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新颖的会议形式被设计,采用并推广,它们因为其自身新颖吸引著越来越多的模联人关注,这使得基础的模联常委在很多大会中存在感过低甚至充当著"塞人数"的角色,同时因为不受关注的缘故导致代表轻视会场少做准备甚至不做准备就去开会,也使得会场学术水平下降并多次出现"全票通过决议草案"这一反常的现象,那么常委的地位到底是怎样的?常委爱好者又要通过怎样的方式使常委焕发光彩?


一言以蔽之:常委是模联的灵魂。然而现状是常委少见,优秀的常委更少见。很多会议我看到都取消常委只有特委了,而大部分会也会热衷于做好一个特委并以为招牌,对常委则是「就那么地吧」。而且很多代表也往往会被花里胡哨的特委所吸引,看到常委往往撇撇嘴,「这个委太low了,我培新就开过了,不如隔壁某危机联动有趣blabla…」然而,模联最重要的是常委,所谓模拟联合国模拟的主要就是常委。为什么常委没落了?不被重视?原因在于培训时的不重视,在会议的噱头影响,在缺乏优秀的常委学术人才。

常委永远是模联的内涵所在,没了常委的模联会议不能称之为模联。

至于后续如何,希望有识之士在培训的时候能跟代表讲明,什么是模联,什么是常委,也希望代表们能够正视常委,学术团队能够认真诠释常委,带好常委会议。写到这里,还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常委学术标准的问题。常委开会通用的罗规目前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是存在问题的,而且,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这也是常委现存的问题之一,希望以后能有有识之士解决一下该问题。最后祝愿常委回归学术本位,模联本位。

不请自来。

首先表明观点,依鄙人愚见,常委是模联的核心、灵魂,是万万不可少的。常委没落的背后是模联日趋娱乐化的发展方向。我认为这样非常不好。


以下是本人的论证过程。

一、发展历史

从发展历史来看,常委无疑是模联最初的形态,也是最正式最拟真的形态。它脱胎于各大国际组织的例行会议,讨论常规问题。我圈原教旨主义者一直坚持常委才是「真正的模联」。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常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特委、联动出现之前,常委一统江山,市场占有率100%毫不夸张。

二、水平要求

正因为常委讨论的是常规问题,因而非常容易收集资料素材,对新手更友好。我在本校社内一直主张新手开常委,就是这个原因。同时,常委能够更好地锻炼muner的大局观和协作意识,因为代表人数多,bloc人多势众,不容易出现大国控场的局面。

同时我也接触过一些只开特委的代表,他们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非常好,因此在特委会场上所向披靡。但是在常委不见得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请注意我没有使用「学术」这个词,因为我觉得一群高中生、本科生还没有资格谈学术。模联仅仅是一个要求严肃认真些的学生活动而已。

三、规则上手难度

常委使用的规则多是通用度高的规则,无论罗规美规欧规北规,规则自洽性好,不容易出现漏洞。而特委规则如果包括自制部分,就极其考验主席的能力。主席水平不行却又跟风开特委,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四、娱乐性

常委的劣势就在于此。

特委:「今天我们来开一个联合国行星防御理事会」

常委:「今天我们开GA4」

那么问题来了,常委和其他两个比起来,算得上有意思吗?

很显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意思。

很多情况下,特委成为了娱乐的挡箭牌,今天你一个三体同人,明天我一个xx模拟。你告诉我,这样的会议,BG的资料从哪找?文学作品里有那么多专业描写提供给你吗?

那些把特委作为自己发散思维创造的同人作品的主席,我还是建议您把常委开好了再来吧。没有这个能力,别轻易搞大新闻,会被圈内长者们斥责的。

当然,您若是准备以一己之力构建一个Brave New World,那么一切当我没说。


综上所述,我诚挚推荐新人参加常委,衷心希望更多学术好的主席投入常委,综合性大型会议重视常委会场的比例。

常委,不仅仅是看起来人多热闹而已。


曾经,一个人学会了吃饭。但是饭吃呀吃,就是一个味。于是,菜便逐渐被尝试。一尝试才知道,原来菜的味道各种各样,远比饭好吃。于是,菜越来越多,而饭逐渐没人吃了。但问题是,只吃菜,不吃饭的人,真的不会生病吗?


