仁見智,14nm和所謂的7nm根本就是笑話,cpu製程比的也應該是晶體管密度。架構是你說的三點中唯一具有可比性的。

一般來說民用cpu對比的一般是以下幾點

1.主頻(計算量)

這裡的主頻主要是偏向計算量一點,推土機這種垃圾不算。

2.核心數

cpu單核心的性能提升已經越來越少了,接近邊際效應了。因此現在越來越多廠商開始發力於多核心的cpu製造。

3.能耗比

也就是所謂的每瓦性能,這一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超頻用戶就從來不在乎能耗比,他們只追求極致性能。但是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高能耗比代表了發熱量相對好一點,對於電費,散熱,續航(筆記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4.兼容性

很少會有人注意到兼容性這個方面,但事實上兼容性也是cpu性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無論你有多強的性能,只要兼容性不好,那都是垃圾。

5.架構

架構直接決定了一個u的上限。像推土機這種垃圾就是架構的錯。

其實決定一個u好壞的還有很多方面,比如amd祖傳的積熱問題,intel的垃圾內存控制器。還有比如對各種協議的支持程度,像pcie4.0這種。其實還有很多方面我一下想不起來了,但是應該大概就是上面這些吧。


不一定,在核心相同主板相同的情況下,CPU自身存在體質問題,體質問題取決於晶圓製作流程中出現的瑕疵率,而在一般情況下瑕疵越大的情況下體質越差,需求電壓電流更大,同時帶來的就是功耗更高和發熱更大


這個emmm 題主知道低功耗版么? 舉個例子 英特爾6代 Skylake架構 14NM工藝,G4400 貌似54W 然後i5 6600T 35w(實測睿頻全開 大概37W) 但是6600T 能把G4400吊起來打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