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題主你寫的是什麼問題?我怎麼看不見?


沒有光就是 ?電磁波,沒有電磁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呀,細思極恐。


瀉藥那我想,我們一定會進化出另一種方式來感知世界吧...比如氣流感知
如果沒有光的話,也需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就不會存在了:)能量的傳播幾乎沒有可能了。如果我們看不見光的話,那麼我們滅絕的可能性很大!


沒有光就沒有意識的產生。也可以說,意識就是對光量子的雙向感應能力,即可以接受光量子的影響,又同時反過來影響光量子。

現在大多科學家都認為意識體驗由某種物質的現象屬性產生,存在不可結構化或不可言說的部分,這就是意識體驗的本質。現在的電腦、人工智慧無法產生意識,因為它們從原理上是可結構化的。只有深刻揭示意識的本質,實現將不可結構化的能力,才能說人工智慧技術達到了臨界點,可能會製造出具有意識的機器。

查爾默斯1994年對意識研究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分類,認為存在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簡單問題可結構化,困難問題不可結構化。可結構化就是能夠用語言或用數字表達,不可結構化就是不能用語言或數字表達。另外,物質的物理屬性一般都可結構化,而物質的現象屬性或內在屬性不可結構化。

當今世界上幾種主流的意識理論,如彭羅斯的Orch OR模型,該模型指客觀還原(Objective Reduction,OR)發生在神經細胞微管(microtubule)中並由此產生意識的一種量子意識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意識是微管中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彭羅斯認為,微管中存在著「精心編製」的量子計算,微管蛋白(tubulin)的自身振蕩會使得其表面形成量子效應的疊加態(superposition state)。而當各態的質量和能量分佈不均時,會影響各自的時空幾何曲率,在量子引力達到一定的臨界值時,疊加態的波函數就會坍塌。在坍塌的那一時刻,微管中就產生了意識瞬間。而連續不斷的意識瞬間則彙集成了我們所稱之為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不同於正統的哥本哈根詮釋中認為波函數坍塌是外界觀察所引起的(主觀還原),彭羅斯則認為量子波函數的坍塌是量子引力所導致的,是自行坍塌,所以是客觀還原。

零點場理論認為意識主體不可分,且認為所有意識主體為同一意識主體,為同一個零點場,即不同人的「屏幕」本質上是同一塊「屏幕」,只是投射的內容或體驗的內容不同而已。

我比較相信零點場(Zero-Point-Field)理論,但我認為我們所理解的人類的意識,其實是進化過來的,我認為最原始的意識,也可以說就是意識的最基本的原理,總結一句話就是在亞宏觀結構上的物質(有可能是DNA裏的複製酶等等)具有了對微觀量子的雙向性的感應能力。

也可以說,意識就是對光量子的雙向感應能力,即可以接受光量子的影響,又同時反過來影響光量子。法國物理學家L.布里淵(L.Brillouin)1956年發表《科學與資訊理論》專著,從熱力學和生命等許多方面探討資訊理論,把熱力學熵與信息熵直接聯繫起來:由於容器是密閉的孤立系統,妖處於絕對黑體中,它是不可能看清任何東西的,當然也就無法分辨分子運動的速度和方向,系統只能繼續處於原來的平衡態中。除非外面提供光亮,它纔有可能看清楚並正確控制閥門,從而增加系統的有序性並使熵減少,即熵減過程必須伴隨著能量的消耗。注意,布里淵提出的信息熵理論,麥克斯韋妖就是藉助外界的光,同時熵減過程伴隨能量消耗。

這種直接感應到的意識我稱之為I類意識,也就是無條件反射意識;而貓狗經過訓練可以看到它們具有條件反射意識,我稱之為II類意識;像人不僅僅具有上述兩種意識,其實還具有了在此之上的意識固化基礎上的系統化和工具化,這種,我稱之為III類意識。這三種意識,都可以認為是某一個巨大「屏幕」的「子屏幕」,即如同零點場理論中說的所有意識主體為同一意識主體,為同一個零點場。

人類的意識包含了以上三種形態的全部,而III類意識是人類區別其他動植物的關鍵。人類智力的基礎是產生意識信息的量子比特存儲能力,以及建立在存儲能力之上的量子(比特)糾纏網路,這個糾纏網路具有腦全息特徵,這是腦全息理論起作用的深層次機制。III類意識是思維處理的能力,包括邏輯鏈條、記憶整合等。宇宙的糾纏時空網路和人的第III類意識,即意識量子糾纏網路具有相似性,這個糾纏網路具有無標度性,或許人類意識量子糾纏網路就是宇宙時空網路的部分和局部。


舊約:要有光。然後纔有的人,要沒光就沒你了,也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沒那麼恐怖,沒有眼睛的生物很多,人家就不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