某种程度来看,常委才是最难的会议形式。

不谢邀,

我的会议经历概括一下就是从地区会到全国会当代表,穿插其间的就是地区会到全国会的学术团队。但我的整个生涯中只开过一次常委,我想结合现状谈谈为什么常委被冷落了。

1.优秀的模联人不愿重复工作

为什么说常委是重复工作?因为 议题 和 议事规则 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就地区会议而言是这样,但据说北大能把常委开到极致,因为我申请AD被拒了所以也不了解情况)。说到底常委就GA系统、SC系统。而议事规则也一直都遵从北大学标的体系,基于此,很难通过改变议题来带来新鲜感。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模联会是官办会议,教育部门的领导甚至还会到议题提出要求,这样的结果就是略带主旋律的议题更加让人不耐烦。

会议过程也同样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利益集团Bloc甚至都是固定好的,比如美国注定和俄罗斯没有办法走到一起。基于此,谁能够抢到更多的人加入到Bloc中谁就能「控场」,因为一个bloc的人直接占满发言名单就可以完全控制局面了。因此常委的套路可能就是 会前找人磋商,会中不断尝试控场拉bloc,投票前使劲刷没有意义的文件,再揉和在一起过个DR就结束了。这样的过程也许不是全部,但代表著大部分的地区会议常委情况。

对于一个想继续发展的模联人来说,常委只是锻炼会场操控水平的一步基础而已。由于设计起来没有任何难度,优秀的模联人可能把兴趣转向更有思辨意义和更能带来教育意义的会场。但这里有一个很矛盾的点在于,往往对代表来说,新手会是十分重要的。它要求主席团能够及时作出是否引导会场或不干涉的决定。实际上,由于地区会议质量的参差不齐,常委的主席团质量也因此不高,造成了底层培养出现问题的尴尬局面。

2.常委会议可能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辨和博弈

这一点我在上文提到了一些。议题如果被顶层设计固定死了范围,那就很难有新鲜感。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这个活动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话,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带去最好的会议体验。常委的意义,如很多人说的那样,集中在于「扮演」和「合作」,甚至对于博弈都不甚注重。回顾国联成立之初的十四条,确实联合国的宗旨就没有突出博弈。那么如果想给代表带去一些博弈体验,在常委框架下可能是个很难的问题。

在我看来思辨意义是对真实社会的思考和理解。这也是很多人对常委诟病的主要原因—脱离了真实。结合我自己的体验而言,我认为真实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强烈的。这方面我认为典型就是中国系统,也是我很敬仰的郑云潇潇神一直在做的事情,这类会场通过对真实的中国政府的模拟来唤醒代表对生活的重新认知。而古代历史特委也是近几年被提起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同样认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强调对真实的思考。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时代如何进行政令和军令的传达,但通过时间轴和时效的模拟,我们很容易通过历史特委观察到真实的大宋使节一来一回所耗费的巨量时间。

综上所诉,常委仍然是对于新手代表非常重要的奠基石,但由于这项活动的发展,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在难度更高的会场设计上,而优秀的模联人也期望通过特殊委员会的设计带来一些独特的会议体验。

插条硬广,欢迎各位杰出的模联同仁申请2018安徽省第七届模拟联合国大会,本次会议将把大会学术设计的重心重新放到常委上,旨在为地区模联的发展贡献有效力量和积极作用。会议时间拟定为八月初,近期第一轮通告和学术团队招募通告也将发布。八月淮北见啦!


说了这么一大堆 常委依旧是重要的所谓 充人数 难道真的是普遍现象 绝无例外那种?而且特委真的就能彻底取代常委?不见得
一个人凭借正室的家庭背景与人脉关系发展自我与提高知名度后,开始疯狂的找小三、立偏房,最后坐拥后宫佳丽三千,正室渐渐被冷落、被遗忘,有时候被男主人想起来时才会宠幸一下,不过似乎已经被迷惑心智了。

不请自来

这个问题我在入模的时候就想说了。首先想问各位同仁,什么叫模联。以我愚见,模联就是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从字面上看,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对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模拟学术模拟。我们所说的常委不就应该是模联本身吗。正如上面的答主所说,常委是模联的灵魂,私以为这句话说的很好。我们来到模联,著眼于现实(请注意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国际问题,通过辩论和大量材料阅读/查询丰富自己,增长自己,提升学术水平,我觉得这就是模联应该做的。本人开会虽不算多,但我始终致力于常委,坚持把每一个常委开好。虽然我不反对或者否认特委,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一场会议中常委不应该被当做一个附属品甚至忽视。来到模联,总要在好玩和追求模联本身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以上。
走都没学会就跑还能不摔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