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南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三,基本就是喫餃子。趕腳北方就是過節喫餃子,手動滑稽。南方臘月二十三是沒活動的,至少長三角地區是這樣的,傳統上沒有這個日子。但是南方會有小年夜這一說,就是臘月二十九這天晚上,三十叫做大年夜。小年夜要開始做肉圓,也就是北方的四喜丸子。


常年混跡於南北方。還真有點兒區別。

北方,你就不用問了,餃子那是少不了。還有喫竈糖。農曆23,竈王爺上天。南方的小年兒是農曆24。但是23也是祭竈神。南方一般比較複雜。我見過杭州和寧波的。也弄一桌菜。然後擺上香和蠟燭。南方一般都喫湯圓。就跟北方的餃子使用方法一致。

為什麼南方24過小年呢?傳說的話。清朝宮廷農曆23祭祖,然後24才過小年。民間24過小年。後來清朝政府把祭祖和小年合併在一起了。所以後來北方就23過小年了。

順便說一下,小年的來歷。這個就和曆法有關。我之前說過,中國是干支紀日。一年按六個甲子循環算,也就是360天。然後剩了五到六天開始慶祝。一直到掌管天象的人說新的一年開始了。這個時候大家開始各自重新工作。那麼這五到六天就稱之為過年。嗯,漢以前過年是過冬至的。漢以後是過立春,要不然怎麼叫春節呢?民國以後開始過農曆三十。


小年是我國傳統節日,被視為過年的開端。小年日期在不同的地方有所bai不同,分別為:農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相傳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就是說,官家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慢慢地,因北方受官氣影響較重,民間也就把小年定為臘月二十三;而南方還是保留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小年這天的主要習俗有:

一、祭竈:這是小年這天最重要的活動。

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

傳說,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竈神(也稱為司命竈君、竈君、竈王爺、竈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小年這一天,竈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竈神的彙報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進行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竈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祭竈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竈神上天的節日。

小年風俗禁忌 過小年有什麼講究

小年這天,要把經過一年煙燻火燎,已舊的竈神畫像揭下,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飴糖或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再用稻草為竈神扎一草馬,以便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然後和草馬一起燒掉。

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竈神畫像,將竈神請回來。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竈神的監督,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竈的風俗,由來甚久。竈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竈」的話。


嗯,北方人來回答。

北方小年夜沒有喫餃子的記憶。哈哈

北方人想喫餃子隨時就喫,不需要非到什麼特定日子,不需要理由~~嘻嘻


河南人小年要喫火燒 喝豆腐湯


看到回答裏都寫小年喫餃子,作為一個24K純北方人,我們小年是不喫餃子的,我們喫年糕和糖瓜。活了30多年在北京才知道小年要喫餃子。北方也很大,不要一概而論。


喫餃子唄。

嗯,今兒是臘月二十三,本來不想喫餃子來著,後來想想,終歸有這個習俗,不妨一喫。

到超市買了袋酸菜餡,肉餡。回家後,先把肉餡裏放鹽,料酒,姜粉,十三香,味精,醬油,蠔油適量(適量這個詞好,體現個性)。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帶勁後放適量豆油。酸菜餡過二遍水,攥出多餘水分。分三次攪入肉餡中,再放少許香油。將拌好的餡放入冰箱(主要是為了油脂凝住水分,包時容易)。

和麪,適量麵粉,水中放點鹽,一般我用溫水。和好後,餳二十分鐘以上。

然後就包餃子了。

包好後下鍋。

煮好後喫。

其實我更喜歡喫放涼的餃子,怎麼說呢,更能喫出本味吧,嗯,再去喫倆個……


過年是不定的,這主要還是看大月小月,小月是年二九,大月是年三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